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生打工利弊談

曾幾何時,打工族的隊伍中多了很多大學生的身影。每逢節假日除了讀書和休閑外,打工成了學生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打工利弊的争論也甚嚣塵上。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顯示,約60%的同學欲尋兼職工作。現在正值高校的放假期間,相信還有不少學子正在忙着做兼職。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大學生打工的問題呢?

一、正面觀點:打工可增強我們的社會競争力

關注我們的生活,關注我們的同學,在繁忙的學習之餘,做家教者有之,搞推銷者有之,發傳單者有之。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股“打工熱”瞬間席卷了原本平靜、清朗的大學校園呢?難道真的如同某種論調所言,是高度物質化的社會理念對大學校園的一種侵襲與同化嗎?或者真是如同某些人所說,這是大學校園純淨空氣遭受污染的一種顯現嗎?當代大學生到底需不需要打工?我們認為:需要!

從個人需求來看:近年來,随着教育部對于高校收費的進一步調整,日趨高昂的學雜費造成了不少家庭的負擔。是以,對于家庭情況原本窘迫的同學而言,打工也就成了他們無奈的選擇。無論選擇打工是否自願,這都不失為一種緩解家庭經濟負擔、自食其力地解決困難的好方法。當然,這并非是惟一的方法,也更非最好的方法。

同時,與傳統意義上的勤工儉學不同,現在大學生打工,更主要的是看打的這份工能不能為自己提供接觸社會、培養工作能力、增加工作閱曆的機會。有很多人甚至把這看作是畢業找工作的“預演”,這來源于打工的一個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豐富個人履歷。現在的社會就業競争激烈,畢業大學生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目前企業在招聘畢業生的時候提出了需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要求,這就使得莘莘學子不得不以打工經曆作為替代。

從社會需求來看,用人機關其實也很需要大學生這樣“低價優質”的人才,有的企業還把吸引大學生前來打工作為培養和儲備人才的一種方式。每年企業招收畢業生時在很短的幾次面試中往往難以比較客觀地把握一個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現在通過給學生以打工的機會,察其言,觀其行,這樣既降低了招聘者的審查難度,而學生也可以對就業機關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這樣的雙向選擇,不僅為大學生打工在客觀上“擴大”了就業市場,也提高了畢業大學生的就業率。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打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現行大學教育體系中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的缺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加大學生的社會經驗,訓練大學生的實際社交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反面觀點: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創業

打工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精力的,這樣做勢必影響學業,某些學生甚至是以造成了考試“挂紅燈”(不及格)。某些學生辛辛苦苦打工的錢全部都用來交了“挂科費”(補考費)。不少學生也主張學生以學為重,如果為幾個錢浪費本來就不夠用的學習時間,實在是不應該。現任教于某高校的楊老師說:很多學生在打工和學習方面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時間配置設定不合理,工作性質與所學專業不搭界,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這些都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國家的高校現在基本上都會給學生提供集體實踐的機會,為什麼不能在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中磨練自己呢?

當然,問題的答案孰是孰非并不重要。因為無論社會對這一現象評論如何,大學生打工的隊伍日益龐大,這也說明學生們對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這本身就是一個好的現象。

三、筆者提出的三點建議

大學生不能隻囿于校園,必須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然而又得提防沾染社會的不良風氣,防止走入打工誤區。因而對大學生打工者而言,筆者以為以下三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打工”不能放棄學業。大學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學生,是以我們在處理打工和學習時,應以學習為主,打工為輔。很多同學颠倒了主次,甚至為了打工而完全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造成學業荒廢,知識缺漏,甚至被勸退學,這樣的結果就太得不償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