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少傑:“HR三支柱模型”的價值展現在哪裡?

作者:楊少傑
楊少傑:“HR三支柱模型”的價值展現在哪裡?

《進化》三部曲

“HR三支柱模型”被中國企業引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一模型不僅僅适用于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其他專業領域同樣使用,是以也讓這一工具在組織管理中得到了普遍重視,尤其是BP角色逐漸得到普及,然而效果怎麼樣?需要進行一下總結,便于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模型的基本邏輯,有助于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在“HR三支柱模型”中,SSC、BP、COE三種角色分别履行了不同的功能,SSC履行了事務管理功能與一部分專業管理功能;BP履行了一部分專業管理功能以及一部分內建管理功能;COE則履行了大部分的內建管理功能,SSC、BP、COE将依次出現在企業中發揮着不同作用,其中BP的出現稱得上是專業管理部門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因為在這一角色的功能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內建管理,這也讓BP顯得非常獨特,回顧一下曆史背景我們就能夠了解。

楊少傑:“HR三支柱模型”的價值展現在哪裡?

“HR三支柱模型”的功能特點

當外部市場環境發生改變後,所有的業務部門由于無法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導緻其價值逐漸降低,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企業内部,即所有專業管理部門由于無法滿足内部客戶需求,導緻其價值也在持續降低,當這一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時,終究會有人對這些專業管理部門進行口誅筆伐,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率先成為衆矢之的,要麼解散、要麼拆分,還有要求“炸掉”的,這類聲音不絕于耳,讓人力資源部的處境變得非常尴尬,在這關鍵時刻一根救命稻草挺身而出,重新給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定位,這根稻草就是戴維•尤裡奇,讓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重新擡起頭的同時,也被簇擁着登上了管理大師的寶座。

戴維••尤裡奇解決了什麼問題?通過給這些部門重新定位,提升了專業管理部門存在的價值。原來這些部門都是什麼定位?我們從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演變規律中就可以看出。

楊少傑:“HR三支柱模型”的價值展現在哪裡?

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演變規律

原來的人力資源管理功能要麼是人事管理,要麼是專業管理,定位于服務與輔助組織發展的角色,這些功能随着市場環境的改變已經無法推動企業繼續前行,要想有維系存在的價值,則必須更新到內建管理,形成更強大的功能,這一點展現在戴維•尤裡奇提出的“四角色模型”中,即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要扮演員工後盾、行政專家、變革推動者以及戰略夥伴等四種角色,這四種角色既包括人事管理功能、專業管理功能,還包括了內建管理功能,而能夠讓内部客戶另眼相待的則是內建管理功能,例如變革推動、戰略夥伴等,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哪位學者把專業管理部門拉高到這個層次,恐怕連這些部門也沒有想過居然還能承擔如此重任,這樣的定位既保留了傳統功能的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實作了更新,這些特點都通過一種新的形式——“HR三支柱模型”展現出來,戴維•尤裡奇終于把專業管理部門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在企業實踐中,不了解“四角色模型”就不會了解“HR三支柱模型”,抛開了“四角色模型”來講解“HR三支柱模型”也沒有多少意義,很可惜很多中國企業又犯了這一毛病,天天把SSC、BP、COE挂在嘴邊,卻不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

由于內建管理是對專業管理部門的一種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以通常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事實也是如此。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BP自出現以來在企業中一直存在着争議,想寄予厚望卻又發現無法堪當重任,想徹底放棄卻發現還有一定價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BP沒有發揮出內建管理功能,幹的依然是專業管理的活兒,相當于換湯不換藥,披了一件新馬甲而已。我們希望看到BP能夠發揮一部分內建管理的功能,這才是專業管理部門的價值所在,而且内部客戶的需求将會越來越多的集中在這一領域,BP的工作重心必須向這一領域逐漸轉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