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卡别再開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沒當回事

作者:超人談市井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大家手中的銀行卡數量也越來越多。據統計,普通白領階層人士至少持有5-10張銀行卡。而相應的,如果每張卡都開通短信服務,銀行就會向客戶收取高昂的服務費。

銀行卡别再開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沒當回事

舉個例子,假設小王有5張銀行卡,每張卡銀行每個月收取3元短信通知費。那麼小王每月,就需要支付15張卡x3元/張=15元的短信費。一年下來,小王需要支付,15元x12個月=180元的短信通知費。

這樣的費用,對于客戶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但是對于銀行來說,短信通知服務卻是一個重要的盈利點。據了解,大陸各大銀行每年從短信通知業務中,獲得的利潤高達3330億元。這樣的數字足以說明,短信通知為銀行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但實際上,現在各家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機APP。客戶可以随時免費登陸APP,查詢銀行卡的交易詳情。APP還提供轉賬、還款等多項線上服務,十分便捷。與收費的短信通知相比,APP無疑更加高效和經濟。

是以,在這個時代,辦理銀行卡業務是否還有必要開通短信通知呢?答案是否定的。短信通知不僅增加了客戶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資訊洩露的風險,而APP可以實作同樣的查詢功能。是以,如果銀行服務代表再次遊說您開通短信通知,建議您謝絕,因為這項服務實在是不必要的。

銀行卡别再開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沒當回事

近年來,利用銀行卡短信通知進行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這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假冒銀行短信進行騙局已經屢見不鮮。一些不法分子會僞裝成銀行,向使用者發送與真實短信類似的詐騙短信。短信内容通常聲稱使用者的賬戶存在異常,需要立即通過短信中的連結修改密碼。使用者一旦點選連結,登入賬戶,就會将真實的使用者名密碼透露給騙子。

第二,開通短信通知也可能導緻使用者個人資訊洩露。一些騙子會冒充銀行客服,通過短信擷取使用者的姓名、身份證号、銀行卡号等個人資訊。獲得資訊後,他們就可以進行各種詐騙活動,給使用者帶來損失。

第三,短信通知還可能被不法分子直接利用,進行盜刷或轉賬。因為短信可以實時反映賬戶變動情況,一旦賬戶被盜,騙子也能及時通過短信獲知。

綜上所述,短信通知存在較大的資訊安全隐患,可能給騙子提供可乘之機。是以,使用者需要謹慎考慮是否開通該服務。同時,也要提高資訊安全意識,不輕易洩露個人資訊,謹防詐騙短信。隻有做好防範,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随着科技的發展,銀行業也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各種網絡技術開始改變我們的支付和理财方式。這也使得銀行卡短信通知服務變得不再必要。

銀行卡别再開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沒當回事

網絡技術極大地便利了銀行業務辦理。現在,我們隻需要一個智能手機,就可以通過銀行APP實作各種業務,包括查詢餘額、轉賬付款、信用卡還款等。這種數字化服務不但極快捷友善,也保證了較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APP允許使用者随時随地查賬,都不需要再依賴短信通知。在APP上,使用者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筆賬目的詳情,包括時間、收支類别、對方等資訊。相比之下,短信通知隻提供簡單的金額提示,準确性較差,且隻能被動等待接收。

基于大資料技術,銀行APP可以深入分析使用者消費習慣,提供個性化理财服務。而短信通知則更像是一種被動的單向通知工具。可以說,APP讓銀行能夠真正地洞察客戶需求。

最後,開通短信通知還需要繳納一定費用,且需要一定等待時間才能使用。而APP直接免費下載下傳使用,省去了這些麻煩。

綜上所述,在這個數字化時代,銀行APP已經能夠實作各種便捷、安全、私密的财務管理功能。相比之下,傳統的短信通知服務則顯得不再必要,可以被更先進的網絡技術所取代。

對中老年人來說,開通短信通知還是必要的。對于許多中老年人來說,他們還不是很适應,智能手機銀行APP這類新興的金融理财工具。相比之下,銀行短信通知服務對他們來說,更加容易上手和了解。

中老年人對手機操作不太熟悉,也不太信任手機軟體的安全性。而短信通知隻需要一部普通按鍵手機,就可以接收到銀行發送的餘額提示,使用門檻低,也更有安全感。

短信通知内容簡單明了,隻提供必要的賬戶變動提示。這也更符合中老年人的使用習慣。相比之下,APP上的資訊過于豐富和複雜,不太容易被中老年人接受。

銀行卡别再開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沒當回事

當然,如果中老年人持有多張銀行卡,每張卡都開通短信通知,長期累積的服務費用還是比較高的。對此,一兩張常用卡開通通知即可,不必全部開通。

總之,短信通知服務,更契合中老年人的技術習慣,他們還需要一定時間,适應新型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是以,銀行也應該為這部分使用者,提供多種可選的服務方式,而不僅僅推薦APP。隻有充分尊重中老年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他們才能在這個數字時代,獲得更好的客戶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