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計基礎理論一、會計的基本假設二、會計資訊品質要求及會計要素

一、會計的基本假設

  1.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機關或組織。
  2.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産經營活動将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因清算、解散、倒閉而不複存在。
  3. 會計分期,是指将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劃分為若幹等間距的時期,即“會計期間”。《會計法》規定,會計年度自公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4. 貨币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主要采用貨币計量機關來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二、會計資訊品質要求及會計要素

會計資訊品質要求

  1. 客觀性
  2.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财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财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3. 可了解性
  4. 可比性:

    (1) 縱向,是指同一個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比較。這應當采用一緻的會計政策,不得随意變更。

    (2) 橫向,是指同一時期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這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定會計資訊口徑一緻、互相可比。

  5. 實質重于形式: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确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6. 重要性: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并在财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确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可适當簡化處理。
  7. 謹慎性
  8. 及時性:《會計法》規定,企業必須在每年4月30号之前公布财報。

會計要素及其确認

  1. 會計要素的概念

    (1) 企業财務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形成的财務關系。

    (2) 會計要素就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反映會計主體财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基本機關。

    (3)《企業會計準則》把企業的會計要素劃定為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6項。

  2. 資産

    (1) 資産的概念: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2) 資産包括企業的各種财産、債權和其他權利等。

    (3) 确認資産的條件(同時滿足)

    ① 具備資産的特征、複合資産的定義

    ② 與該資源相關的經濟利益可以流入企業。如果根據編制财報時所取得的證據,與該資源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就應當将其作為資産予以确認。

    ③ 該項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比較準确地計量。

  3. 負債

    (1) 負債的定義: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緻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2) 确認負債的條件(同時滿足)

    ① 具備負債的特征、複合負債的定義

    ② 與該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如果根據編制财報時所取得的證據,與現時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就應當将其作為負債予以确認。

    ③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 所有者權益

    (1) 所有者權益=資産-負債,反映了所有者對企業資産的剩餘索取權,是企業資産中扣除債權人權益後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 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同屬權益,兩者都能對企業的資産提出要求權。但它們之間仍然存在着明顯的差別。

    ① 性質上不同:負債即債權,是企業對債權人承擔的經濟責任;所有者權益即所有權,是企業對投資人承擔的經濟責任。

    ② 權利上不同:債權人與企業隻有債權債務關系,無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也不參與企業的利潤配置設定;投資人有法定參與管理企業或委托他人管理企業的權利,同時也有參與企業利潤配置設定的權利。

    ③ 償還責任不同: 負債有規定的償還期限;所有者權益在企業正常經營期間,隻要其不發生清算、破産或其他終止經營情況,無需償還,投資人也不得要求企業返還投資。

    (3) 所有者權益的确認條件: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産和負債的确認與計量。

  5. 收入

    (1) 收入的定義: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緻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 确認收入的條件(同時滿足)

    ① 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② 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緻企業資産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③ 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6. 費用

    (1) 費用的定義: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緻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配置設定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 确認收入的條件(同時滿足)

    ① 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② 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緻企業資産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③ 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7. 利潤

    (1) 利潤的定義: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為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3個項目的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之後的餘額。

    (2) 利潤的構成

    ①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有關期間費用。

    ② 投資淨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③ 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外收支是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其中,營業外收入項目主要有捐贈收入、固定資産盤盈、處置固定資産淨收益、罰款收入等,營業外支出項目主要有固定資産盤虧、處置固定資産淨損失等。

    (3) 确認利潤的條件:利潤的确認是從屬性的,一旦我們确認了收入及其相應地成本費用之後,也就意味着我們确認了該項經濟行為的利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