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文|令狐伯光

我屬于開始就關注《封神》的人,同時寫的稿子也偏向正面的推薦。看完點映過後,表示這部片子雖然不完美但絕對不是爛片,相反這片子前期宣傳的錢真的花到電影上了,成片效果非常顯著,當然因為公司暴雷特效方面時好時壞。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現在網絡的輿論環境嘛,習慣性的不是把你打成水軍,然而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看過我幾篇稿子的應該知道,我寫稿子觀念基本上是從“用發展眼光看問題。這部片子我一開始就有關注,頂多是用心拍得好,或者用心拍糟糕兩種情況,絕不可能是那種洗錢爛片。

現在果然證明了我的觀察并沒有錯,同時它會像香港電影一樣,以首個中國神話史詩大片,我相信會影響中國商業大片很久。

中國古代幻想,香港電影功不可沒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近代以來,中國幻想系題材用新時代的技術形式挖掘、包裝、再建立新時代中國流行文化體系,向國内外傳播,影響力還非常的有限,如果以中國幻想系文化來講隻有一個武俠。

早期民國時期《火燒紅蓮寺》的開啟中國幻想片就不講了,新中國過後我們這邊基本上沒了,主要就是看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因為經濟發展等原因,大概又能分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50年代到60年代中,香港經濟正在高速發展,電影處于前期發展的階段。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那版《倩女幽魂》。中國戲劇的審美,美術、布景、人物造型,角色台詞和内容表達都非常傳統。

同時期武俠片,武打片也都脫離不這種制作,神怪片也一樣。

第二個階段是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香港經濟上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電影上面開始出現奠定審美、文本、技術和内容表達上碉都達到世界級的大宗師。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可惜的是當時香港大導演成就最高在武俠片,功夫片兩個領域。

武俠片有胡金铨,張徹,楚原等等大導演,動作片有李小龍。神怪片當時邵氏也有拍,60年代末一連拍了《西遊記》《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四部曲,以及1975年張徹導演的《紅孩兒》。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前四部制作精良,劇情巧妙,但影響力就遠遠不如武俠片了。

第三階段就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達到巅峰,文娛産業也發展到巅峰,創造了華國文化的新高峰。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新時代武俠片,神怪片最大的功臣都是徐克,他革新的新技術,新審美的《倩女幽魂》《青蛇》,30多年了仍是中國古裝幻想片的高峰,影響深遠。另外就是解構西遊的《大話西遊兩部曲》,同樣影響力也不錯。

其它還有些作品但就沒有那麼的經典,影響力也就有限了。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對于華語幻想片還有通過《中華英雄》《風雲》對于漫畫電影的建構,再然後就是徐克的《蜀山傳》,再加上7年年代的《新蜀山劍俠》對于仙俠片的建構,至今仍然繞不開。

要審美沒審美,要技術沒技術?中國古裝幻想片還大有可為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香港電影拍到巅峰的《倩女幽魂》《青蛇》屬于志怪和民間傳說,還能加一個2008年的《畫皮》,但整個中國志怪文化,妖怪文化的發掘程度仍然很低,這也和内地的審查嚴格有些關系。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靈魂擺渡》就是典型的現代志怪,這是部低成本的網劇,在美學和技術層面影響力有限。但因為題材突破,尺度和優秀的文本内容,仍是新時代是中國國志怪影視劇代表。

但因為審查,志怪獵奇,東方恐怖和妖怪文化等幻想文化,以前隻是現代不能拍,現在都演變成古裝裡不能出現鬼了,連魔族都要改編成‘月族’等奇葩事情。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相反,這個志怪文化、妖怪文化和東方恐怖文化,完全被隔壁的日本發揚光大,成為東亞流行文化的代表,在全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力。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上古神話,影視劇,動畫和遊戲等流行文化涉及元素的很多,但迄今為止都沒有一部重磅作品,像希臘神話的《諸神之戰》《諸神之怒》《驚天戰神》,埃及神話《神戰權力之眼》那類電影都沒有。

這就好像網絡小說洪荒流把神話寫爛了,小說漫畫把《山海經》都寫爛了。但我們仍然沒有用新時代技術,審美包裝的影視劇,遊戲和動畫等世界級作品(空有寶山,望而興歎)。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仙俠因為曾經輝煌過,同時有網絡小說加持是個熱門題材。但截止目前仍然局限于電視劇,從早期《蜀山傳》的古典仙俠,到《仙劍》系列半古典半言情,到現在全是仙俠古偶了。

外國年輕人倒是挺喜歡看,但在流行文化建立這塊不如武俠片,志怪傳說等。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總而言之,中國幻想系文化體系浩瀚如海,但新時代流行文化各方面的建構卻嚴重不足(世界影響力很差)。有些題材是審查嚴格不能拍還能了解,但是能拍好的也不多,有種空望寶山落淚的感覺。

不完美,缺點很明顯?我肯定,《封神三部曲》成為首部“中國神話史詩”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古典神仙體系,也就是《西遊記》《封神演義》倒翻來覆去的在拍。早期的電視劇非常經典,到2005年左右用新技術拍過範冰冰那版《封神演義》,再到2011年的《新西遊記》,明顯都不算成功。

2010年後,香港大導演翻來覆去拍攝不中不洋的古裝魔幻爛片,再到2015年後各自拍攝三四部作品,但連”神話宇宙“都沒有成形的彩條屋動畫,追光動畫電影。别說新時代流行文化動畫體系的建構,是不是連動畫審美都差點。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目前都隻有商業上的成績,未來最值得觀望的就隻有《哪吒2》。

本來,2012年後伴随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同時《阿凡達》又帶來一次技術革新。中國影視圈應該進入數字特效時代,就是2012年左右就應該嘗試進入美國90年代中後期《黑客帝國》《指環王》的影視工業時代。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結果嘛,整個影視圈和文娛圈跑偏了,去整“流量經濟”和金融問題。在流行文化上面不但沒有創造性的建立,相反不斷摧毀老的文化經典,把觀衆審美和印象都搞壞了。

烏爾善《封神第一部》,作為看過點映的觀衆。我負責任的講,烏爾善代表的内地少壯派導演,和張藝謀等内地老一輩大導演,還有現在的香港老一輩大導演不同。他們是真的懂審美,懂技術和态度端正。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像張藝謀的《長城》是不行的,而徐克早期不用講,但是2010年後的《狄仁傑》一部比一部爛,和周星馳合作的《西遊伏妖篇》,和袁和平合作的《新奇門遁甲》等等,都是不中不洋的古裝爛片。

而烏爾善等導演用新時代審美和技術,完成了内容和表達影視劇的建立。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比如《封神》後期的特效制作因為疫情公司暴雷,特效就時好時壞,真的。

因為2020年的疫情,電影外包的特效公司本來不同(傳聞還有不少破産),再加上制作時間應該是有些先做,有些後做,導緻特效優劣很明顯。最好的就是妲己,無論靈體形态還是動物形态,包括小雷震子應該是一家公司做的最好。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冀州之戰,祭天台等能明顯感覺和預告差不多,最差的就是元始天尊和雷震子。這跟2020年那個先導預告一樣,那個時候沒有做好,現在也沒有做好。

但前期投入的影視工業仍然國産頂級,審美和技術仍然效果拔群。同時電影故事劇情很流暢,角色塑造完整,戲劇沖突和情緒表達到位。表達沒有偏離原著但又符合新時代的改編,還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商業特效大片。

烏爾善《封神》真能封神,我希望,它能成神話史詩三部曲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我看完《封神》其實有個感慨,那就是香港導演是拍不好曆史劇,也拍不好神話史詩。這就像内地導演拍不好武俠片,拍不好無厘頭電影一樣。

《封神》如果不是公司暴雷後期特效沒跟上,整體品質和《流浪地球1》差不多(劇情還好些,影視工業個别有超越),大家仔細想想,這部電影在現在基礎上如果特效更好,那是不是中國神話史詩?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内地少壯派導演真的在用心做事,企圖建立新時代中國的重工業大片。

《封神》肯定不是神作,是不是經典還要看後續兩部,第一部就是非常優秀的商業大片。我覺得整體品質都好過《諸神之戰》等好萊塢爆米花爽片,如果三部曲能夠成功問世,那就是首個中國神話史詩大片。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你可以說是“同行的襯托”,但能做到這一步在國内非常難得,世界上其實也一樣,畢竟除了同類好萊塢大片,其它國家也就印度有個《巴霍巴利王》,南韓有個《與神同行》系列(後者從題材上看還不一樣)。

這個日本電影,歐洲和其它國家都沒有這種神話史詩大片(很考究影視工業)。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實際上,烏爾善和郭帆一樣,已經是新時代中國幻想系重工業大片的代表導演,隻是一個在重塑中國神話,一個在探索中國科幻未來。

我個人很希望《封神》能夠回本并且能夠賺錢,然後第二三部做得更好擡上來,那樣新時代中國神話史詩大片就有代表作了,即使這個系列可能不那麼的完美,但在世界上也屬于拿得出手的那種商業大片。

我梳理了一遍70年來中國奇幻片,終于明白《封神》,為何能夠“封神”

并且,烏爾善官宣的新項目有《異人之下三部曲》,《鄭和下西洋六部曲》。如果《封神三部曲》能夠成功,這兩個系列肯定就能成功的做下去,他能否拯救中國幻想系大片不提,至少他讓這類題材,有了世界級代表作。

ps:烏爾善本人審美理念其實有些邪典,如果不是國内審查嚴格,他本人或許能拍出非常厲害的那類古典的、經典的邪典電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