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作者:哔哔精兒

今年暑假,研學徹底火出圈了。還有人根據花銷把暑假分成了三六九等,仿佛投錢就是對教育最好的投資。但是,如此大費周章的暑假真的對孩子好嗎?想要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抓住教育的關鍵問題,可能比盲目花錢更重要。

暑假過去1/3,甩娃帶來的好心情,漸漸被收到信用卡賬單時的惆怅沖淡。讓我算算剛剛過去的20天,我在娃身上花了多少錢——

一趟新疆遊:人均7500

一趟親子營:9600

12節籃球課:1800

20節寫字課:2000

添置了一台學習機在家淺奧:4500

越算越心驚膽戰,難怪說“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3萬已經是5年前的物價了。今年普漲到7萬,這還隻是一個孩子的價格。

據說現在小孩的暑假分三六九等。

一等暑假,是去英美名校參加遊學夏令營,可以參加機構的,也可以爸媽帶着去,配文,帶你來我的母校看看。

二等暑假,是參加各種體育夏令營,沖浪,帆船,冰球,配文,沖吧,少年的肆意人生!

三等暑假,在家刷PET,小托福,奧數……上語數外提高班,為了新學期彎道超車做準備,配文,辛苦付出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

四等暑假,帶着小孩國内遊,各種熱門景區逛一逛,配文,今天的酒店房間可真大。

合着我費半天功夫,終于讓孩子能在四等暑假的門口張望幾眼。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費錢的暑假

藏着父母的一廂情願

出國遊學、國内研學、鋼琴考級、馬術體驗、一對一的網球陪練……這年頭,養個孩子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讓爹媽們有苦難言。

其實,很多并不是孩子費錢,隻是父母想花。有些壓力存在于想象中,有些錢花出去隻能感動自己。

暑假去馬爾代夫挖沙的孩子,跟暑假在小區裡挖沙的孩子,獲得的快樂差距不大。(馬爾代夫和小區肯定有差,我指的是孩子的快樂,别杠,杠就是你赢~)

網球、馬術、腰旗橄榄球、冰球、高爾夫,這些貴族運動的鍛煉效果,可能不如随時随地踢幾場野球。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前者顯得逼格很高,但後者不花錢。

當然,如果你年入百萬,給孩子的暑假花個10萬不算“投資太多”,但如果你也就每年賺20來萬,自己50塊的T恤都要湊滿減,那真的沒必要湊教育“消費主義”的熱鬧。

父母有儲蓄,有現錢,有房無貸,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其實,孩子真不需要父母為他投入太多金錢。那些爹媽花了萬把塊,太陽底下在故宮曬得頭暈腦脹的孩子,他渴望的或許就是在40塊一次的泳池裡撲騰一下午。

你傾盡全力供他“見世面”,剝奪他暑假的自主權,還要給他套上道德的枷鎖——我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你,何必呢?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在于扶上馬、走一程。最後他能走多遠,是由他的天賦、機緣、能力決定,跟他在童年時,有沒有出過國、學過琴、參加過某場補習班關系不大。

今天你投入的是工資的大半,但最終得到的回報可能是少之又少。孩子成長重要的東西,陽光、空氣、水分和愛,都是不需要花錢的。

健康的金錢觀,合理的家庭财務管理,健康的親子關系,何嘗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呢?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那些真正需要的“見識”

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暑假之是以費錢,是因為很多父母相信,孩子需要見一些“世面”,不能隻在家裡呆着,不能隻學習不玩耍。

so,玩耍是需要錢的。

在人們眼中,帶孩子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去東京和巴黎,是見世面;嘗試各種興趣、運動、摸一摸那扇門,是見世面。

可這世界不止有一“面”,他們卻隻給你推薦需要花錢的那種。孩子真正需要見的世面,其實隻需要花很少錢。

1.見識自然

人類從大自然中來,天然需要跟野外親近。在教室和商場裡長大的孩子,容易身心紊亂,注意力缺失,沉迷電子産品。

城市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并不少,如果你善于利用公共綠地資源。我參加過公益觀鳥、夜觀昆蟲、動物園組織的親近動物的科普活動,很多項目收費都很低。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入門後,我就和孩子一起看自然圖鑒,認識植物、鳥類、昆蟲等,身邊能接觸到的自然。

能識别蒙瘤犀金龜,區分旋花和打碗花的小孩很酷,将來也會長成一個會生活、愛生活的成年人。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2.見識生活

我們讓孩子見世面,但真實世界不隻有上流社會一種。

一個人隻有見過社會的高點和低點,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擺正心态——既能努力向上,也可相容向下。

帶孩子去菜場、逛公園、鑽市井、帶去上班、坐公共汽車,做暑期工……一切跳出學校和補習班外的場景,都是他們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

3.閱讀、博物館、紀錄片

有一句話: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不過是個郵差。孩子當然知道馬爾代夫和小區沙坑的差別,他們可太知道如何享受。

比起純粹的享受,更有意義是當他讀了《葡萄溝》,我帶他去吐魯番;

當他對天文感興趣,我帶他去貴州看天眼;

當他略懂昆蟲分類,我帶他去天目山燈誘昆蟲。

如果我經濟實力不夠,我很會心安理得地拒絕他,童年為什麼要完美?父母不是聖誕老人,缺憾才是人生主旋律。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我突然意識到,消費主義鼓吹的“童年必做”、“童年必去”,實則與“見世面”背道而馳,不過是做一場金錢堆起來的夢,夢醒了無痕。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暑假可以做的50件小事

帶孩子找回「附近」的美好

說到這裡,你應該發現:孩子的暑假分三六九等,是“消費主義”炮制的一種洗腦。

這世界除了極少部分财務自由的有錢人,絕大部分就是像你像我這樣,賺着基本工資的普通人,也想給孩子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

回憶起我小時候,美好的暑假是在弄堂裡、同學家、兒童樂園和電視機前度過的。在我心中,這也是一等的暑假!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人類學家項飚說過一段話——

他說:(現在)個人有時關心自己,有時一下子就跳出到大事件的宏大評論,但他對中間這層沒有興趣。

他說:我們今天的學生,你問他,你所在的小區、城市,社會意義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周邊的菜市場是什麼關系,他會覺得有點無聊。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我們的孩子,是“附近消失”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他們生于社交媒體時代,物質富足,精神缺失,社交恐懼,網上狂歡。最終,離抑郁越來越近。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是以如何讓孩子的暑假過得有意義?除了上課外班,玩手機,還可以做什麼去找回美好的“附近”?

我整理了這50件走出家門小事,暑假好好充電,一起發現身邊的小美好。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
魔都媽媽工資被娃薅光,月薪7萬都搞不定孩子一個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