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目管理-23]:中西方溝通方式的差别:含蓄VS直接

目錄

​​第1章 中西方溝通方式的差别​​

​​第2章 案例​​

第1章 中西方溝通方式的差别

面對要表達的内容問題,有兩種基本的思路,要麼直接了當,要麼含蓄迂回。

前者是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後者是西方人的溝通方式。

西方人說話直接,直來直去,直截了當。

中國人可能繞來繞去,雲裡霧裡,最終得靠領悟。

直接面對,事物變得單純,容易形成标準化操作,而迂回起來,事物變得複雜,難以形成标準化操作。直接面對的政策固定,而每次迂回的政策都不一樣,老祖宗總是給一個原則,靠悟性才能運用,尺度拿捏得當,分寸把握合理,不容易。

迂回其實需要空間,這空間往往來自直接面對。

直接有直接的打算,迂回有迂回的精明,隻是遇到資訊化時代,這個碎片化消費的快節奏時代,直接更能争取時間,迂回顯得不合時宜。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而兩事之間,往往是曲線最短。

在漫漫的曆史長河裡,迂回并非毫無建樹。比如圍魏救趙,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迂回意味着更大的耐心和更長遠的目标,君不見黃河九曲十八彎,奔流到海不複回。

西方注重個體權利,講究個體的權利,個體張揚自信。

直接有直接的可愛,開門見山,不繞彎子,直接有直接的可憎,見利忘義,不加掩飾,直接開搶,西方世界擴張的曆史充滿了無賴和血腥。

中國講究融入群體,以和為貴,個體的不自信。

迂回有迂回的成熟,辦事圓滿,皆大歡喜,迂回有迂回的可怕,城府太深,笑裡藏刀,條件反射式的迂回,必然增大内耗。

易者随機而變,工業化時代、資訊化時代,唯快不破,就應該有快節奏的對策,還是四平八穩,必落後于世界。

這個跟我們的文化底蘊有着直接的關系。

中國自古自封禮儀之邦,行事講究,各種經書典章泛濫,都是要求對德行的修養,是以發展到現在,中國人成就了他謙卑拘謹的行事風格;

西方人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民族,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發展方向,個人認為西方人荷爾蒙分泌比較旺盛,很好鬥,而且他們天生體型魁梧,這些都決定了他們說話大膽,不會顧忌。而且很多國家是移民國家,大雜燴的融合消除了他們各自的秉性,時間長了都變的差不多了,在那樣的環境中說話委婉估計會影響到發展。

第2章 案例

(1)案例1

比如,路遇惡犬

西方人,直接的,拿着棍子沖上去,厮殺搏鬥,全憑膽量和力氣;

中國人,迂回的,站着不動,慢慢後退,猛地蹲下,手撿石塊,這動作可能吓退惡犬,或者慢慢退走,再找個火腿喂狗,化敵為友。

(2)案例2

比如開會,西方人開門見山,抛出問題,清晰界面,解決一個問題畫一個句号,階段性成果明确;

中國人開會,先講形勢,再講局面,然後說全局,最後繞到具體問題,一個問題總是和另一個問題關聯,解決後一個問題還需要拉上前一個問題,沒到最後一刻,所有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如果中國人和西方人同桌開會,

估計誤解就此産生,一個認為讨論過了就已經确定,

另一個卻認為沒到最後,所有讨論過的都不算數。

(3)案例3

比如中國的圍棋,欲占先撤,欲吃先空,做了個大文章,卻隻為了一口氣,

與直來直去的國際象棋相去甚遠,西方人很難學會圍棋。

比如醫療,面對癌症

西醫直奔病竈,手術摘除,效果立竿見影,為中醫的迂回争取了時間。實際上,沒有西醫的直接面對,人類還處于落後蒙昧狀态。西醫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麻醉和手術,使得生孩子不再是一個難關,一些急症比如闌尾炎成為小問題,這是對人類最直接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