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瞻全球産業早報: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跌出全球前十

前瞻全球産業早報: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跌出全球前十

微信稱不會顯示已讀

7月12日,近日新浪微網誌上出現“如果微信顯示已讀的話”熱搜,引起微網誌使用者熱議。今日上午 10:51,騰訊微信團隊在官方微網誌上公開回複:放心,沒有“如果”。即微信明确表示不會顯示消息已讀回執。

重大突破!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發射成功

2023年7月12日9時00分,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随後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僅1%年輕人月收入超過5萬

7月12日,僅1%年輕人月收入超過5萬的詞條沖上熱搜榜首,據紅星資本局調查顯示,在對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儲蓄調查中,接近7成的年輕人表示自己的月收入在1萬元以下。表示自己平均月收入可超過5萬的,隻有1%。

國家發改委:國内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别提高155元、150元

7月12日,國内成品油價迎今年首次連漲。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23年7月12日24時起,國内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别提高155元、150元。機構測算,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上調0.12元,95号汽油每升上調0.13元,0号柴油每升上調0.13元。油箱容量為50L的普通私家車,車主加滿一箱油将多花6元左右。

中國載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總師張海聯今天上午在武漢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披露,大陸計劃在2030年前實作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其後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月球探測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

個體工商戶複蘇趨勢明顯,上半年全國新增1136.5萬戶

市場監管總局7月12日召開個體工商戶座談會,建立與個體工商戶常态化溝通交流機制,認真聽取個體工商戶代表經營情況、困難問題和訴求建議,就制定出台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措施、促進個體工商戶持續健康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據了解,2023年上半年全國個體工商戶複蘇趨勢明顯、總體發展平穩。從數量看,新設登出均有較大增長。2023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增速明顯,共新增1136.5萬戶,同比增長11.3%。截至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19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67.4%。

或向中國車企購買純電平台?奧迪最新回應來了

近日有報道稱,奧迪正在尋求使用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平台,并有望與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或北汽集團展開合作。據悉,奧迪該項計劃已獲得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的準許,并最快将在本周的奧迪董事會會議上獲得準許執行。7月12日,奧迪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時期,奧迪将攜手各方共同制定戰略方針。

蔚來推遲自制電池量産,放緩裝置采購

蔚來近期推遲了自制電池的量産節點,将按照新的時間推進項目。多位産業鍊知情人士告訴36氪,基于此,蔚來已經放緩了電池工廠的部分裝置采購。對此,蔚來方面回應36氪:“根據業務需求,我們推遲了電池量産的時間。項目在按照新的量産時間正常推進。”

盒馬寶鮮水産預制菜正式上線

盒馬正式釋出水産預制菜系列新品-盒馬寶鮮。據介紹,該系列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無土腥味的三去冰鮮水産預制菜。盒馬寶鮮目前上線的商品以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基礎水産品為主,有近20個種類。上線近一個月,該系列新品日均銷量增長了30%。

萬達成立萬采數字供應鍊公司,含AI應用軟體開發業務

近日,萬采數字供應鍊(珠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趙繼承,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币,經營範圍含網際網路資料服務、供應鍊管理服務、遊藝及娛樂用品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體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技術平台、大資料服務等。股東資訊顯示,該公司由萬達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後者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Grid Coffee:預計今年新增30-50家門店

咖啡品牌Grid Coffee公布10個月成績單:在北京已經開設13家門店,并将在王府中環落地全新PRO首店,預計2023年新增30-50家門店。

清華大學SUNIST-2球形托卡馬克建成并獲得第一等離子體

近日,清華大學新概念磁限制核聚變探索裝置——中國聯合球形托卡馬克2号(SUNIST-2)建成并首次放電。據介紹,SUNIST-2是大陸目前磁場最強、等離子體性能最高的球形托卡馬克,将主要用于探索磁重聯高效加熱等離子體的新實體和新技術。

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時隔三年跌出全球前十,居全球第13

據南韓銀行(央行)披露的資料,按市場匯率計算,去年南韓名義國内生産總值(GDP)為1.6733萬億美元,居全球第13,時隔三年跌出前十。南韓的GDP排名2005年升至第10後,一直跌出前十,直到2018年才重回第10。2019年又跌至第12,2020年重返第10,2021年保持該成績,2022年跌至第13。

印度決定對線上遊戲征收28%稅金,或将打擊外國投資者信心

據外媒報道,印度政府表示,将對線上遊戲公司的營業額征收28%的稅金,分析稱這将對該國價值1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07.8億元)的遊戲行業造成重大打擊,并重挫外國投資者信心。

沙特主權财富基金去年投資虧損約110億美元

7月11日,全球最大主權财富基金之一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披露,由于全球市場下行,去年其投資虧損約110億美元,而2021年投資收益190億美元。這意味着其2022年歸屬于股東的淨虧損為366億裡亞爾(約合98億美元),總資産從2021年底的6760億美元增至7780億美元。

英特爾回應業務調整:決定停止對NUC的直接投資

有媒體報道稱,英特爾公司于近日宣布,已決定停止對NUC(Next Unit of Compute,下一代計算單元)迷你電腦業務的直接投資。英特爾方面就此回應稱,關于媒體報道的資訊,公司并未在官方新聞平台進行釋出,隻是在與相關客戶的郵件及員工郵件中提及了業務調整。至于調整的具體内容,根據英特爾方面的介紹,公司決定停止對NUC業務的直接投資,并将其戰略調整為助力生态合作夥伴繼續推動NUC的産品創新和業務增長。

因流媒體使用者快速流失,迪士尼旗下印度公司或面臨出售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報道,華特迪士尼公司正為旗下印度公司Star India考慮合資或出售在内的選項。2019年,迪士尼以713億美元從21世紀福斯公司手中收購了這一資産。這筆交易使迪士尼獲得了印度闆球超級聯賽的轉播權和流媒體播放權,以及數十個多語種電視訊道和一家寶萊塢電影公司的股份。知情人士透露,迪士尼已與至少一家銀行商談幫助該印度業務增長并分擔部分成本的方式。目前談判還處于早期階段。

工銀阿根廷開立首個人民币銀行賬戶

從中國工商銀行(阿根廷)股份有限公司(工銀阿根廷)了解到,該行當天成功開立了首個人民币銀行賬戶。阿根廷銀行業一名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工銀阿根廷可能是首個開設人民币賬戶的阿根廷當地商業銀行。

印度IT外包巨頭Wipro拟在人工智能上投入10億美元

印度IT外包巨頭Wipro周三表示,計劃未來三年内投入10億美元,對其25萬員工進行人工智能技術教育訓練,并将該技術整合到其産品中。該公司表示,這筆投資還包括将雲計算、資料分析、咨詢和工程團隊的3萬名員工聚集在一起,将該技術嵌入到所有内部營運和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中。

軟銀正考慮将PayPay支付業務在美國上市

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軟銀集團(SFTBY.US)正考慮讓旗下PayPay支付業務在美國上市。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稱,鑒于科技公司在美國的估值普遍較高,紐約交易所是比東京交易所更具吸引力的上市目的地。知情人士透露,上市時間仍不清楚,因為虧損的PayPay需要先展示清晰的盈利路徑。

巴菲特說5分鐘就能解決美國赤字問題,馬斯克點評

埃隆·馬斯克對推特上一段12年前巴菲特的“考古”視訊進行了回應,并指出造成美國巨額債務問題的一個關鍵原因——過度支出。2011年7月,巴菲特在采訪中說:“我可以在五分鐘内結束赤字。你隻要通過一項法律,規定任何時候赤字超過GDP的3%,所有在任的國會議員都沒有資格連任。是啊,現在你把激勵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對吧?”馬斯克在轉發這段視訊的推文下評論稱:“激勵很重要。目前的制度激勵過度支出,是以我們出現了過度支出。”

SEMI: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裝置銷售同比下降18.6%至874億美元

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裝置銷售額同比下降18.6%至874億美元,2024年可望重回1000億美元水準。SEMI表示,2023年包括晶圓廠裝置及後段封測裝置銷售額将同步下滑,其中,晶圓廠裝置銷售額将減少18.8%;封裝和測試裝置銷售額分别減少20.5%及15%。

英偉達正在就成為ARM IPO的錨定投資者進行談判

軟銀旗下的晶片設計商Arm被認為有望創造2023年的最大IPO。據此前報道,軟銀正在為該公司9月上市積極準備,希望吸納更多的錨定投資人,英特爾就是其中之一。

1.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公司億航智能宣布與多位戰略投資者簽署了總額2300萬美元的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協定,領投方為南韓SM娛樂的創始人李秀滿。

2.廣東歐譜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超2億元人民币Pre-IPO輪融資。

3.趣酶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加快天然食品添加劑綠色工廠建設。

4.6月碳中和領域融資總額環比減43.97% 儲能賽道最活躍。

1.證監會同意蕪湖福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僑龍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闆上市的注冊申請。

2.華洋賽車北交所IPO注冊獲批,拟募資約4.8億元。

3.破發股西山科技創新低,IPO超募9.7億元。

4.歐萊新材IPO即将上會,拟募資5.77億提升公司市場競争力。

1. 7月12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跌0.78%,收報3196.13點;深證成指跌0.99%,收報10919.26點;創業闆指跌0.90%,收報2196.85點。市場成交額略有放大,達到9119億元,北向資金淨買入4.95億元。

2.截至2023年7月12日港股收盤,恒生指數漲1.08%,報18860.95點;恒生國企指數漲1.30%,報6377.99點;恒生科技指數漲1.96%,報4081.37點。

3.美國股指期貨集體上漲,截至7月12日,道指期貨漲0.62%,标普500指數期貨漲0.81%,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漲1.05%。

4.7月12日,國内期貨夜盤開盤多數上漲,滬銀漲1.21%,滬鎳漲逾1%,鐵礦漲1.23%,焦煤漲0.83%,原油漲0.72%,液化氣漲1.24%。

5.7月12日,美國天然氣期貨日内跌超3.00%,現報2.649美元/百萬英熱。

各位老師們,請問如何看待最新的新能源車購置稅政策?

6月21日,财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釋出《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與以往“先免一兩年再說”相比,本次政策直接一次性公布未來四年的減免計劃,具體規定如下:

· 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

· 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意味着在未來四年,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政策是“兩免兩減半”。對于衆多正在内卷且還沒有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減免延續可謂是又一次“充電”。

其實不僅在中國,近幾年,在碳排放壓力的影響下,各國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援力度持續加強。新能源汽車在整體汽車市場中的份額逐年提升。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占整體乘用車市場佔有率提升至8.5%,較2020年上升了4.8個百分點。

前瞻全球産業早報: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跌出全球前十

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31萬輛,占全球市場佔有率的53%,超過歐洲,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前瞻全球産業早報: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跌出全球前十

世界新能源車滲透率總體呈現快速提升趨勢,今年已經達到8.5%水準,其中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13%,德國達到23%,挪威達到70%的滲透率。美國僅有4%,日本僅有1%。是以世界新能源發展的不均衡性極為明顯。随着美國加大新能源的滲透,世界新能源車進入強勢發展的新階段。

前瞻全球産業早報:南韓2022年經濟規模跌出全球前十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大資料、産業研究報告、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擷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