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接地氣的陳老師

“報告很長,内容很散”是很多經營分析的問題。因為相當多的經營分析報告,其實就是把财務報表的利潤、收入、成本、費用流水賬似的羅列一遍,然後簡單寫一句:“收入低了,要搞高”、“成本高了,要搞低”。

這種報告會讓人很茫然,因為實際業務開展的時候,投入與産出是有關系的。很有可能為了滿足大客戶的需求,必須追加原料投入;缺少推廣費用支援,就是很難擷取足夠的客戶。不梳理清楚成本費用與産出的關系,隻看一個總數,就沒法了解具體的經營情況,更談不上指導業務開展了。

是以需要搭建一套分析模型,把成本/費用和收入的關系梳理清楚,這樣才能客觀評估:到底怎麼做才能獲得投入産出最大化。

站在業務角度,最重要的三個議題就是:

1、怎樣低成本擷取客戶

2、提供什麼樣商品/服務

3、以什麼價格促成交易

是以建構經營分析模型,也從這三個角度入手。

獲客

獲客管道有很多種,但考核的目标是統一的:盡可能低成本地找到有需求客戶,盡可能讓新使用者成交/老使用者複購。不同管道,有不同的業務邏輯,是以要分開考核效果(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如果分析不深入,分析師就隻能籠統地喊:“差旅費高了/銷售費用高了,要控制”,這完全無法落地。更有甚者,業務部門擺爛,說:“業績做不好,都怪你們瞎胡控制費用”。搞得分析師灰頭土臉。

商品

在客戶對商品的選擇上,實物型商品與服務型商品的分析思路不同。實物型商品,人們會通過商品的功能、設計、材質等實體屬性進行對比,是以可以直接通過使用者對不同産品的選擇得出結論。

隻不過toB和toC業務略有差別,toB業務客戶會直接發出采購需求,是以可以直接對比(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toC業務中,使用者隻會“用腳投票”,判斷商品需求需要從使用者行為倒推。看哪些商品消費頻次高、周轉快、能連帶其他商品,先選出優質商品,再倒推使用者喜歡的點是啥(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實物型産品講究的是“一分錢一分貨”。缺少成本投入是很難做出精品的。是以在衡量生産成本/研發費用的時候,就得和具體的商品賣點結合起來,不能脫離使用者需求,空談“降低成本”、“控制費用”。

服務型産品,主打的是服務體驗。服務體驗是很難衡量通過硬名額對比的東西,是以服務業會采集很多使用者行為名額,來反映使用者體驗的好壞。

最典型的,比如手機遊戲,為什麼遊戲産品/營運部門會看一大堆使用者行為名額,就是要判斷:到底使用者體驗好不好。這才是促成産品選擇的關鍵。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服務型産品并不是“一分錢一分貨”,恰恰相反,很多服務型産品的設計是備援且耗費成本的。是以對服務研發/設計的投入産出評估,必須緊密結合使用者消費行為,燒錢但無用的事做多了,會極大拖累利潤(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價格

客戶願意支付的價錢由三部分組成:商品成本+行業平均毛利+溢價。每個行業的平均毛利水準是有範圍的,如果自己企業低于平均水準,就得檢讨成本控制,看哪裡沒做到位。

溢價則是通過業務動作做出來的,常見的溢價來源包括:

  • 優質的商品/服務
  • 品牌效應
  • 壟斷地位
  • 競争政策

每一個溢價來源都是拿錢堆出來的,經常會産生巨量投入,且這些投入都不是即時生效的,需要花時間觀察(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曆史上無數企業,就倒在了争取溢價的路上。傳統企業的常見死法,是投入了天價廣告費企圖獲得品牌溢價,結果資金鍊斷裂,完蛋;

網際網路企業的常見死法,是企圖燒錢換市場,結果發現規模起來了,轉化不達标,資金燒完,完蛋。

是以合理評估溢價效應,同步監控現金流安全,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綜合分析

在企業經營的時候,每年度會選擇戰略重點:

  • 在業務上,本年度重點:擴大市場佔有率、提升利潤、降低成本
  • 在業務上,重點的抓手:新産品上市、大型促銷活動、發展會員
  • 在财務上,重點考核是:收入、利潤、成本費用率、ROE

是以在建構經營分析模型的時候,一般會根據戰略重點,從重點業務入手,以一個主邏輯貫穿始終,這樣就能起到提綱掣領的作用(如下圖)。

5分鐘讀懂,如何搭建經營分析模型

是以,做經營分析的時候,如果能了解戰略規劃,就更容易梳理出分析主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