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作者:哔哔精兒

導語:

前段時間,“曬自己的上學軌迹”火爆全網,在一張張定位貼圖背後,是占據一個人近乎四分之一人生的求學生涯,或一路穩步攀升,或實作絕境反擊,或遺憾高開低走……沒有人能描摹出一條平滑上升的教育曲線,人生坐标軸上每一個點的相連都凝結着考量與權衡。

本文主人公小B就擁有一條“人生赢家”型的上學路徑——公辦國小-上外附中(國中)-上外附中高中部(直升)-美國萊斯大學(2023 U.S.News美國大學排名15名)。而事實上,這樣一條看似平穩的升學之路背後卻是暗流湧動:

· 初三決定出國留學,是轉軌國際化學校還是“兩條腿走路”?

· 體制内外課程的時間、精力如何配置設定?

· 英美雙申,拿到劍橋與萊斯offer後如何取舍?

通過與他的深入探讨,我們也深刻感覺到了個體升學路徑中潛藏的群體性焦慮,無論成績如何,升學擇校都很難是一條坦途。

關注【國際教育視界】,進入公衆号頁面“星标”我們,掌握國際教育動向不迷路。

文、編丨Flash

圖丨受訪者提供

注|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01.

理科學霸勇闖文科強校,

揭秘“神仙學校”的學生畫像。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就讀于普通公辦國小的小B從小走的是數學競賽路線,當時參加了“四大杯賽”(現已取消)。在小升初時,參與了被稱為“神仙學校”的上外附中的自主招生,并從1000多人的競争中成為了被錄取的1/120。

衆所周知,上外附中的“神”有一點非常鮮明的要素,即學生的外語優勢。“入學時排名在前三分之一(大概50人左右)會進入雙語班,需要學習一門二外。我們那一屆開設了德語、法語、日語和俄語這4門,我選擇的是俄語。”小B坦言,雖然未來留學生活中二外的使用場景很少,但是它對于自己探索語言學領域舉足輕重,也為留學申請做了很強的鋪墊。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到了初升高時,80%的學生會直升進入上外附中高中部,剩下的20%會參與中考或轉軌進入國際化學校。初三時已經明确大學出國留學目标的小B,為了求穩,還是選擇了直升,從此踏上了體制内外課程“雙軌并行”的路徑。

相比于其他的體制内學校,上外附中算是介于體制内及體制外學校中間的一個選項,因為其升學路徑會更多元,“高三時我們會進行明确的分流,分為出國班、保送班、聯考班,大緻各占三分之一,聯考班的人數略少一些。當然,這改變不了我們本質的課程體系,隻是在學生管理上會更聚焦”。

小B志不在保送,但是也簡單描述了一下保送學生的成績區間,讓我們對于“神仙學校”的“神仙學生”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在高二還未分班時,年級排名二三十屬于清北保送區間,而年級前七八十名則在浙大、複旦區間,不過他們未來的專業方向也比較明确,就是在外語方面深耕。

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釋出的《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資格名單公示》,其中上外附中具備保送資格的有95名學生,而上外浦外有23名,這注定是一番聲勢浩蕩的“掐架”現場。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而進入高三以後,小B也調侃,保送班基本就可以躺平了。其實,無論是出國班還是保送班,都開辟了一條與聯考并行的賽道,很多功力與規劃都是前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适合的路上發揮最大的優勢與潛能,進而取得更好的升學成果,但沒有一條升學的路注定是輕松的。

02.

體制内高中的出國生,

“兩條腿走路”的優勢與困境。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體制内外雙軌并行是一個需要高度自律及時間管理能力的選擇,“初升高的時候,我雖然已經明确出國意向,但内心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當時也看過像平和、UWC這樣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但最後還是選擇體制内直升,是希望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然而,這樣一條“進可出國,退可聯考”的路走起來卻有得有失。

#

重學術、“掐時間”的體制内教育,

申請英本如魚得水?

凡事追求穩妥的小B,選擇直升除了是給自己留一條聯考的後路,同時也對自己走體制外路線表露出了一絲不信任,“其實走過高中三年,我具備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但如果是初三的我,并沒有很明确的目标感與定力,進入了崇尚自由寬松的國際教育之中,我不能保證自己還能時刻繃緊學習的弦”。

體制内相對嚴格的學習氛圍以及紮實的基礎教育給了小B更多的安全感,同時這與英國學校申請的内在邏輯也是一緻的,“英國學校比較看重申請者的學科水準,隻要你的實力過硬,輔以一些必要的考試其實并不難”。據小B介紹,身邊申請英國學校的同學都很穩,因為有應對聯考的學術底子,也不缺做題的能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申請的專業清一色是理科方向。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在劍橋大學公布的2023屆中國學生專業申請情況中,“重理科”也展露無疑。資料顯示,2023屆各專業的申請者共有2212+人,而劍橋發放的offer數為328+枚(注:申請人數及offer數不足3的按照1來計數)。

其中,最受2023屆中國學生歡迎的三大專業是自然科學(573+申請者)、工程(327+)和經濟(359+);而劍橋大學給予中國學生最多offer的三大專業是自然科學(100枚)、數學(70枚)和工程(57枚),具體專業的申請者及offer數量可以參照下圖——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資料來源于WhatDoTheyKnow

#

自學AP,自“卷”GPA,

體制内外課程如何配置設定精力?

“雙軌制”并行最大的壓力在于,如何同時兼顧體制内外課程的學習?GPA在美本的申請中看似不是決定因素,但對于沖擊名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座繞不開的大山;而當這座山的底座還是體制内課程時,則是難上加難。

上外附中“神仙打架”的朋輩壓力自不必贅述,有些科目的GPA會按照比例劃分,則更加劇了競争的激烈程度。

“不同科目标準不同,有些拿A的話需要達到年級前30%-50%不等。而像我文科稍微弱一些,國文可能并不比平均成績好到哪裡,是以為了拿A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基本期末考試前兩周會經曆很痛苦的‘背誦’期。”在體制内“卷”GPA的小B,沒有太多偏科的“權利”,是以在文科的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與此同時,他還需要攻克另一座大山,即自學AP課程。從初三到高三,他一共自學了8門AP課程,中間由于疫情取消了AP大考,最終他拿着高二前考出的4門5分(微積分、實體C:力學、2門經濟),1門4分(統計)展開了國外大學的申請。小B簡單盤算了一番,學習一門AP整體戰線是3個月到半年不等,花費的時間則是20-50小時不等。

學習基礎暫且不論,僅僅是投入的時間成本就已經不低,他說自己體制内外課程的時間配比大約是8:2。此外,由于課程壓力,課外拓展類的活動時間也就随之被壓縮,而美本申請中最關鍵的個性化發展,在小B的學習布局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也是他認為的如果選擇轉軌國際化學校,或許可以有所改善的一點。

03.

棄劍橋赴萊斯,

英美雙申大勢之下如何抉擇?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小B所經曆的申請季,英美雙申已經成為大勢。從2022屆牛津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課程占比可以看出,269枚offer中,A Level申請者雖然人數最多(104枚),占比38.66%;AP課程的申請者也達到了30.48%,是以“左手藤校,右手牛劍”的學霸會越來越多。下圖為2022屆牛津大學中國錄取學生三大課程占比具體情況——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而小B則是英美雙申選手中的一員,拿到多枚英美大學offer後,在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專業)和美國萊斯大學(語言學專業)中展開了一個月的艱難抉擇,最終他決定放棄劍橋大學的offer,赴美就讀被稱為“新常青藤”的萊斯大學。

小B标化及競賽背景參考

· AP 4門5分,1門4分

· 托福:單次115,拼分117

· ACT:單次35,拼分36

· 競賽活動:IOL語言學奧賽(前八),Ross數學營(9升10),AMC 120+

通過對于小B申請背景的提煉,無論是标化成績還是競賽活動基本都觸及了“天花闆”的水準,這近乎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頂尖牛娃申請模版,但是值得探究的是,在面臨英美學校的抉擇時,他的考量因素和依據是什麼?

從上文中小B雙軌制的學習困境中已知,他參與課外實踐以及專業探索的前置化活動被體制内外課程分散了過多時間,是以他的競賽活動非常精簡且有針對性,同時也與他感興趣的兩個領域數學及語言學完美契合。

背景的最大化利用,是小B非常明确的申請政策。正因如此,英本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美本則是語言學,目标是能夠申請到綜合排名更高的院校。

而在offer取舍環節,求穩的小B又一次為自己留足了退路——“我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數學,但是我也會考慮萬一讀不下該怎麼辦?如果選擇劍橋,又發現數學的路走不下去,到那時我沒有任何轉專業的餘地;但美國大學對于轉專業的自由度會更高,而我去到美國大學大機率會轉專業。”語言學對于小B的申請來說,更多是途徑,而非終點。

從上外附中沖向新常青藤,選擇“兩條腿走路”的學生後悔了嗎?

這是另一個考量因素,小B目前已經做好了未來的職業規劃,“在offer選擇的過程中,我也去了解了英美的實習及就業環境,我未來的職業賽道會在金融、咨詢、科技相關,美國相比于英國就業機會更多。此外,美國大學畢業後就可以就業,他們對于碩士學曆并不會太過看重”。

當我們驚訝于小B已經做了如此長期的規劃時,他卻表示,身邊的同學基本都已經完成了比較明确的職業規劃,而他并非是個例。

結語:

與小B聊完以後,一個體制内精英牛娃的形象已經非常明晰。首先我們不會否認能力與天賦的存在,也無意于打造千篇一律的升學模版。但小B給予我們最深感觸的,是一個雙軌制學生在升學擇校中的「加法」與「減法」——加法在于體制内外課程的攻克與苦學,以及雙保險升學路徑的疊加,這注定是充滿艱辛與挑戰的;而減法則是在于,減少升學中無謂的項目與活動,進而實作升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