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刻意練習》書評

首先,整體上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件事:大部分技能通過刻意練習,你就可以達到類似“天才”的水準。聽起來是有點雞湯,但是文章引用了很多例子和實驗結果,至少證明了刻意練習在大部分場合下的有效性。

天賦論

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向“天賦論”開炮,認為從來不存在什麼“天才”的說法,從來沒有人生來就對某一方面有“天賦”。書中衆多例子中的一個:有着“音樂神童”稱号的莫紮特,他4歲開始跟随父親練習鋼琴并開始作曲,6歲開始巡回演出,一生作曲無數,确實是一位天才。但是他生來如此嗎?并不是,他的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父親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和她的姐姐了,從小在音樂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自然對音樂有着極大的興趣,并且從此開始不斷的刻意練習才有了如此大的成就。

“普通練習”與“刻意練習”

強調了“普通練習”與“刻意練習”的重大差別:我們學習某種技能,通常的學習曲線是剛開始很迅速的增長,然後變緩最後紋絲不動,這樣并不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比較強調有目的性的練習,強調刻意有檢測名額的練習。如拉小提琴的一首曲子,拉10遍,在某個指法上錯了幾次?練習之後,錯誤率是否下降?為何會錯?需要糾正哪一個動作?

心理表征

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心理表征”,通俗說就是看到某個資訊後,你頭腦中呈現的與之相關的反應和想像。圍棋大師可以在看到棋盤短短的一定時間後将棋盤内容複述出來,而新手或者普通人隻能複述很少的内容,因為圍棋大師看到棋盤中不同棋子的位置是互相連結、互相影響的,很容易與自己平時常見的某種模式聯系起來,而普通人則沒有這種心理表征。心理表征通常是一個領域裡大師和新手的差别,是經驗的某種說法,但比經驗的範圍更廣。這個對我們的指導是學習技能要建立更強大的心理表征,而不是簡單的,比如:學習英語單詞要把單詞放入句子裡面來記,更進階的是要放入某個情景裡面去記,這樣總比嘴上溜的快記得牢。

那麼,應該總體說明下,如何才能運用刻意練習在生活中幫助自己了。

四個要素

刻意練習應該包含這麼幾個要素:

1. 有明确定義的特定目标
2. 練習時方式專注
3. 需要留意和處理練習中的回報
4. 走出舒适區
           

四個階段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你會經曆四個階段。

首先,在第一階段 ,你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對一項事物産生興趣,然後便會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你的興趣會逐漸加深。這個階段在教育理論中尤為重要,即如何培養和引導興趣,許多所謂的天才在孩童時代父母就培養起他們的興趣了,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建立起自己的興趣是很重要的。

接着,便進入第二個階段,變得認真起來,這時你可能清楚了這個行業裡的大架構,也知道了這個領域裡,誰是最厲害的人。這個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位導師來指導自己了,導師可以是一位領域經驗豐富的人,也可以是一個有很大指導能力的書,甚至是一篇網上的指導文章,我們需要一個踐行刻意練習四個要素的指導并繼續練習。如果沒有導師怎麼辦?自己就是自己的導師,我們可以試着去分析和學習專家的經驗,分析他們的成長路線,他們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然後,針對這些分析進行分解,就成了我們自己一步步的練習目标。

如果你還有興趣和激情的話,你會進入第三個階段,開始全力投入。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不斷訓練、根據訓練結果的回報,再不斷調整你的訓練方式,這是一個PDCA循環。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動機,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是存在一定的動機的,無論什麼事都有,那麼我們能堅持去做一件事一定也是有個動機的,保持住它!有兩方面的方式來指導自己:弱化停下來的理由(比如:學習的時候關掉手機,不要打擾自己)和強化前進的傾向(比如:學到一定程度向朋友展示一下,擷取鼓勵和信心)。

最後,随着全力投入和訓練的時長不斷增加,你開始成為這個領域小有成就的傑出人物,你需要進入第四個階段,開始開拓創新,因為已經很少有他人的經驗或訓練方式能夠幫到你,這時想要繼續成長,你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成長,找到更好的練習方法。

祝願你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