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文 | 笑史雲煙
編輯 | 笑史雲煙
“這對我打擊太大了,曉琳姐人很好,她就是我的大恩人!”
為何大名鼎鼎的撒貝甯,在談及肖曉琳時,會捂臉痛哭?兩人又是什麼關系。
作為曾經的“央視一姐”,央視的台柱子,卻在離職的五個月後客死他鄉,肖曉琳的一生可謂傳奇,而這樣一位英才的逝世,屬實令人惋惜。
肖曉琳這一生家庭和睦,事業有成,都在為廣播事業費心費力,甚至是在彌留之際,還不忘留下26字遺言為所有勞累的“社畜”敲響警鐘。
央視一姐的家庭
肖曉琳出生于湖南長沙,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可謂是教育大家,在當時那個年代深受他人尊敬。肖曉琳從小在學校長大,是以也深受影響,她不僅懂事聽話,學習成績也很好,一直是别人羨慕與學習的對象,甚至一段時間裡,肖曉琳一直将老師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國中那年,肖曉琳突然喜歡上了廣播,每天都會聽廣播,也就是這個時候,一顆主持夢便在她的心中悄然埋下。
1977年恢複全國聯考,肖曉琳不負衆望,取得了甚至是清北都可以輕取的成績。而昔日的那顆種子在此刻已經生根發芽。在與父母溝通之後,肖曉琳選擇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專業。
對播音員的歧視
肖曉琳的成績幾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她卻報了這麼個偏門專業,這令長沙聯考辦的一位老師感到可惜,甚至出言相勸。很多人對播音員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傳音筒”“肉喇叭”,好像是隻要長了個嘴巴,誰都可以從事的工作。
這讓肖曉琳很是驚訝,她沒想到社會對播音員的的歧視這麼大。但她依然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夢想。
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如願以償進入大學後,肖曉琳沒有驕傲自滿,滿足現狀,反而很快适應了大學的生活節奏。圖書館是肖曉琳經常去的地方,那裡有豐厚的藏書,以便肖曉琳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然而,肖曉琳的湖南口音卻與專業要求的國語有很大差别,時常會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批評。于是,肖曉琳開始摸索國語的發音,甚至為此專門去學習漢語拼音,也會向别人虛心請教,會在收音機裡模仿播音員的國語,最終,肖曉琳練出了一口流利的國語。
大學生活很快結束了,而因為肖曉琳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多家電視台紛紛向她抛來橄榄枝。
正當肖曉琳為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而高興時,一場大病卻悄然降落在了她身上。
夢想終于實作了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大病之下,肖曉琳多年來一個人打拼的孤獨與委屈在此刻全部爆發,她知道,如果在父母身邊,她就不會如此疲憊,至少有個溫馨的家,有了精神上的依托。
最終,肖曉琳回到老家,在長沙廣播站工作。俗話說的好,厚積薄發,肖曉琳将自己在大學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落實到了實踐,每天學習新知識以打牢基礎,同時還不忘向廣播站的老人請教經驗
同年,肖曉琳與自己兒時的玩伴結婚,并且育有一子。兩人自幼時便常常在一起玩耍,她的丈夫自然是知道她的夢想,對她的工作更是鼎力相助。自此,得到了家庭的全方位支援,肖曉琳更好的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1985年初,長沙市成立了第一座電視台,這給了肖曉琳希望,同時也給了她更寬闊的平台。而肖曉琳又是經過系統學習的專業播音員,很快便在電視台樹立起了自己的知名度。彼時,國産電視機已經漸漸普及,肖曉琳也算是小有名氣。
不過,肖曉琳卻沒有局限于現狀。
1987年,肖曉琳赴京深造,在北京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與考察。
在求學期間,恰逢中央電視台為《觀察與思考》尋求新聞評論人。《觀察與思考》作為當時最火爆的節目之一,要求自然是及其嚴苛。而肖曉琳把握時機,順利通過了央視的測試。
在那之後,肖曉琳刻苦的工作态度與優秀的工作能力很快便得到了上司的賞識,陸續主持了一系列節目。而肖曉琳也因為在工作時忘我的态度,銳利的談吐,而獲得了“鐵面美人”這一稱号。
赴美深造,事業巅峰
然而,肖曉琳的步伐卻不肯止步于此。
1995年11月,肖曉琳離開了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選擇來到美國學習新知識。在這裡,肖曉琳既是學生又是老師,很多人看到了這個不惑之年的東方美女,在這個金發碧眼的異域他鄉,沒有歧視,反而是尊重與崇拜。
剛到美國時,肖曉琳幾乎是聽不懂周圍人的言語。畢竟是一個新的環境,語言不通的問題令肖曉琳很是苦惱。于是,肖曉琳又開始學習英語,就像當初學習國語一樣,卻又比國語的學習更難。這些都是樹立在肖曉琳面前的高山。
課餘時間,肖曉琳會去參觀美國電視台,學習美國電視台的體系與操作流程。美國電視行業的走向與管理令肖曉琳茅塞頓開,兩年後,她将自己所學的知識帶回了生養自己的祖國。
1997年,肖曉琳重新傳回中央電視台,多年不見,有了新鮮血液的注入,也有舊人離職退休。在肖曉琳的要求下,回歸儀式僅僅走了個過場。一切走向正軌,肖曉琳繼續主持着各類民生節目,此時的肖曉琳,亦然成為了中央電視台的台柱子。
《今日說法》開播了
1999年元年,《今日說法》在央視第一次開播,它是面向全體社會的,所針對的均為社會陰暗面,進行現場分析。
為了《今日說法》這個欄目能夠順利推出,肖曉琳可謂是忙前忙後,盡管條件艱苦,卻難以抵擋肖曉琳一衆人的激情。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
《今日說法》欄目一經推出,便收獲了許多極高的評價,反響率極高,也算是給肖曉琳兩個多月辛苦付出的一個交代。
很多人可能會習慣性的将《今日說法》與撒貝甯聯系起來,畢竟二者互相成就,《今日說法》給了撒貝甯一個平台,而撒貝甯也沒有令衆人失望。
撒貝甯談吐風趣,總是可以将生硬的法律條文解讀的繪聲繪色,偶爾也會穿插些搞笑段子,逗得觀衆捧腹大笑。
事實上,如果沒有肖曉琳的鼎力支援,撒貝甯是做不成這個《今日說法》的主持的。
千裡馬幸遇伯樂
當初來面試時,撒貝甯還是個北大法律系剛畢業的學生,會說很多話,甚至是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很多人都認為撒貝甯不是很适合《今日說法》的主持,唯獨肖曉琳。
當時的前輩都認為《今日說法》是個嚴肅的節目,而撒貝甯又過于俏皮,口無遮攔的。相反,肖曉琳認為枯燥無聊的普法節目需要一個能夠活躍氣氛的來吸引觀衆,最終,在肖曉琳的強烈擔保下,撒貝甯成功留在了央視。
可以說,肖曉琳是撒貝甯的恩人,領路人。
還記得,撒貝甯初次來到台裡時被肖曉琳戲稱猴子,誰又能想到之後二人會同台主持,估計這就是緣分吧!
在為《今日說法》找到一名合适的主持之後,肖曉琳便傳遞了自己的工作,退居幕後,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繼續發光發熱。
二度赴美,26字遺言引深思
2017年,肖曉琳再度奔赴美國。時隔多年,再次回到昔日學習教書的地方,卻是帶着病來的。
直腸癌晚期。當肖曉琳昏倒在地時,所有人都慌了。終究是半輩子的勞累,虧欠了自己的身體。
看着肖曉琳如今的模樣,誰又能想到五個月前,肖曉琳生龍活虎的在央視年會上做了退休演講
果然是造化弄人。
可是即使是在醫療條件先進的美國,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也是束手無策。最終,癌細胞擴散,肖曉琳在兒子家逝世,享年55歲。彌留之際,肖曉琳說出了那26個字: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
筆者認為
這件事給我們所有人提了個醒,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在追逐夢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身體的健康。隻有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才能在逐夢道路中愈走愈遠。
肖曉琳的事迹會永存在我們心中,她在激勵我們追夢的同時,也告訴也不能忽視了對身體的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營造在健康的身體之上,隻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本去追逐我們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