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來源 | 募格學術

整理 | 交彙點、東南大學研究所學生院、青塔人才等

轉自 | 深度學習工坊

2022年,研究所學生畢業或許将更加困難。

最近正值學子們論文寫作的“沖鋒期”,不少學校也在開年印發了有關《研究所學生學位論文盲審條例》的通知。

今年的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再加碼恐成現實。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圖源:東南大學研究所學生學院

以東南大學舉例,學位論文盲審是在送審及評閱過程中隐去研究所學生、導師以及評閱人姓名等個人基本資訊的一種“雙盲”方法。要求參與研究所學生學位論文盲審的從業人員嚴格遵守“雙盲”的原則,不得将研究所學生、導師以及評閱人姓名等資訊洩露給任何人,研究所學生及導師也不得從任何途徑了解評閱人情況,妨礙評閱的公正性。

盲審對象為所有博士生(申請畢業論文答辯的博士生的論文由院系負責盲審)、随機抽取的碩士生、新任導師和新增專業(含新增專業學位)的第一批碩士生(按比例抽取)、中期考核受篩選警告、在校期間受記過或留校察看處分、所有申請提前答辯或延期答辯的碩士生。

從這部《條例》中,我們不難發現,盲審要求更加透明、細緻、嚴格:任何一輪盲審中出現ABB及以下的結果都将或多或少影響到博士生的畢業程序;博士生畢業論文盲審和學位論文盲審累計送審次數不得超過 3 次;若第三次盲審中出現一個C/D,那麼申請人将不能再次申請博士學位。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圖源:東南大學研究所學生學院

畢業“臨門一腳”查重、盲審關卡嚴峻

2019年初,随着翟天臨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被列入教育部當年的重點工作,并投入800萬的教育經費,抽查應屆畢業研究所學生的畢業論文,其中博士的抽檢率約為10%,碩士約為5%。

而相應的,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了。

2020年初,江蘇各高校陸續釋出了“盲審”的相關辦法或通知。比如江蘇大學研究所學生學位論文實行100%“盲審”制度。南京醫科大學要求全體博士研究所學生、同等學力學術學位碩士研究所學生、延期畢業研究所學生的畢業論文100%盲審,同等學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所學生20%進行盲審。

各高校在論文查重方面也更加嚴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部分。複旦大學的小柳告訴記者,查重率要求從往年的20%降低為10%。介于10%-20%的,需要院系組織專家鑒定,認為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嫌疑下,修改論文後才可以進入論文送審的程式。

“查重”“盲審”關卡嚴峻,讓不少學生在送出論文前倍加慎重。南京某雙一流大學16級商學院博士生小潘本準備年底預答辯,卻被導師給勸了回來。“就這一年之内,導師的三個博士論文都被盲審給‘斃’了,每隔三個月,送一個挂一個,連老師都怕了!”小潘說,問題最嚴重的一位師姐,今年是學制第八年,如果修改後仍然通不過盲審,這意味着師姐将拿不到學位。

研究所學生們正感受到一系列的變化。南京仙林某高校碩士生尹雪(化名)告訴記者,最近院裡的老師還将期末課程作業一一進行了查重,發現不少同學作業的查重率都在30%以上,有的同學甚至達到了60%。“學院堅決取消了他們的課程成績。”

變化也并非一朝一夕,小潘認為,實際上,教育部對于學術論文的審查正在逐年強化。“導師說2010年以前按期畢業的很多,現在延期的才是大多數。”

改革的背後:研究所學生、導師、學校三方任重道遠

畢業論文嚴審等一系列的舉措,也在給導師和學校帶來壓力。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銀泉教授,對研究所學生教育深有感觸。“很多研究所學生到了最後一年,論文也不知道該做什麼題目。”王銀泉說,這跟大學教育停留在中國小應試教育模式有關,學生隻會被動接受知識,以至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缺失。

他舉例說,有大學畢業于211高校的學生讀研之後,很迷惑地對自己的導師說,“老師你讓我從知網上下的三十篇論文我看了,但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更不知道怎麼提出自己的觀點。” “不會從文獻中總結歸納提煉觀點,不會提出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意識,寫作能力嚴重不足,無論是形式規範還是内容規範,都有諸多短闆,怎麼可能做出優秀畢業論文呢?”

研究所學生教育品質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導師指導密切相關,導師與老師看似一字之差,實則相差甚遠,導師更重要的是指導,而不是簡單機械的傳授知識點。“不能僅僅将研究所學生導師當作一頂好看的帽子,一種榮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關系到人才品質,而人才就是高校的産品,市場化的社會是不能容忍存在品質瑕疵的産品的。”

某211高校研究所學生院老師透露,目前各高校評聘碩導、博導的标準,主要是發表多少篇論文,到賬多少課題經費。該校有些相對弱勢學科的導師招生年度稽核,經常出現一半老師無法通過的現象,這還僅僅是從課題論文“數數字”的角度評判,“我們應該要讓真正有水準,也願意指導的老師去培養研究所學生。”

研究所學生“嚴出”的趨勢下,研究所學生教育品質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和品質監控。

高校動态調整畢業要求,畢業變難vs變簡單?

在當下的大環境下,不少高校在嚴抓論文的同時,又抛出了一些新措施來“輔助”研究所學生畢業。

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釋出《研究所學生申請學位學術成果認定标準及管理規定》,破除研究所學生申請學位發表論文的硬性名額要求,嚴格學位論文品質标準,強化過程管理,改進結果評價。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新規主要對研究所學生畢業必須發表論文等硬性名額做出調整,轉而對加強研究所學生學位論文品質等方面做出優化。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聚焦學位論文品質。學位論文是進行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是學位申請者學術水準的主要展現。學位論文同行專家評審結果是衡量學位論文品質的重要依據。學位論文校外盲審一次性通過且結果均為優秀者,可直接申請學位;否則需要對取得的學術成果進行認定,作為評價學位論文品質的重要參考。學位論文品質達到要求即可申請學位,發表學術論文不是申請學位的前置條件。

靈活學術成果形式。在此之前,研究所學生特别是博士生申請學位學術成果有發表SCI 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要求,本次各學科制定的學術成果認定标準,學術成果可以為學位論文、學術期刊論文、著作、專利、科研獲獎、成果轉化等,以及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認定的能反映研究所學生科研能力與學術水準的其他形式。徹底破除“唯論文”和“唯SCI”。

嚴格培養過程管理。202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後修(制)訂了一系列檔案,進一步明确導師崗位職責,壓實答辯委員會、分委員會責任;嚴把學位論文選題、開題、評閱、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激勵研究所學生潛心科研,樹立導師育人典範,推動研究所學生教育高品質發展。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同時,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也曾出台過類似規定,紛紛取消、放寬“小論文”要求,收緊學位論文要求。

不盲目追求數量,轉而追求品質似乎成了研究所學生畢業的主基調。

不對學位授予“放水”,意味着要對研究所學生給予更多的幫扶

當然了,不對學位授予“放水”,也意味着要給研究所學生更多關注和幫扶。

目前南京大學已經建立了研究所學生院、院系、導師三方面構成的研究所學生學業三級預警機制。南京大學研究所學生院副院長張亮教授介紹,對于學業有困難的學生,院系和導師會在博士生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的時候給予不同層次的學業預警,并針對性地幫扶。

“早在博士生第三學期,學生必須參與資格考核,學生最多可參加3次資格考核,未通過将終止學業。”

中期考核和學業預警的制度核心,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敦促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盡快按照标準完成學業,如期答辯,學習狀況不理想的學生有退出機制。研究所學生“嚴出”的趨勢下,研究所學生教育品質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和品質監控。

重磅!DLer-CVPR2022論文分享交流群已成立!

大家好,這是CVPR2022論文分享群裡,群裡會第一時間釋出CVPR2022的論文解讀和交流分享會,主要設計方向有:圖像分類、Transformer、目标檢測、目标跟蹤、點雲與語義分割、GAN、超分辨率、人臉檢測與識别、動作行為與時空運動、模型壓縮和量化剪枝、遷移學習、人體姿态估計等内容。

進群請備注:研究方向+學校/公司+昵稱(如圖像分類+上交+小明)

研究所學生論文"盲審"、"查重"再加碼!畢業或将變的更加困難...

👆 長按識别,邀請您進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