天天看點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近日,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發表《飛奔的AI時代》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李開複預測了在未來二十年,AI加上更多新的技術發展會帶來影響深遠的五大産業變革。

這五大産業變革預測包括:

一、世界工廠AI 自動化更新,中國先進制造引領全球

二、能源和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中國供應鍊主導世界

三、智慧城市和萬物聯網到位,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

四、中國商業智能創新倍出,AI 驅動商業運作新秩序

五、AI+醫療創新降低疾病緻死率,延長人們的生命

李開複表示,如果說美國稱霸世界緣起于百年前在能源、制造、運輸、醫療四大領域的成功,今天,中國有大資料和AI的優勢,自動化、智能化産能繼續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

以下為李開複演講全文: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一是中國有特别突出的人才優勢,比如姚期智院士、周志華教授、創新工場首席科學家周明等科學家和他們的優秀學生;

二是中國有巨大市場帶來的商業模式和資料優勢;

三是政府務實有力的政策支援AI産業;

四是競争的創業生态下催生出強大的本土創新型企業,它們的業務在飛速發展,也推動了資料、AI 及其他技術的突飛猛進。今天回頭來看過去三年發展,這些預測已成真。AI四波浪潮正重塑各行各業。

第一波浪潮是網際網路智能化。美團、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AI驅動下,創造了巨大市場和超高市值的奇迹。

第二波浪潮是商業智能化。AI在金融、保險等擁有海量可标注資料的領域,已經取得非常好的落地成果。

第三波浪潮是實體世界智能化。計算機視覺、聽覺,還有各種IoT聯網裝置的普及,讓AI對真實世界的感覺會比肩人類,甚至在某些領域超過了人類生理感覺的能力。雖然AI應用目前還是弱人工智能,但是針對定義的任務,如人臉識别、物品識别、AI看片、智能質檢等領域,AI已超過人類。

第四波是現在最火的一個領域:全自動智能化。當AI有了手和腳,加上視覺和感覺,它能夠在無人駕駛、機械臂抓取、無人機噴藥等場景中創造巨大的價值。過去幾年,定位“TechVC”的創新工場投資了接近50個人工智能公司,其中誕生了7個獨角獸,這很有可能是全球投資機構中名列前茅的成績。

當然,雖然人工智能行業整體發展良好,但是在硬科技領域中國急需解決“卡脖子”的問題,這需要上下齊心協力一起應對。

除了人工智能方面,中國在化學、生物等其他領域的研發和轉化能力也在突飛猛進。雖然中國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的數量還不夠多(這些是需要時間累積的),但至少從高品質的論文數量次元看,無論是人工智能領域,還是生物、化學和其他材料等重要領域,中國近年急起直追,部分領域已經超越或者接近美國和歐洲的水準。這些進步,讓我們對中國整體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景非常樂觀。

科技曾經助推美國成為超級強國

從百年曆史的次元來看大國的發展機遇,上一次的曆史機遇可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崛起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美國的崛起有多元度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趕上了幾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是肇始于歐洲,也主要是歐洲得益。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國迸發出相當數量的科技成果,這為美國崛起并超越歐洲奠定了重要基礎。到了二十世紀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國的各項優勢得以全面發揮,引領了整個工業革命的浪潮,此後取得全球霸權。之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美國仍然領跑世界。

美國跑赢的幾場工業革命充分說明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也讓其稱霸能源、制造、運輸、醫療四大領域。這四大領域也孕育出了稱霸全球的跨國公司。能源方面,美國有埃克森美孚、洛克菲勒、通用電氣等巨頭;制造業方面美國有通用、福特等汽車巨頭;鋼鐵方面,我的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學所在的匹茲堡,孕育出了創始人之一卡耐基先生的鋼鐵巨頭卡耐基鋼鐵公司(後合并為美國鋼鐵公司)。而醫療方面,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幾十年來幾乎被美歐學者壟斷,十九世紀末美國南北戰争期間更誕生了強生公司、輝瑞公司這樣的全球制藥巨頭。

正如能源、制造、運輸、醫療四大要素鑄就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一樣,今天的中國正面臨類似的曆史機遇,制造革命、能源革命、自動駕駛、商業智能、醫療創新等變革正在中國開啟。我預測未來二十年,AI将像電力一樣推動或者造就這五大變革,賦能産業。

預測1世界工廠AI 自動化更新中國先進制造引領全球 第一個預測是中國“世界工廠”的AI自動化更新。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來自歐美國家的生産外包和低廉的勞動力紅利。時至今日,中國在供應鍊、材料、制造的品質和流程方面的know-how有了長足進步。過去一年,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下,中國依然維持住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勞工收入已經是印度和越南的兩倍,低廉成本的價格優勢正逐漸消失。而這些國家透過一段時間的外包也慢慢學會中國的know-how,進而有可能挑戰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在保障勞工收入的情況下,如何帶動制造業更新?工業自動化、智能化勢必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劑特效藥。在工廠裡用人的手腳、眼睛和大腦做的事情,将逐漸全面自動化。自動化能讓營運成本下降,但仍能讓中國保持生産品質、流程、供應鍊次元的優勢。今天中國工廠擁有世界最多的工業機器人,但機器人的智能水準仍然不高。未來,這些機器人的AI化會逐漸增加,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景。

創新工場投資的這些公司,未必要把勞工取代。我曾經在富士康擔任多年獨立董事,了解取代一個制造iPhone的勞工非常困難,因為人手的靈巧、手眼的協調,還有每年iPhone精密的更新疊代,讓自動化的方法非常難實作。我大膽預測,在下面幾個行業裡,我們會找到一些特别容易切入、今天的科技可以解決的場景。

AI在工業視覺領域已經超越人眼。深度學習是用CNN發展出來的,是以它能做人臉識别、物體識别,也能做智能質檢,這是AI賦能“最低垂的果實”之一。創新奇智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工業制造領域創造很大的價值。

農業也是AI賦能“最低垂的果實”。極飛科技的無人機可以播種、施肥,也可以用無人拖拉機做灑水的工作。一個農田無論是種棉花,還是種稻種麥,都比起做手機、做鞋子等更容易标準化,是以AI+農業一旦落地成功,可以更容易地全球化擴張。

在自動化領域,自動駕駛在新冠疫情後加速落地,但是目前鮮有到L5級别的全自動駕駛。但在限定的場域,比如在工廠或倉庫裡面做無人搬運,和勞工加機器臂從事人機協作,可以馬上創造價值。

在生命科學智能自動化領域,創新工場投資的鎂伽通過實驗室的智能自動化,把AI+自動化技術滲透到了生命科學領域,如新冠核酸檢測等,已在醫院、疾控中心和實驗室開始落地,也能把核酸檢測采樣之後的檢測流程完全一體自動化。

創新工場會不斷投入AI賦能的“低垂果實”——AI技術門檻相對低的,更容易産品化、商業化的領域。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從橫軸看,工業會是第一個突破的領域。中國能夠繼續維持世界工廠的重要地位,經過自動化加智能化更新,應用領域走向商業、走入家庭。類似技術很容易從工業打通到商業領域,如果技術已經成熟到能做工業自動叉車來搬運,同樣也可以做個安防機器人放在商場,這樣的技術在家庭場景也可以做出更智能的家務機器人。

同樣,雙眼雙手有這樣的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首先在工業領域用最多的資金來解決最難的問題,經過量産實施和大量資料把AI訓練得更聰明後,在進入商業領域和有終端使用者互動的場景落地,最後再落地到家庭領域,衍生出不同形态的産品。

從縱軸看,“眼睛”——計算機視覺相對容易,其次是相對粗放的搬運,最後,模拟雙手會是最困難的。未來二十年,這幾個領域都會逐漸發展。在之後,我相信這些機器人都能夠自我複制、自我修複,然後對接各種3D列印的可能性。未來的機器人世界,會由中國的自動化工廠更新開始,逐漸穿透更自動化的商業和家庭場景。

預測2能源和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中國供應鍊主導世界 第二個預測是能源革命。光伏發電在過去二十年成本降低20倍,锂電池成本降低45倍,今天光伏已經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之一。在新能源車推廣的影響下,光伏會越來越便宜,而且它吸收陽光之後,過往不用就浪費掉了,随着儲能技術也在進步,可以把能源存在锂電池以後繼續使用。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電力逐漸會從傳統不節能、不環保、不容易儲存的能源逐漸轉成綠色環保的儲能。太陽能+锂電池兩種技術将導緻每十年電力的價格下降1/3-1/4,按此計算,二十年後電費隻會是原來的1/10。

當能源産出方式開始切換的那天來到,誰是最有優勢的國家?

過去,誰有石油、誰有礦山、誰有天然氣,誰就占優勢,完全仰賴着老天賜予一個國家的天然資源。但是今天當太陽能或風能+锂電池的發展成熟,陽光和風相對不具有上一代能源供給的稀缺性,關鍵是誰有制造能力,誰的工業産能最強,誰就領跑全球。

新材料技術的突破将會進一步推進能源變革的程序,合成生物和很多其他的技術能讓生産成本大大下降。農業将從耕種收成産能主導,搖身一變轉化為供應制造産能主導。制造能力強的國家,同樣也将領跑農業。

未來,垂直農場将是人類的重要糧倉。蔬菜水果将在一個個工廠裡的垂直農架上進行無土種植。眼下開始興起的植物肉、幹細胞等技術,能在不傷害動物生命的情況下把未來的食物制造出來。

可預見的未來,生産一個新物品所需的材料越來越便宜,越來越綠色,所需的能源也越來越便宜,未來物品制造完全靠自動化機器人完成,人類将進入一個消滅貧困、消滅饑餓的豐饒時代。豐饒時代的到來需要世界工廠級别的制造實力,中國要在豐饒時代引領全球,就要看自動化、智能化更新的程度和速度跑得多快,而AI、大資料等平台級技術,将是底層的新基建。

預測3智慧城市和萬物聯網到位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 第三個預測是智慧城市和萬物網際網路到位,全自動駕駛将完全普及。

我把全自動駕駛時代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先在簡單的特定場景落地,打通商業化路徑。比如從倉庫工廠的自動叉車做起,再做固定路線的擺渡車、小巴,再到計程車。四個場景陸續落地後,就已經進入L4級别自動駕駛。

第二個階段是全自動駕駛的L5級别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取代人類,安全通暢地行駛于所有交通場景: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極端氣候、或是月黑風高;無論是在狹窄的胡同,還在酷熱的沙漠,全自動駕駛都能安全前進。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李開複預測:未來20年 AI将深刻影響五大産業

資料智能有四個層級:最底層的“資料”是零亂、無結構的資料,往上一層的“資訊”在此基礎上“讀懂”了資料内容。現在大部分深度學習都用在“資料和資訊”兩個層級上。

第三層的“知識”目前用上了圖譜、關系鍊,但大部分還沒有用到AI。最高層次是“洞見”,基于事件和洞察的智能分析和輔助決策能對使用者進行推薦,但遠遠不完美。

我們認為未來商業智能會在頂端的“知識”和“洞見”兩層。創新工場也在做一些試驗:嘗試做一個大語言模型,在這個模型之上再做遷移學習,在一些垂直領域快速落地,創造有商業應用場景的産品。比如在機器翻譯領域,如果“知道”翻譯的檔案是關于金融,那麼會比一個通用的普通翻譯翻得精準得多。

“千人千面”是AI強項,今天抖音就能“千人千面”,可以根據過去看的視訊,不斷地針對個人便好推薦視訊。淘寶也能不斷推薦符合使用者喜好的商品。但AI“千人千面”推出的為何隻能是已有視訊,而不是新視訊?如果生成新的視訊很難,其實可以嘗試先做“千人千面”的文本。比如一個甜美日系女孩,AI在了解她的情感、需求、使用場景後,AI就像美妝營銷顧問,可以做出最适合她的腮紅或唇釉購買建議。

另外一個場景是“金融事件了解”。今天金融很數字化,可以做風控、反洗錢,但是有沒有可能提升到一個層次?比如預測全球疫情兩個月之後就能緩解,該投資什麼?如果巴拿馬運河再堵塞三個禮拜,該賣掉什麼股票?這都是金融領域的大老闆會問的。這些經過搜尋引擎的提升,加上 AI和大資料提煉的“知識”和“洞見”,有可能在未開催生出新的商業秩序。是以大資料和AI變革遠未停止,我們希望把它們格式化、知識化,進而做出“洞見”。

預測5AI+醫療創新降低疾病緻死率延長人們的生命 第五個預測是AI+醫療将降低疾病緻死率,延長人們的生命。目前,全球生命科學正經曆巨大變革,醫療資料在快速地被數字化,除了穿戴裝置的普及,醫療的部分流程如AI看片,基因排序等新技術都将帶來标準化、結構化的海量新資料。資料是AI發展的必要燃料,肯定會給AI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帶來更好更多的機會。

舉個例子,今天我們去看醫生可能每次隻能和醫生談話五分鐘,但這五分鐘背後蘊含着巨大的資料,如果醫生在AI的幫助下,能細心到收集到像圖右這張哈佛醫學院資料顯示的每一個細節,就可以做出“千人千面”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而優化流程降本提效。

除了用AI和大資料作出“千人千面”的治療方法,手術機器人的普及應用,用AI發明新藥等都是巨大的機會。創新工場投資的Insilico Medicine英矽智能,是用AI輔助新藥研發領域的世界級領軍企業,今年三月宣布了全球首次用AI研發特發性肺纖維化藥物的突破,釋出了全球首個針對這個病症經由AI研發出來的臨床前候選小分子,我們也很樂見這麼前沿的AI創新制藥公司和著名藥企輝瑞、強生、藥明康德等有不同層面的合作探索。

未來AI可能會給制藥帶來兩個巨大的改變:第一個改變是極大程度降低制藥成本、節約時間。現在用20億美金做一個藥,未來有望降到1/10的價格。現在藥廠因成本高昂不願意開發的罕見病藥物,上述英矽智能的AI新藥研發,将傳統藥物臨床前階段就要花上四五年的時間,大幅縮短到18個月,大大降低了新藥研發的時間和金錢投入!未來,AI可以顯著加速研發新藥,緩解患者病痛。

第二個改變是“千人千面”的治療方案。為什麼每個人生病都用同一種藥呢?傳統的制藥方法,做一個藥從研發到臨床階段要花上10億-20億美金,未來做藥如果到一兩億美金,就會有更多的藥讓患者得到個性化的治療療法。而中國對醫療新技術的擁抱和投入,有望引領這場AI+醫療的産業變革。

結語

如果說美國稱霸世界緣起于百年前在能源、制造、運輸、醫療四大領域的成功,今天,中國有大資料和AI的優勢,自動化、智能化産能繼續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如前述,由于制造優勢打通了能源革命和農業供給的變革,制造一旦強了,能源、農業、未來新材料也連帶增強。如今,AI+醫療進入快車道,合成生物等新技術帶來重新洗牌的機會。

今天時間有限,我提出的五大預測可能隻是其中一部分,但毫無疑問的是,具有 “世界工廠” 火車頭地位的中國,有很大機會在下個二十年的全球産業變革中成為弄潮兒,為世界創造巨大的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