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時間:
初伏7月11日-20日,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10天
炎炎盛夏說保暖,好像一句傻話。這樣的天氣,哪有一條雪糕、一杯冰飲料、一個空調房來得巴适,不消多時就已涼到骨子裡。
可是一年四季,寒來暑往,不僅僅指的是天地間的寒暑,也指身體的寒暑。就像此刻望向窗外,太陽熱到發白,空氣悶得喘不過氣,再回憶起農人家的井水,應當冰涼直逼眼睛!
我們的身體在炎夏,尤其是三伏天也是“外熱裡寒”。過多的冷飲、冰鎮水果等,可解一時之渴,享一時之爽,卻隻會寒上之寒。
中醫上講養生是一個溫和的過程,講“天人合一”,陽氣生于春,旺于夏,何不趁着三伏天的好天時,我們一起讓“身體暖起來”!
《遵生八箋·夏季攝生消息論》記載:“夏至後,夜半一陰生,宜服熱物,兼服補腎湯藥”。三伏天從夏至的第三個庚日開始。
所謂“伏”,指的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世間呈外熱内涼之态,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宜服熱物”,指的是可以吃一些熱性的食材與香料,姜和紫蘇,不會使得我們體内寒涼,反而是一種溫養,還可以發汗解表。
圖|清涼地兒-了琹 ©
【姜蔥雞】
食辛辣,溫養人
在廣東一年四季都吃雞,一道白切雞清清淡淡什麼都不需要,隻需要有雞味和一小碗姜蔥醬。
雞要選走地雞,那種在吃飼料籠養長大沒幾個月就出來的殭屍電腦,廣東人是一定會拒絕的。松松軟軟的雞肉沒有靈魂,唯有養得緊實的雞才能在高湯裡經得起曆練,才又耐得冰水的澆灌,最後變得雞皮脆滑,雞肉白裡透紅。
最後一碟姜蔥醬,是夏天的靈魂醬。除了激發肉香,更如俗話所說的“冬吃蘿蔔,夏吃姜”。濃濃的香辣味可讓我們的脾胃溫暖,驅除體内的寒氣濕氣。
夏天的第一道養生菜,食辛辣,溫養人。
【紫蘇黃鳝】
散風寒,暖洋洋
三伏天至,鳝魚肥壯味美。俗話說:“暑黃鳝賽人參。”炎夏容易傷中氣,宜吃黃鳝補陽、養血、補虛損。
在我的老家炒黃鳝很喜歡放一味紫蘇,淺紫的身影連梗一起摘下清洗,丢進鍋裡一同翻炒,熱烈的辛辣又清涼的香氣占據了廚房和鼻腔。紫蘇,溫中散寒,與黃鳝同吃總是使身體暖氣洋洋。
【羊肉餃】
吃羊補陽,發汗驅邪
“頭伏餃子,二伏面,末伏烙餅卷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因為夏天太熱,長期出汗導緻人體透支,而餃子含有蛋白質,能很好地給人補充營養與能量。
伏陰在内的日子也是“伏羊”,徐州彭祖每年從初伏開始伏羊節。三伏天雖然伏邪在内,也是陽氣外散的日子,吃羊補羊,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湯,還可以發汗,驅除冬春積累的“陰邪”。
三伏有煩惱熱,遂而愛追涼。但我們不主張噸噸噸往肚子裡灌冰,因為我們的身體跟外頭熱,井水涼一樣,養生便是使得身體裡面暖,真正的舒服是平衡身體。
【喝熱茶】
熱茶消暑,涼意自生
當三伏天喝多少水、飲料都無濟于事的時候,一杯茶很恰如其分。烏龍茶、全發酵的紅茶、黑茶最宜,它們都一定程度或者全部發酵,比較平和,少寒涼,很适合此刻“外熱裡寒”的我們。
其次,最宜熱茶。《駱駝祥子》的祥子在北平的三伏天拉車,口幹舌燥快要冒火了,卻越喝越渴,無奈跑到茶館去,“兩壺熱茶喝下去,他心裡安靜了些。”
熱茶一灌下去,暑氣就發了出來,宛如千年前的《七碗茶歌》所言:“五碗肌骨清,七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真正的解暑,是把身體的髒氣、濁氣、暑氣騰空,又使得血液裡的鈉鉀平衡。
【黃皮飲】
酸酸甜甜,止渴理氣
黃皮這種小水果似乎為貴州、嶺南以南特有,外人多不知,很是小衆。與荔枝的陽氣大,吃多了易上火不同,《廣志》裡就說它:"消食,理氣,除暑熱。”
作為南方人,我很喜歡聞黃皮香,辛香味兒,但不烈,還有一點點清苦的微涼。很多人怕酸,但其實酸甜酸甜很解渴。
加入少許鹽壓出汁,加入蜂蜜水,純淨水攪拌,放入冰箱靜置,冰涼涼的時候飲,可汩汩生津,補充缺失的水分,既止渴,又理氣。
【喝綠湯】
清清涼涼,解煩惱熱
三伏天的一寶,還有綠豆湯。綠豆,可清暑熱、燥熱、煩惱熱,還可以降心火,是人們最愛喝的老少皆宜的好豆子。
可加入養胃的大米同煮,白米綠豆和透明的水一起到沸水裡翻騰,清涼的一鍋看着就宜人,磨合成粥湯,加點冰糖,靜置冷卻,濃濃的帶着墨綠顔色的湯汁,叫人通體舒泰。
夏天的解暑妙招,清清淡淡的樸實就足夠,因為讓心靜下來,不需要太複雜的味道。
三伏天至,古人說要:“無厭于日。”不要害怕太陽,雖然它帶來的汗水、熱浪、暑氣,但也帶來充足的陽氣。陽氣滿滿的日子,可以使身體快速、有效溫養身體,也是最直接的養暖方式。
【曬曬背】
驅寒,保暖
三伏天還沒到來,便有人愁大大的太陽,但也有人喜。做好防曬,戴好帽子,上到樓頂便展開瑜伽墊,躺下曬背。
早晨的太陽不算太烈,還有微風,十多分鐘的時間,背部熱熱,額頭有小小的汗珠。陽盛外透時曬一曬背,體内的凝寒之氣容易就被“溫”“熱”擊垮瓦解。
三伏天曬背,很好破寒去濕,這叫溫養。曬後仿佛能察覺陽氣進入了體内,從背下行到腰,再到大腿小腿,即使在空調房裡也覺一路暖暖地,好舒服。
《修昆侖證驗》記載:“于三伏日巳、午、未時,赤身于烈日中曬之,不論新舊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婦女月事,亦可曬,通天地化育神工,難以殚述。第不可遮蓋著衣,乃緻受熱也。”
圖|清涼地兒-了琹 ©
三伏天也有曬背妙招:
1.曬背時間,最佳為巳時,9點~11點;午時,11點~1點;未時,1點~3點。
2.曬背時長:講究循序漸進,第一次10分鐘,漸漸增加次數到15、20、30分鐘,到背部發熱但不灼傷,若中途感覺不适,立即停止,以免中暑。
3.曬中:最好裸漏背曬,沒條件時也可穿衣服曬,但需要寬松透氣。
4.曬後注意:不可立即吹冷風、空調風,不可飲冰水冷水,以免風寒入侵。可擦幹汗水,靜靜休息,喝常溫水,或補充常溫狀态下的電解質水。
圖|清涼地兒-了琹 ©
【散散步】
煩惱時,行到心暖
如果身體不宜曬背,我們也可以行到身體暖。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選一個陽光不十分猛烈的時間,大唐的白居易喜歡清晨吃飽“散步長廊下”,晚上天氣好“散步中門前”,晴而無風的日子更加“散步适其宜”。
時間半小時以上,一小時左右,身體微微出汗,額頭細水珠,到腳步剛剛疲倦就好。
人在散着步的時候,心情也會變得溫暖起來。不用去想工作、煩惱的事情,風過樹葉沙沙,攜來栀子花香,青蛙陣陣叫着熱夏,聲聲熱鬧且蓬勃,覺得生命豐富。
圖|物道 ©
【睡睡覺】
早睡早起,心無事
睡覺好像不是一件難事,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得睡。
但是禅師說:“饑來吃飯,困來眠。”有的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思慮多,壓力大,睡前還玩手機,确實很難的事了。
可三伏天本就晝長夜短,大汗淋漓,身體能量失散,很容易損耗,不及時休息滋養就很容易虧,得不償失。
三伏天,宜早睡早起。
圖|物道 ©
今日三伏天就開始了,苦夏難熬向來如此,祝願大家照顧好自己,吃好、喝暖、睡美。
長夏順遂,平安無恙。
圖|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