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暑期檔最熱的電影,莫過于導演烏爾善曆時十年打磨的奇幻大片《封神第一部》了。

7月10日,《封神第一部》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首映,首波口碑已出。目前,影片開啟了超前點映,将在7月15日、16日19:00-21:00開啟全國特效廳點映。在步入影院看電影之前,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這些知識。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弑父”主題

從目前已有的物料呈現、新聞報道和首映觀感來看,《封神第一部》的主題表達是标準的“弑父”構思。

片中,東西南北四諸侯無繼承權的兒子都被送到朝歌做質子,被纣王當做義子撫養成人。面對纣王和本諸侯王兩種父權,質子面臨的是生父與養父的抉擇。這是經典的生養沖突,《趙氏孤兒》《哈姆萊特》中都曾有過類似的書寫。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無論是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父子關系要麼由對立和沖突走向和解,要麼是“弑父”行為的一步步建構。片中質子軍團一面是小諸侯國的子嗣,一面又是寄人籬下的人質傀儡,唯獨不是他們自己。

姬昌對質子說“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一言振聾發聩、引人深思。

而這句話所倡導的個人中心主義又與好萊塢英雄叙事相契合,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中的秀蓮就是類似的人物設定。她認為自己是唯一能夠拯救家庭幸福指數的人,而她也在定義着家庭幸福标準。這種母親既是仆人,也是上帝,是受難者,也是壓迫者。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原著《封神演義》中,商朝的滅亡是天命,如今的故事卻要尋找“天下共主”,這是“封神故事”的時代诠釋。

影片創新傳統“封神”的地方還展現在,從父與子,君與臣的關系來演繹少年姬發成長故事。片中,殷壽(纣王)是催化父子關系、君臣關系的調節劑。他本人是朝歌城的大英雄,既為質子傳技也給他們洗腦,教唆他們與原生家庭決裂。于公,殷壽是君,他們是臣;于私,殷壽是父,他們是子。父要子殺人,子不得不殺。君要臣弑父,臣不得不弑父。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這樣的糾結将質子區分開來。有的質子中了圈套,毫無愧疚地大開殺戒,成為新一代諸侯也淪為殷壽的打手。有的質子逐漸清醒,拒絕侍奉殺人如麻的暴君,如姬發。他對殷壽從“敬和愛”到“厭和憎”,最終踏上歸鄉之旅、歸初心之路。

視覺表現

影片的官微曾釋出過一版“封神知識小課堂”,裡面提到:殷商尚白,因而白色是整個殷商系統的服飾色調。

商王殷壽的登基大典冕服以白色布料主調,疊加皮革雕花,精緻中略顯野性,硬朗中不失柔情。姜王後的服飾融合殷商的白色和東伯侯國的青綠色,加之饕餮、蟠螭和風鳥紋,映襯着王後的端莊與柔和。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王家侍衛的服飾同樣由白色内袍作為底色,外加皮護領、披風以及盔甲。其中盔甲花紋以饕餮紋為純手工制作,皮革疊加各種雕刻與鑲玉,這些繁雜工序使得王家侍衛服飾成為該片中工藝繁雜的服飾之一。

相比而言,妲己的服裝造型曆經了鮮明的變化,綻放出漢服的光輝。剛被九尾狐附身的妲己不完全具有人類服飾的概念,因而是不完整的纏裹披挂造型;出于對商王殷壽大氅的好奇,妲己被其光滑的綢緞以及服飾上金、玉、銅、石綻放出的光澤深深吸引,因而觸發了她對人類服飾的渴望。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服飾經曆簡單布片的組合、互相連裁的袍衫,再到華麗繁盛的《八十七神仙卷》,色調從肉粉到棗紅日漸深化,展現出妲己初有的純真野性到最終純真特性消解的過程。

部分觀衆對于服飾表達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雖然大家不知道商是怎樣,但秦咋樣是知道的。電影戲服表現得比秦還精緻還‘現代’”。有的網友甚至還專門去殷墟跟專家交流過殷商的服飾,專家表示也不知道真實是啥樣的,“反正做成什麼樣大家都覺得不對。”

《封神第一部》也隻是序幕,整體來看特效制作方面的口碑正向評價較多,去掉一些高要求的攀比,回歸平常心看這部電影,或許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封神演義》的影視改編

影片改編自中國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講述的是商周之争的故事。這部成書于明代的神魔曆史題材小說全稱為《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别題《批評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義》,又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榜》等,共二十卷一百回,故事沖突集中,但人物前史與人物關系雜亂。

原著龐大的體量,多元的切口,讓影視改編方向各異。其中,1990年播出的《封神榜》給觀衆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選擇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子牙作為主要人物,旨在批評上層階級腐朽堕落的生活與嚴刑峻法的暴政,廣受好評。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新加坡1994年播出的25集《再戰封神榜》,将背景置于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後的數千年之後,故事在未上封神榜的獨角仙與上封神榜的火神鬥争中展開,加入了火神投胎的華光與昙花精投胎的李雪君之間的愛情故事。

步入新世紀,封神故事在電視劇改編上向大體量、長劇集發展,故事的價值也漸趨現代化和多元化。2001年TVB播出的40集版《封神榜》(《忠義乾坤》《愛子情深》),也是不少年輕觀衆的心頭好。這部劇将鏡頭放在了哪吒、楊戬、雷震子等角色上,講述了一群不完美的“少年”成長為英勇将士的故事。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由浙江永樂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封神榜之鳳鳴岐山》(2006年)和《封神榜之武王伐纣》(2009年)兩部劇上下銜接,分别以商纣王和周武王為主角。兩部作品引入了較多的愛情元素,甚至後者的片頭曲就叫《愛在封神榜》。

這兩部封神改編劇,留給觀衆最深的印象當屬範冰冰演的蘇妲己,妖媚自生。兩部劇的豆瓣評分都是6.9。

電影《封神傳奇》盲目将西方奇幻、科幻元素與東方故事融合,風格淩亂,魔幻超現實情節壘疊,口碑與票房均表現冷淡。反觀動畫電影卻帶動了“封神宇宙”的形成,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到“新神榜”系列,還有《姜子牙》等。

看《封神第一部》前,不妨先掌握這些知識

一言以蔽之,《封神榜》原著過于龐雜,想全包全攬拍下來,多少有點費力不讨好。反倒是将故事線索集中于簡單人物關系,主題明确的改編處理觀衆更為買賬。從這個角度看,《封神第一部》的方向對了。

【文/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