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星人開發紀實:靈活開發一千零一夜》第四個月:使用者故事的分類(上)

(序言,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

介系嘛故戲

         使用者故事嘛誰還不知道,如果大家仔細看我們第一個月的截圖,就能看到所有故事的描述都被預先置為模闆“作為……,可以……,以便……”,就等着填入實際内容了,可是沒想到,怪物來了。請看介幾個都系嘛故戲:

1. 如果把“儲存按鈕”統一放在頁面上端而非下面,有些螢幕上側控件的修改,就無需滾屏即可儲存。

2. 所有XX字段,統一改為4000長度的nvarchar。

……

第一個勉強可以寫為:“作為一個使用者,可以友善地點選上端的儲存按鈕,以便在某些控件修改的時候無需滾屏即可儲存”,但是這個故事顆粒度顯得過小,開發可能隻需要1小時,而在客戶眼中,也不應該和“作為一個使用者,可以對故事進行編輯,以便……”放在一起,太晃眼。

第二個故事,則找不到“使用者”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們自己要做的改進,使用者完全可以不感覺,産品經理不知道甚至都沒事。

這類故事怎麼辦呢?

分類目的

國内的若幹描述使用者故事的圖書中,《使用者故事與靈活開發》算是内容最為豐富的,但也沒有明确提及使用者故事的分類。

怎樣分類呢?有些一望而知的詞彙似乎可以選擇:史詩故事,使用者故事,重構,增強,缺陷……但是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這樣分類的目的何在?如果不能解決這個根本問題,分類方法就是錯誤的。

逐漸地,我們開始注意到我們有幾種不同的場景,希望看到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場景,是産品經理審視第三個月做出來的那個故事樹,以決定在哪裡增加新的故事。在這個場景中,産品經理希望靜态地檢視所有已經開發過的“功能”,由于故事數量龐大,隻能展示那些使用者“粗略”地評價産品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故事。而增強、重構、缺陷等,都不太需要顯示。

第二個場景,是産品經理審視當第二個月做出來的那個“疊代-故事”視圖,了解前二、三個疊代所作的功能,以及為未來的二、三個疊代配置設定故事。這個時候,要了解的資訊要詳細地多,從客戶能感覺的功能、對功能的增強、内部的重構乃至缺陷,都要有。

第三個場景,還沒有遇到但是卻能預見,就是在産品上市後,每個版本的“發版”報告。裡邊會有新産生的功能,已有功能的增強,由使用者報告且已修複的缺陷等;但重構、内部缺陷等就不需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