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没当回事

作者:超人谈市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手中的银行卡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普通白领阶层人士至少持有5-10张银行卡。而相应的,如果每张卡都开通短信服务,银行就会向客户收取高昂的服务费。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没当回事

举个例子,假设小王有5张银行卡,每张卡银行每个月收取3元短信通知费。那么小王每月,就需要支付15张卡x3元/张=15元的短信费。一年下来,小王需要支付,15元x12个月=180元的短信通知费。

这样的费用,对于客户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但是对于银行来说,短信通知服务却是一个重要的盈利点。据了解,大陆各大银行每年从短信通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高达3330亿元。这样的数字足以说明,短信通知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但实际上,现在各家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APP。客户可以随时免费登陆APP,查询银行卡的交易详情。APP还提供转账、还款等多项在线服务,十分便捷。与收费的短信通知相比,APP无疑更加高效和经济。

所以,在这个时代,办理银行卡业务是否还有必要开通短信通知呢?答案是否定的。短信通知不仅增加了客户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而APP可以实现同样的查询功能。因此,如果银行服务代表再次游说您开通短信通知,建议您谢绝,因为这项服务实在是不必要的。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没当回事

近年来,利用银行卡短信通知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假冒银行短信进行骗局已经屡见不鲜。一些不法分子会伪装成银行,向用户发送与真实短信类似的诈骗短信。短信内容通常声称用户的账户存在异常,需要立即通过短信中的链接修改密码。用户一旦点击链接,登录账户,就会将真实的用户名密码透露给骗子。

第二,开通短信通知也可能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一些骗子会冒充银行客服,通过短信获取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获得信息后,他们就可以进行各种诈骗活动,给用户带来损失。

第三,短信通知还可能被不法分子直接利用,进行盗刷或转账。因为短信可以实时反映账户变动情况,一旦账户被盗,骗子也能及时通过短信获知。

综上所述,短信通知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可能给骗子提供可乘之机。因此,用户需要谨慎考虑是否开通该服务。同时,也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谨防诈骗短信。只有做好防范,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各种网络技术开始改变我们的支付和理财方式。这也使得银行卡短信通知服务变得不再必要。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没当回事

网络技术极大地便利了银行业务办理。现在,我们只需要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银行APP实现各种业务,包括查询余额、转账付款、信用卡还款等。这种数字化服务不但极快捷方便,也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APP允许用户随时随地查账,都不需要再依赖短信通知。在APP上,用户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笔账目的详情,包括时间、收支类别、对方等信息。相比之下,短信通知只提供简单的金额提示,准确性较差,且只能被动等待接收。

基于大数据技术,银行APP可以深入分析用户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理财服务。而短信通知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单向通知工具。可以说,APP让银行能够真正地洞察客户需求。

最后,开通短信通知还需要缴纳一定费用,且需要一定等待时间才能使用。而APP直接免费下载使用,省去了这些麻烦。

综上所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银行APP已经能够实现各种便捷、安全、私密的财务管理功能。相比之下,传统的短信通知服务则显得不再必要,可以被更先进的网络技术所取代。

对中老年人来说,开通短信通知还是必要的。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他们还不是很适应,智能手机银行APP这类新兴的金融理财工具。相比之下,银行短信通知服务对他们来说,更加容易上手和理解。

中老年人对手机操作不太熟悉,也不太信任手机软件的安全性。而短信通知只需要一部普通按键手机,就可以接收到银行发送的余额提示,使用门槛低,也更有安全感。

短信通知内容简单明了,只提供必要的账户变动提示。这也更符合中老年人的使用习惯。相比之下,APP上的信息过于丰富和复杂,不太容易被中老年人接受。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不少人没当回事

当然,如果中老年人持有多张银行卡,每张卡都开通短信通知,长期累积的服务费用还是比较高的。对此,一两张常用卡开通通知即可,不必全部开通。

总之,短信通知服务,更契合中老年人的技术习惯,他们还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新型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因此,银行也应该为这部分用户,提供多种可选的服务方式,而不仅仅推荐APP。只有充分尊重中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他们才能在这个数字时代,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