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初,江蘇洪澤湖蟹産業有限公司引進淡水龍蝦苗3.9萬株(規格約2cm/尾)在洪澤縣老子山鎮水産基地進行試驗育種。作者對育種過程和結果進行了分析總結,以供參考。

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稱四脊輕殼南蝦,又稱紅蝦,原産于澳洲,看起來像海中的龍蝦,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對蝦體顔色棕綠色,成熟的雄性蝦在螯合物外側有一層鮮紅的帶狀膜,故又稱紅蝦。澳洲淡水龍蝦因其大尺寸和形狀而被稱為淡水龍蝦,類似于海中的龍蝦,隻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個人通常重100-200克,澳洲最大的個體重達500克。澳洲淡水螯蝦食品,大以人工為飼料,麸皮、果蔬,小至浮遊生物,有機雜物均可食用。
2016年5月初,江蘇洪澤湖蟹産業有限公司引進淡水龍蝦苗3.9萬株(規格約2cm/尾)在洪澤縣老子山鎮水産基地進行試驗育種。經過5個半月的池塘養殖,2016年10月底共生産出2360公斤澳洲淡水小龍蝦成品蝦,畝産量158公斤,成活率為35.9%,成品蝦平均規格85克/尾,其中雄蝦平均規格100克/尾左右,雌蝦平均規格70克/尾。
養殖試驗表明,澳洲淡水螯蝦的成活溫度範圍為5-35°C,适宜生長溫度為13-28°C,當水溫超過13°C時,水溫超過30°C,會抑制生長。
淡水小龍蝦養殖池也要長方形,面積5-10畝,水深約1.5米,池底到底的泥沙也一樣,對蝦池保水性好。将在池塘周圍建造一個50厘米高的逃生設施。
蝦池進出口中要裝上過濾網,防止野生魚類等敵方生物進入池中種植Ela藻類、韭菜等水草。在池底,應放置一定數量的竹桶,石頭,瓷磚和其他庇護所作為龍蝦庇護所。
蝦池每畝撒上30斤茶籽餅,15天後完全清除池塘中的贻貝、鲭魚、黑魚和蛇、老鼠等掠食性敵生物,然後用生石灰水消毒,每畝100公斤。
在放生蝦苗前10天左右,每畝蝦池放出約200公斤腐爛的有機肥,養殖浮遊動物,使蝦苗放養有足夠的适宜生物餌料。
澳洲淡水小龍蝦蝦苗苗應選擇晴天早晚,盡量避免雨天。在放苗前,将少量池水緩慢加入容器中調節水溫,直到容器中的水溫接近池水溫,再将蝦苗放入池中,以防蝦苗受到水溫差的影響, 導緻應激反應,影響存活率和生長發育。
對蝦放養規格一般為3-5厘米,放養密度為每畝5000-6000尾(我司實驗育苗密度為每畝2600尾),池塘放養對蝦苗規格整齊一緻。
苗期三天後,蝦苗主要在池塘中以紅蟲為主,輔以切碎的魚和碎肉,然後投喂約1個月的小雜魚、下足肉和人工飼料,以及一些水果和蔬菜。這也是以豆粕、麸皮、米糠等原料為一定比例,加入高濃度的生物菌制成發酵飼料,用于日常飼喂,效果非常好。
<b>平均中小型對蝦按體重的15%-25%喂養,成年對蝦按體重的5%-10%喂養</b>
每日喂食量應以吃飽、吃得好、不留餌料為基準。一般來說,小蝦按其體重的15%-25%喂養,成年蝦按其體重的5%-10%喂養。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70%-80%的全天投喂,投餌應在池塘的淺水邊。
前期水質以化肥用水為主,透明度為25厘米,中後期通過水與水的交換,間隔15天一次,透明度為30-40厘米。從6月中旬到9月中旬,使用微生物制劑和變底産品,在晴天中午打開氧化機1-2小時,以增加池中的溶解氧,消除水體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質。定期使用生石灰,間隔15-20天,每畝1米水深原料石灰消耗5公斤,保持池水微堿性。
由于澳洲淡水龍蝦生長迅速,新陳代謝強,耗氧量大,蝦塘水質應始終保持新鮮,池塘要種植水草(如Ela藻類、韭菜),使水質達到活體,水體透明度控制在池中35厘米左右,且溶解氧充足, 建議安裝充氧機或微孔充氧裝置。
在日常管理中要檢查,經常巡查池塘,及時清除池中的苔藓,經常檢查過濾器在下水道,防止過濾器損壞的蝦逃逸,特别是防止河蟹、氪石螯蝦、黃疸、草魚等敵方生物進入。在悶熱天和陰天遇到惡劣天氣時,要減少或停止投喂,當天氣過熱過冷時,應适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水溫,同時還要經常觀察淡水龍蝦的攝食和活動生長、去殼等。
澳洲淡水龍蝦抗病性,自引進以來一直未發現爆炸性、流行性疾病,但随着集約化養殖的提高,病害防控工作不能掉以輕心!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苗苗前可對池塘進行實體表消毒,防止病原菌進入池中。
當水質發生變化時,水中的微生物較多,蝦頭胸、腳外骨骼等會誕生許多黃色或棕色的附着生物。鏡面檢查和觀察後,多為纖毛蟲、拟除蟲菊酯、鈴蟲等。這些毛毛蟲生活在蝦的外骨骼上,變成蝦,營地共生,形成粗糙的樹枝,疣,增加了宿主的負擔和壓力,導緻作用緩慢,進食減少,殼難,如果水溶氧低,更容易導緻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常見的寄生蟲可以通過用硫酸銅和硫酸鐵(5:2)噴灑或懸挂袋子,或通過噴霧或懸挂袋,或将它們浸入15-25 ppm的Formarin或飽和鹽水中來去除。
胃腸病學主要是由攝入變質的誘餌引起的,是以誘餌需要新鮮度,而不是黴菌誘餌。當使用豆類作為誘餌時,需要經過加熱處理以除去抗胰蛋白酶,這有利于植物蛋白的吸收。
對于蝦餌在這方面,特别是投喂發酵飼料,好處如下:
(1)誘食強:發酵飼料有特殊的香味,口感很好,快餐、蝦吃多。
(2)腸道良好:改善蝦的腸道環境,腸道明顯增厚,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糞少而不臭,糞便成條狀。
(3)水質好:有效抑制藍藻等有害藻類的生長繁殖,改善水質,使水質變得美麗持久。
(4)底質好:有效分解池塘底糞便、未消化餌料等殘留物,不易返井底。
(5)肝髒好:減輕肝髒負擔,增強蝦免疫力,減少病害,大大提高蝦的成活率。
(6)壓力較小:對雨水、雷電、光線、池塘、聲音等刺激壓力較小,在喂食台上可以看到蝦活力好。
(7)高回報率:提高飼料使用率的轉化率,減少用藥,縮短養殖周期,提高綜合回報率。
澳洲淡水龍蝦雖然耐低氧,但在低氧環境中長期存活,會降低免疫力,影響食物、去殼和生長。是以,育種池中也應配備充氧設施。如果發現缺氧,應及時開啟,保證水中溶解氧充足。
澳洲淡水龍蝦對殺蟲劑敏感,菊花魚藥也會導緻澳洲淡水龍蝦死亡。如果使用農田灌溉池,施用農田期間應嚴禁田間水進入蝦塘。還有盲目投擲敵蟲殺蟲劑,意在殺死敵方生物,造成龍蝦嚴重死亡事故。
澳洲淡水龍蝦通常在養殖160-180天後銷售,每隻達到75-200克(超過50克)。
澳洲淡水龍蝦是當年放養和收獲的,當它們長成蝦時,一般可以在幹燥的池塘或錢包網中收獲。如果分階段列出,可以使用網箱釣魚,也可以使用陷阱籠釣,即籠餌,蝦進入不重複使用。整個捕魚過程應在水溫降至15攝氏度之前完成。
蝦籠陷阱:晚上放陷阱籠子,籠子适當放一些餌料,清晨籠子,或夜間籠數次,這種方法友善易操作,便于将活蝦一個接一個地提供給市場。
逆向水捕獲:淡水龍蝦具有很強的死水性質,在捕獲之前排幹30%的池水,晚上用淡水填充,并在水的一端将其四舍五入。連續3次,捕獲率可達到70%。
澳洲淡水龍蝦高度幹燥,僅次于螃蟹。便于運輸活蝦長途運輸,運輸數量大或運輸距離長,然後用柳條或竹筐和箱子或四面穿孔泡沫箱裝運。将蝦沖洗幹淨後再運輸,用鉗子,每箱可放10-15公斤。在上部放置少量水和草,并用電線擰緊盒子的蓋子。撒上少量幹淨的淡水,以保持盒子裡的蝦濕潤。裝運時,注意避光,當溫度不超過28°C時,運輸24小時内的成活率為100%,商業蝦到達後,會将淡水龍蝦撒在水泥或冰塊中的大桶中或8-10°C的冰箱中,并保持水分濕潤,避免大量龍蝦集中在水容器中, 以免死時密度過大,缺氧時在水中窒息。
引進尾部39000尾,收獲重量1180公斤,畝産量79公斤,平均規格85克,價格每公斤100元,産值11.8萬元。
支出8.85萬元,其中,對蝦苗種5.85萬元,飼料6000元,化肥1000元,水電1500元,池租1.2萬元,圍欄1500元,人工7000元,雜費1000元。總利潤29500元,畝利潤1967元。
從養殖實際結果來看,澳洲淡水龍蝦共2360磅成品蝦,畝産量158斤,成活率為35.9%,平均規格成品對蝦85克/尾。這樣的育種效果不好,成活率不高,育種的綜合效益還有待提高。筆者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對蝦苗規格小且參差不齊:引進的苗種規格為1.5-4.5厘米,小規格的對蝦苗成活率很低,進入池塘的苗種規格在3厘米左右。
(2)池塘不全:池塘内還有黃疸、鲭魚、鯉魚和螃蟹,這些水産品會捕食澳洲淡水龍蝦苗,極大地影響蝦苗的成活率。
(3)水草太茂盛:初期種植的水和草密度過高,每天也沒注意水草的清理管理,導緻晚水草覆寫池塘2/3,澳洲淡水龍蝦不友善出來覓食,部分蝦的投飼不好, 尺寸規格參差不齊,總産量不能上去。是以,水草的總覆寫量不應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3,水草生長應成排生長,使蝦脫離活動覓食。
(4)養殖其他品種提高水産養殖綜合效益:2016年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專業化,沒有混合養殖其他水産養殖種類,未充分利用良好水體的生産潛力。如果一些蝦、花蛞蝓、白蛞蝓和黃疸,這些水産品不能與澳洲淡水小龍蝦競争,還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生物餌料,增加産量和效率,可以起到清道夫的功效,改善水質,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