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3年7月16日,甘肅撲克收藏俱樂部主席王小軍先生與從上海來天水旅遊的上海市收藏協會撲克收藏專業委員會主任艾卓穎先生攜夫妻張蓓紅在天水會面。兩位撲克收藏家雖然早在網絡上“認識”,但相見還是第一次。
艾卓穎和夫妻張蓓紅與王小軍在天水
本篇文章選用的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撲克收藏分會主任李維剛先生寫的一篇與艾卓穎先生交往的回憶錄,從這篇文章裡首先認識下“撲克大王”艾卓穎先生。
1997年春天,我與上海撲克藏友艾卓穎、程光勝在上海舉行了第一次曆史性會面,中國撲克收藏活動的大幕從此正式拉開。記得是1997年3月的一天,我乘坐的班機降落上海虹橋機場。心裡很期待——相識多年的撲克收藏好友終于在上海見面了。心裡又很忐忑——這麼多年,和這位好友隻通過書信往來,那時連手機都還沒有,更不要說微信了,也沒有見過照片——怎樣在機場找到他?
一出安檢口,我首先看到一位帥氣的小夥子手裡拿着一套《收藏家》菱形撲克的大版張——這是我們剛剛參與制作的一套異形撲克牌。不用說,這就是小艾啦!——這種感覺就像地下黨接頭,一切是這麼自然,一切是心照不宣,一切是心靈感應!終于見面了,老朋友握手、擁抱......抑制不住的喜悅和興奮!
我們的第一站是我非常期待的——小艾帶我來到慕名已久的上海森林印刷廠。在1980-1990年代,上海森林印刷廠和山東菏澤印刷廠出品的系列化主題撲克可是培養了第一代撲克收藏家!印刷廠沈總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聽取了我們對主題撲克開發的建設性意見。
晚上,上海資深藏友艾卓穎、程光勝和我一起在豫園周邊的一家餐館聚會。經過幾個小時的交談,組織起來!——成為上海、北京三位資深撲克藏友,也是三位中國撲克收藏事業開拓者的共同心聲。
組織起來,首先要解決大家撲克收藏牌源問題。當時,上海森林、山東菏澤都已基本上不再生産主題撲克新品。我們還要為各地藏友開拓更多的牌源,包括台港澳撲克以及國外撲克都是藏友們非常期盼收藏的品種。我們商定在全國撲克收藏組織正式成立之前,先組建一個為大家尋找牌源的機構。于是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歸那天,在中國撲克收藏史上也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全國撲克牌收藏交流資訊網宣告正式成立。這個資訊網就是要幫助全國藏友解決撲克收藏的牌源問題。我們确定了資訊網A、B、C三類會員資格的設定标準。A類當然是為全集型藏友設立的。我和小艾做了淘牌分工:小艾負責南方出品撲克的收集,我負責北方出品撲克的收集。國外撲克和台港澳撲克則共同利用自己的資源進行收集。
我們把與兩人分别聯系的各地藏友資訊列了一個100多人的藏友通訊錄,刊登在我們共同編寫的《1998中國藝術撲克目錄》中。别小看這個藏友通訊錄,這可是原來撲克藏友封閉式收藏走進開放式收藏的重要一步。談到這本《1998中國藝術撲克目錄》,這可是中國撲克收藏活動的第一份資料性文獻,目錄收集了到1997年底為止我們收藏到的1773種撲克牌,這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當時周興源、鄭先榮、葉國平藏友都為這本目錄作出了貢獻。
“北李南艾”是當時撲克藏界對我們兩位中國撲克收藏活動發起人的贊譽。今年是我們上海會面20周年,願此生我們的友誼常在,願我們共同熱愛的中國撲克收藏事業青春永駐。
文章:李維剛
編輯:《隴原天地》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