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文博時空 作者 安富建 要了解明清之際的“中國制造”,歐美社會名流青睐的紋章瓷是個有趣的點,它是一種印有家族紋章的瓷器,盛行于16~18世紀。這些紋章是歐美貴族的徽章圖案,誕生于12世紀戰場上的盾牌,原本是用來差別敵我雙方,印在瓷器上則成為“私人訂制”的标記。

這些中國制造的紋章瓷遠銷歐美,外觀精美、價格高昂,是獨屬于歐美上層精英的貴重奢侈品。長期以來,這些瓷器不見于國内。2005年之後,國内開始比較多關注這些罕見的瓷器。2019年天津博物館首次赴海外征購200餘件清代外銷瓷器,2019年10月1日首次在天津博物館面世。目前,彙集了168件瓷器的“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特展”正在雲南省博物館展出。

今天,從廣州到英國利物浦海運,單程大概需要不到40天的時間。而在18世紀,往返一趟需要兩三年。

當時,一位英國的金主,想要中國燒制的紋章瓷,首先需要繪制有紋章的底圖。英國船員會将這枚藏書票帶到廣州,交給當地的瓷器代理商,最後送至景德鎮。當商船返程時,會從廣州裝載這些瓷器回英國。

這套看似簡單的“代購”流程,實際上價格昂貴,且存在諸多細節。

從作為底圖的載體說起,藏書票(一般貼在書的扉頁,會帶有藏書者姓名等,以美化裝飾書籍的小幅版畫)是最友善、最簡單的底圖載體,上邊可以繪制私人紋章。

如果底圖經專門的設計師描摹而來,那麼最終的花費可能高達 1 英鎊(當時一般英國船員年薪10英鎊;鴉片戰争前,1英鎊兌換3兩白銀,清代七品官員的俸祿為每年45兩銀子),制作成本是普通紋章瓷定制成本的 10 倍、大宗日用瓷器成本的近 100 倍(廣州博物館收藏了一件奧奇歐佛家族定制紋章瓷湯盤,堪稱紋章瓷之最)。

私人訂制的特殊之處在于,紋章瓷的需求,并不是直接交給一般的貿易公司代辦的。17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海上航線和貿易模式建立,中國瓷器才真正在海外暢銷。1600年、1602年英國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相繼成立,在亞洲購買茶葉、瓷器、香料等。

英國東印度公司等經營的都是大宗商品,私人訂制細節繁瑣,最初隻是貿易公司的員工福利。172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普通船員的年薪僅為10英鎊,一旦從事私人貿易,一趟能夠賺取2000英鎊的收入。在豐厚收益驅動下,貿易公司的高管或者船員們從為自己的家族訂制,到後來幫親朋好友“代購”。

中國瓷器在全世界一度是“高科技”産品,從未有競争者。當康、雍、乾的外銷瓷初到英國的時候,英國人既沒有見過,也不知道它們如何制造出來的。外國煉金術師長期破解燒制辦法而不得,清初時期,中國海禁等政策推動,日本“伊萬裡瓷”和德國梅森瓷等仿中國工藝技術而創燒的瓷器開始出現才加入競争。

《景德鎮陶錄》記載:“洋器專售外洋者,商多粵東人,販去與洋鬼子載市。”按照西方買家要求訂制瓷,起初是景德鎮瓷窯産品,後來這些瓷器形成了新的生産模式:在景德鎮生産素面瓷器,在廣州或海外加上色彩,被稱為“廣彩瓷”。

此次展覽的168件瓷器,分為三個單元裡展示:第一單元“瓷路海貿”:簡要介紹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的由來及定制過程;第二單元“世族佳器”:重點展現了紋章的承襲組合及中國外銷紋章瓷的功用;第三單元“美美與共”:以瓷器邊飾為切入點,集中展現中外文化的互鑒、交流與融合。

如前文所述,在雲南博物館此次展覽中,有大量東印度公司船長們訂制的瓷器。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科爾布魯克家族紋章紋奶油壺

這件瓷器由詹姆斯·科爾布魯克和瑪麗·哈德森定制,他們的兒子分别成為了大使、男爵、東印度公司主席。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雍正 廣彩 荷蘭家族紋章紋盤

這件瓷器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總裁之子定制,圖案是圖曼家族徽章。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克拉克家族紋章紋醬汁碗、托盤

這件瓷器仿銀器造型,器口沿有立體浮雕效果。查爾斯·克萊克船長定制,他于1768、1772年曾随著名的庫克船長一起出航。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嘉慶 廣彩龍紋 吉爾伯特家族紋章紋咖啡杯

這件瓷器是英國皇家海軍司令官愛德蒙·威廉·吉爾伯特定制,其兄弟為東印度公司的上将。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廣彩花卉紋費希爾家族紋章紋盤

這件瓷器是東印度公司商船“德雷克”号船長本傑明·費希爾定制,紋章在盤底,極為特别。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道光 礬紅釉“紅色流浪者号”紋章紋茶杯及托盤

為著名快船“紅色流浪者”号(Red Rover)首航所定制,這艘快速帆船,打破了當時的航海記錄,往返印度加爾各答與廣州兩地隻需86天,開創了一個新的貿易時代。

除了東印度公司高管等,英美一些政要也非常喜歡,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青花 米切爾家族紋章紋盤

此套紋章瓷器邊飾為費斯希爾設計風格。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非常喜歡,于1784年曾定制過類似的一套紋章瓷。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詹甯斯家族紋章紋盤

印有漢默家族與詹甯斯家族聯姻紋章的這件瓷盤,曾為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舊藏。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紋章紋花口盤

美國獨立戰争中重要的軍事領袖(上司美軍北方軍隊)“斯特靈勳爵”威廉·亞曆山大,于1770年前後從中國定制了這套瓷器。

在戴維·霍華德的《中國紋章瓷》一書中,收錄了逾3000件清代中國外銷紋章瓷圖版。此次天津博物院展覽的紋章瓷,大部分正是來自戴維·霍華德生前的收藏,由其遺孀經手對外出售。

戴維·霍華德被稱為“中國紋章瓷研究之父”。據他統計,在18~19世紀早期,整個歐洲的定制瓷數量有“5000多種”,其中約60%銷往英國,主要是由英國皇室、貴族和公司擁有,定制的圖案以家族徽章或公司商号圖案為主。作為最大的紋章瓷進口國,英國是平均每星期有兩套紋章瓷進入,定購量是其他任何國家的十倍有多。

除了天津博物館征集的200餘件外銷瓷,廣州博物館也入藏了超過1000件的藏品,包括瑞典國王卡爾三世、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父母聯姻、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家族成員及荷蘭、英國、瑞典、美國等國王室及貴族定制的紋章瓷。

目前,中國各大博物館正在源源不斷地引進紋章瓷。

紋章瓷上的圖案,既有家族及個人身份資訊的長期不變,也有設計風格的流變。

安吉拉·霍華德在她的著作《從東方到西方:英國市場定制中國紋章瓷貿易》中,曾指出紋章瓷在設計上的一般規則,通過盾牌造型的紋章,可以彰顯持有者的身份、婚姻狀況,以及先輩和子嗣的資訊等。也就是說,紋章不僅僅是家族徽章,而是個人身份資訊的展現,不會有兩個人使用同一紋章。

紋章首先展現家族資訊,完整的家族紋章,僅能由紋章繼承人一人使用,即家族的法定繼承人。此前,父子兄弟、家族不同支系之間的紋章,都是有差別的,被稱為“差別紋章”。

“差別紋章”主要通過紋章中使用的子嗣标記來區分。以英國地區為例,家族中的長子用三穗橫飾條圖記,次子用新月,三子用五角星,四子用無足雀,五子用圓環,六子用鸢尾花,七子用玫瑰。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史蒂芬斯家族紋章紋盤

這件瓷器由史蒂芬斯家族次子定制,紋章盾上有新月形的差別标志,以表示“次子”身份。

單身時的紋章和婚後也有差別。男女雙方若結婚之後,二人的紋章會并排放置在盾牌裡。但是,如果女方并不是紋章的繼承人,二人的後代僅繼承父親的紋章。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雍正 廣彩 花卉紋貝斯特家族紋章紋盤

這件盤子用于盛飯肉菜等,是喬治·貝斯特和薩拉·克魯克聯姻定制,紋章由左右兩塊拼合。這對夫妻的女兒,結婚時也定制了一套。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青花 皮斯哥特家族紋章紋八邊形盤

喬治·皮斯哥特爵士與郎格小姐1774年聯姻定制。瓷盤邊緣,有模仿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亞當牆飾。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來源:《廣州定制——廣州博物館藏清代中國外銷紋章瓷》

在廣州博物館藏的兩件英國布基(Bookey)家族定制的紋章瓷,呈現了單身和結婚兩種狀态。

此外,如果女方是紋章的繼承人,那麼,她的紋章将會以小型号出現,放置在南方盾牌中間。

另外一些特殊情況出現,那就是在定制過程因缺乏溝通,中國工匠沒有了解歐洲訂單的内容,而是把錯誤的圖像畫到盤子上,并保留下來,非常難得。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英格蘭羅斯家族定制的紋章盤

該家族紋章應為紅底白獅,卻被中國工匠誤以為是白底紅獅,因為參考的藏書票是黑白色的,可能出現附注不清等情況。

1738年,查爾斯·羅斯定制時,形成了錯誤的白底紅獅。時隔12年(1750)後,詹姆斯·羅斯再來定制時,将家族正确的紋章改正。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康熙 五彩 薩默斯家族紋章紋盤

英國大法官約翰·薩默斯定制的這件瓷盤,盤邊飾的“太陽”應是另一個家族(沃克家族)的紋章的冠飾,被工匠錯誤畫在了大法官定制的瓷盤上。

紋章瓷的圖案設計風格,也出現了一些前期和後期的顯著變化。比如,從雍正時期開始,粉彩就逐漸占據了主流,取代了此前的青花;早期紋章瓷的家族徽章多置于盤邊,未改變原有的整體紋飾布局,後期才逐漸置于中心位置,而且存在大量留白。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 丹麥家族紋章紋花口盤

這件是仿銀盤造型,丹麥大法官及東印度公司股東赫默特先生定制。18世紀末,受新古典主義影響,外銷紋章瓷邊飾向簡潔化發展。

在輔助紋飾的圖像來源方面,早期以中國陶工自由發揮,圖案多是中國式的。之後,西方客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供畫稿。

随着紋章瓷進入成熟期,成本更低的“僞紋章瓷”也大行于世。“僞紋章”圖案簡潔,缺乏真正的紋章圖案的繁缛裝飾。18世紀晚期,銷往美國的這種僞紋章瓷式樣十分流行。

紋章瓷:中國瓷器的“私人訂制” | 觀展

清乾隆 廣彩美國定制仿紋章紋咖啡杯

這件美國人定制的“僞紋章瓷”,無家族冠飾,冒充貴族徽章。

在中西方交流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紋章瓷最終成為了文化的載體。一枚枚小小的私人訂制的紋章,折射出的是大航海時代以來形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世界。

觀展攻略:

紋章瓷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縮影,有别于其他出口瓷器類型,具備極強的家族及個人風格,有助于了解明清之際的“中國制造”如何影響了英國及整個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

展覽地點:雲南省博物館三樓臨展廳“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外銷紋章瓷器特展”

展覽時間:2023年5月18日~8月18日

推薦視訊1:

B站賬号“廣東省博物館”:專家導賞系列(一)17-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

推薦視訊2:

B站賬号“複旦雲上書香講堂”:再現和彙融:16-18世紀中國外銷瓷器與跨文化交流 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劉朝晖老師

參考資料:

張弛《茶杯裡的想象》

王平《紋章瓷的圖案布局及圖像來源——以18世紀銷往英國的紋章瓷為例》

樂素娜 《中國收藏》2018年1月刊《當西式生活遇見東方情韻》

廣州博物館 編著《廣州定制——廣州博物館藏清代中國外銷紋章瓷》

圖檔 | 安富建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子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