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莴筍高産的栽培技術

作者:田野鄉間小路

蘆筍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其味道酥脆、美味可口,可油炸、冷拌、湯、腌等,全國各地都有栽培、适應性強、耐寒性強、氣候寒冷但耐高溫、濕潤、施肥量較大。以下是春筍的高産栽培技術

春莴筍高産的栽培技術

一、存在的問題

1 . 中期生長的足夠,葉片較長,葉片薄而小,皮厚而肉少,食用價值不高,容易抽花,這種現象俗稱跳躍。"跳躍"有四個原因:一是供水不足,土壤幹旱,二是化肥供應不足,營養生長不良,三是溫度過高,呼吸強度大,消耗養分,幹物質給食物部分的配置設定率低,四是澆水過多。

2 . 裂紋在嫩芽擴張的後期,垂直分裂,深入莖的中間,開裂部分黃褐色,易腐爛,降低食用價值。裂紋的原因:一是與品種有關,二是與水肥供應不均、幹旱和洪水有關,特别是當成熟時,外皮已經木質化,此時大量澆水,突然膨化,表皮不能緊接着浮腫和開裂。

3.未成熟的煙熏春筍種植太晚,受高溫和長日照的影響,花蕾和發芽花迅速分化。此外,苗種過大或過長也容易出現端熟抽水的現象。

春莴筍高産的栽培技術

二、高收益技術

針對春筍栽培中的上述問題,應采取必要的高産栽培措施。

1.品種選擇應選擇不易開裂的品種,一般為紫葉芽,含水量大,産量高,最易開裂,綠葉芽裂紋比較輕。

2 . 盡早适當種植,使根系和葉簇在較低溫度下充分生長,為快速育肥積累大量幹物質,我區一般在 2 月初至下旬溫室播種,如果播種太晚,花莖發胖期,高溫呼吸強度大, 容易"跳躍"。

3.培育強苗 栽培667平方米(畝)的芽需要種床面積15平方米,用50克播種,種床土壤要配營養豐富的土壤。營養土壤配比為:不種植蔬菜熟土7.,優質熟有機肥3種,并加入無機肥,每立方米混合複合肥50克,充分混合,并過篩。然後将營養土平放到播種床中,一般為6-7厘米厚,每平方米約100公斤營養土。

春莴筍高産的栽培技術

播種床準備就緒後,立即播種。種子在種植前應處理,先将種子晾幹2-4小時,然後用20°C的水浸泡3-4小時,洗淨幹燥的水,即可播種,也可以将浸泡在15°C-20°C的環境中發芽,發芽2-3天後。

播種方法一般采用播種法,在平闆土中,在種植前澆水,等待水分倒灌,将種子或芽混合成種子體積的4-5倍濕潤細沙,均勻撒入表面,播種後0.5-1厘米厚細的細土,鋪膜後覆寫,有利于保溫保濕。在15~20°C的溫度下,當大部分幼苗頂層土質1-2天時,及時除去膜。

播種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0°C-25°C,晚上在15°C左右,3-5天即可育苗。日間産苗溫度保持18°C-20°C,夜間約12°C,當幼苗2-3葉時,幼苗在冷棚内,幼苗距離5-7厘米,幼苗緩慢播種後噴灑1-2次葉面微施肥,噴灑細菌清除,預防吐布津病害。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濕潤,不幹燥不澆水為原則。太幹或太濕很容易導緻幼苗老化或生長。

4.根系根系發達,根群密集,根系淺,吸收能力差,需要施用較多的有機肥,一般667平方米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鉀15公斤,作為基肥, 然後整個地面做大地,寬度為1。2米。

4月中下旬,苗子4-5片真葉及時,線距40厘米,株距視品種而定,一般為25-30厘米,每株4線,一般667平方米左右植株6000株。

播種前一天,在種子床噴灑水分,使床層土壤濕潤,盡可能多地挖土,減少對根部的傷害。由于種植時室外溫度較低,在寒冷的一天後選擇陽光明媚且無風的溫暖天氣。種植深度到根部全部埋在土壤中是合适的,不要太深地壓在心葉上,會稍微按壓,使根與土壤完全緊密相連。

5.田間管理種植後種植後2-3個葉輪間蹲下,促進根系發育和荷葉發育,注意葉片和荷葉齊通常莖開始變肥,應澆水和速效氮肥和鉀肥,及時通過"控制"來"促進"。這種施水必須及時,太早和太晚對于肉質莖的生長不利。開始澆水後,莖肥加快,需加水、增肥,地面微幹澆水,澆水要均勻,适量澆水,嚴格防止大水淹沒。當地面能進入人體内時,淺層松散土斷闆結,加水,再施肥1-2次,每次667平方米尿素20公斤左右,施肥量不宜過大,以防莖裂紋。

春莴筍高産的栽培技術

6.病蟲害防治 通過近兩年的栽培觀察,我區蘆筍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和葉斑病,可用于百裡香清除、戴森錳鋅和Tobzin、Prik水劑等交替防治。

主要害蟲有蚜蟲、白粉虱、雁冬夜蟲、紅蜘蛛等。蚜蟲和白色粉虱與虱子網,多合一對照。冬季夜蟲與敵蟲、殺敵、Bt乳液等防治。紅蜘蛛具有雙裝甲、反掃掠等防控功能。

7.及時采摘 當芽的主莖頂部和最高葉葉尖通常是收獲期時,此時肉質莖已充分膨化,品質清脆嫩滑。分階段收獲可以去除頂部生長點,以防止"萌芽"幼苗或蛀牙老化。但是,間隔期不宜過長,除了發現芽部有輕微裂紋要早日在市場上收獲外,一般667平方米的産量為2500-3000公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