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把老太太熬走了,她的房就是我的了。”一位90 歲體弱多病的孤寡老奶奶與鄰居著名律師簽訂了“以房養老”的協定,沒想到11年之後,律師卻非常後悔當初的決定。
這位老奶奶名叫珍妮·卡爾,這位老人可不簡單,送出去一套房子,卻賺回來這套房子價值三倍贍養費,她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90歲的法國老太太珍妮這天去菜市場買菜,叫住了準備上班的律師瑞弗:“能問你個事嗎?瑞弗律師,”着急上班的律師立刻停下腳步:“珍妮阿姨,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忙嗎?”
看到眼前的老人律師認出是樓下鄰居。通過老人訴說律師了解到這位老人的現狀。
從小家境富足的珍妮,由父母呵護長大,通過家人介紹認識了丈夫,丈夫對漂亮的珍妮一見傾心,随後展開熱烈追求,一年後二人就步入婚姻殿堂。
丈夫家庭富足,婚後的珍妮就過着闊太太的生活,一直沒有工作過。
婚後兩年有了女兒,珍妮以為一家三口定是這樣圓滿下去,沒想到厄運卻連連降臨。
1934年,35歲的女兒染肺病醫治無效突然離世,留下60歲的珍妮夫婦痛不欲生,還好有外孫和女婿陪伴,可就在1942年,77歲的珍妮丈夫因誤食農藥車厘子中毒搶救無效身亡,也離她而去。
可更不幸的是在1963年,僅有的親人女婿和孫子也在一場車禍中喪生。
90歲孑然一身的珍妮望向四周,沒有一個親人,可現實問題讓珍妮必須面對,除了這一套房,存款也已經被花的差不多了。
聽完珍妮的訴說,律師腦裡馬上閃出一個主意:“珍妮阿姨,我給您想到一個辦法,這樣,我給你養老,作為酬勞你把房子送給我。就當以房養老。”
聽完律師的話,老人馬上表示拒絕:“房子我賣都不願賣,怎麼可能直接送給你,我問過它的價值,30萬英鎊呢。”
聽完老人的擔心,律師接着說:“具體的說,我每個月付給你養老費,把你接到家中給予陪伴,房子在你生前依然是你的,過世後會自動轉到我的名下。”
老人聽後想了一下:瑞佛律師是位遠近有名的律師,這個協定也能保障自己以後的生活,随後回道:“好吧,這個協定我同意簽。”
就這樣47歲的律師和90歲的珍妮簽訂了以房養老的協定:律師每個月支付珍妮2000英鎊養老金,讓珍妮到自己家裡生活,隻有晚上睡覺回自己家,直到珍妮去世,房子自動歸律師所有。
律師心理盤算,珍妮90歲已經體弱多病,按長壽年齡算,了不起再活十年,這個協定也是穩賺不賠。
沒想到簽的這份協定,也開啟了珍妮老人的第二人生。
沒有了經濟的牽絆,老人身心愉悅,聽着孩子們一聲聲奶奶叫着,老人臉上樂開了話,心裡也無比慰籍。
85歲還參加擊劍比賽,100歲時還能騎着自行車出門轉圈散心。
同時律師的誠信守信也被傳遍整個小鎮,人們更願意找他幫自己打官司。律師不僅赢得了誠信的口碑,還收獲了生意上的成功。
看着101歲身體依然康健的珍妮,律師心裡五味雜陳,這時付出的養老金加在一起已經超出了房子的價值。不免後悔當初的決定。
直到珍妮117歲時她的健康開始惡化,
是以她戒掉了抽煙的習慣,住進了養老院,直到1994年身體各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疾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療養院第二年,律師也住了進來,兩人如同回到27年前。
老人一臉無奈說道:“因為我活的太久,讓你家面對巨大壓力非常抱歉。”
律師卻不以為然:“簽了協定我就會履行。說到底,我也是貪心您那套房子,阿姨您不用擔心,養老金我還會每月按時發到您的賬戶上。”
老人聽後感動不已,慶幸自己遇到了誠實守信的律師。
沒想到第二年,這位年僅78歲的律師在養老院被診斷患有癌症,不久後去世,最終沒有活過珍妮。
他的妻子并沒有因為丈夫的離世而拒絕贍養老人,接過丈夫臨終的囑托,依然每月支付老人養老金直至老人去世。
珍妮活了122歲164天,享有“世界最年長者”稱号,這個長達三十多年的合同也終于塵埃落定了。
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上去“穩賺”的協定,最後卻大虧了,律師三十多年所付養老金加起來總額竟是房子價值的三倍。
律師隻看到老人家人的過早離世,認準這個決定穩賺不賠,卻忽略老人家族的長壽基因,做了一個讓自己都後悔不已的決定。
據記者采訪,老人的父親母親哥哥都活了很久,多久老人也記不清了。
被問及長壽秘訣是什麼時,老人表示,其實很簡單,每周要吃掉2磅巧克力,長期吸煙喝波爾多葡萄酒,經常在食物裡放些橄榄油,還塗抹在身上。
這樣看來老人生活習慣并不是全是好的。
不得不說老人的長壽并不是偶然。
老人丈夫留下的房子,與家族的長壽基因,律師一家的信守承諾,正是這些必要的條件創造了珍妮122歲的傳奇。
珍妮的故事充滿戲劇性。
有人說律師虧大了,憑着自己的小聰明反而把自己半輩子的辛苦拱手送人。
還有人說這叫等價交換,如果奶奶簽完協定沒幾年就過世,律師豈不是賺大了
原以為是一次穩賺不賠的生意,卻沒想到最終卻多花出兩倍的價格買下一套房子,對瑞弗來說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