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在劇集持續精品化的目前,資源紛紛導向少數頭部劇已成為行業趨勢,“集中力量做大劇”的項目開發模式,讓特效含量巨大、世界觀宏大的劇集也能順利籌備、拍攝、制作并與觀衆見面。頭部、腰部、尾部項目的整體構型從過去的“金字塔形”,進化為現在“兩頭重中間輕”的“沙漏型”。

一二季度大劇頻頻開播 重新定義品質點燃收視

2023年的開年熒屏,出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高燃場面,繼年初開播的“特大劇”《狂飙》《三體》點燃收視後,Q2季度,《漫長的季節》《他是誰》《人生之路》《公訴》等高投入、制作精良、雲集老戲骨、高咖位演員的劇集也頻頻與觀衆見面,這些劇集以新穎的劇情和鏡頭展現形式,豐富了國劇内容,演員的表演深度與劇本深度均得到了質的飛躍。

如果說上述已播劇還存在一定趨勢滞後性,那未播劇則是當下趨勢的“晴雨表”。除已播劇外,待播劇中也不乏大劇的身影,多部大劇演員與主創陣容堪稱華麗,如古裝劇有《與鳳行》《慶餘年2》,年代劇《大江大河3》《哈爾濱1944》,都市劇《小夫妻》《驕陽伴我》《好事成雙》,類型劇《孤舟》《利劍玫瑰》《江河日上》《交錯的場景》等制作不俗的劇集的開播也紛紛提上日程。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從近期各大視訊平台、項目方的宣傳中就能看出,在項目備案之初,平台與制作友善會着重選擇爆款題材與知名度高的演員,以為項目謀求“雙保險”,如“超級大劇”《慶餘年2》,在劇本、服化道全部為頂尖配置的基礎上,其演員配置更是單拿出其中任意一位演員都能在其他劇中扛大梁。還有由“收視保障”白百何、肖戰聯袂出演的《驕陽伴我》,張黎導演合作楊幂的《哈爾濱1944》,迪麗熱巴合作金世佳的《利劍玫瑰》等。

資源向頭部項目聚攏的好處在于,當資金、優秀的演員與主創持續被大劇虹吸,如《三體》這般特效含量巨大、世界觀宏大的劇集也能順利籌備、拍攝、制作并與觀衆見面,“集中力量做大劇”的項目推動方式為行業重新注入了一定活力與想象力。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其實劇集精品化早已顯現,2022年下半年,精品劇便已經頻現熒屏,《夢華錄》《野蠻生長》《搖滾狂花》等制作精良、題材創新、叙事結構實作突破的劇集持續拉高觀衆對國劇的期望值,肉眼可見的是制作方不再“糊弄”觀衆,從業人員的專業度持續加強。

當資源紛紛導向少數頭部劇,頭部、腰部、尾部項目整體構型也從過去的“金字塔形”,進化為現在“兩頭重中間輕”的“沙漏型”。

觀衆審美水準持續提升 活躍腰部市場成為過去

當内娛熒屏經曆了初創期、家庭劇期與“流量期”後,簡單粗暴的内容再也無法“糊弄”觀衆,更有深度與表演更佳的劇集便迎來了春天。觀衆審美水準的持續提升讓創作者開始尋找全新的内容出口,創作者的創作欲望也被激發,這讓行業間的内卷持續加深。

除觀衆對内容的選擇直接對市場産生影響外,劇集拍攝過程中風險的持續增加,也讓衆多中小制作公司提前退出了影視劇制作端口,小型公司即便還堅持在行業中,其制作的劇集也以小成本網劇為主,這讓市場持續呈現出了中腰部内容越來越少、頭部内容與“小而美”網劇兩頭重的形勢。

目前還在制作上星劇、大型網劇的,均以大型影視公司為主,而當下進入籌備期的劇集,諸多為已經成為影視IP、大型影視公司的大型二代劇或續集,如前文提到的《慶餘年2》《大江大河3》與《大宋少年志2》《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等。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其實從行業特性上看,劇集市場本身便具備着二八效益原則,這也會讓資源持續向頭部聚集,衆多在過去為中小投資的題材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不做小成本網劇便做大劇”的态勢。

“中題大做”的劇集,基本上都有特定的題材優勢,如《歸路》《三分野》《偷偷藏不住》等現偶劇,這些劇集題材新穎,劇本紮實;從演員上看,其主演雖不算超一線演員,但演技抗打,路人緣過硬,處于穩定上升期,“當作品拍”的投入制作過程與演員的敬業,讓這些劇集呈現出了優質的品相,最終在閱聽人的高滿意度下取得了優異的表現。

在為數不多的腰部内容裡,還有一些劇集盡管沒有“以小博大”,在圈層中也有一定聲量,比如徐正溪、孟子義主演的《花琉璃轶聞》,侯明昊、周也主演的《護心》等中等成本古偶劇,以及題材、立意、劇情均有創新點的《外婆的新世界》等。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但是,更多的腰部劇“議價能力”卻大跌,被制作成小成本網劇甚至微短劇與觀衆見面。而小成本劇境況更難。為避開内卷紅海,不少小成本網劇體量的内容也紛紛降級轉做微短劇。當劇集資源向微短劇傾斜,微短劇在今年獲得了野蠻生長的機遇,出現了不少知名演員挑大梁的劇集,如楊蓉主演的《二十九》。

小劇真的在成規模減少麼?其實從制作與播出端口來看,大劇與小劇一直都是數量合理的平衡狀态,據Vlinkage資料顯示,就每周上新的大劇比例來看,但相較于總數而言,需要牽動更多資源的大劇比例依然較少,上新的劇集依然多為小成本劇。

如從6月5日開始至7月3日這一個月裡,各大視訊平台共上線25部長劇,單周網播指數達到80以上的《夢中的那片海》《長風渡》《三分野》《後浪》《偷偷藏不住》與《玉骨遙》等劇,也隻占總數的24%,雖然從品相上看大劇紮堆宛如“神仙打架”,但從數量上看,網劇與微短劇依然具備“壓倒性”優勢。

内卷持續加重,劇集創作走入“非大即小”沙漏時代

結語:其實造成觀衆體感大劇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小成本劇集不具播出競争力,在大劇強勁的宣傳優勢下淪為“小透明”,幾乎無法進入觀衆的追劇片單。

其實相較于小劇,中腰部劇集的急劇減少更值得關注,因為這意味着圈層黑馬突圍的空間被進一步擠壓,如《禦賜小仵作》《花間提壺方大廚》《傳聞中的陳芊芊》《珍馐記》《三悅有了新工作》等“逆襲神話”将越來越難以出現,熒屏内容的豐富性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