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博會改變人的性格嗎?

點選上方“小白學視覺”,選擇加"星标"或“置頂”

重磅幹貨,第一時間送達

           
本文轉自|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

讀博二年級中。因為科研底子一般,是以不太被導師看重,是以發文章不願開口請導師幫忙,這樣就更不可能發文章。

壓力很大。有一種不确定的感覺。最關鍵的是,每天從睜開眼就是自己一個人去寫論文,看文獻,在腦海中一遍遍建構抽象的理論,自說自話,但是又一遍遍推翻自己的理論。難受。

本碩期間都是985211,是以自認為基礎還行。可以就是适應不了這種一個人生活,學習的節奏。從前是個不愛一個人待着的人,現在沒辦法天天隻能一個人呆着。心裡總挂着事情,好比有二萬五千裡長征一樣沉甸甸的,是以不愛主動社交了,浪費時間。

加上讀博也很窮,就更内向了。最困擾的一個問題是,每天都恨不得做噩夢,醒來吓得一身汗。睡得很不安穩,好像睡覺都在動腦筋一樣。而且做的夢都好像懸疑片的情節一樣,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推理邏輯都曆曆在目。累。閉上眼睛就害怕做噩夢,不閉上眼睛卻困得不行。甚至有點出現幻聽的症狀。怎麼辦,真的壓力大。

作者:種草的野馬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748285/answer/1002750001

我先針對樓主說的壓力談一下我的感受。有段時間,我也壓力特别大。就是神經衰弱,整夜做夢,還有睡不着的時候。失眠真的可以讓人瘋。那段時間線上科學問題,屬于不知道要做什麼。晚上就想着,退學吧,然後知乎搜博士退學。結果蹦出來一堆博士自殺。吓得我那個絕望。并且深深認同。是以我覺得我第一應該杜絕負能量。讀個書而已,活着才是最好的。

那個時候也沒有男朋友。也沒什麼朋友。有朋友也沒有用,朋友又不能找到科學問題。想想那是我最灰暗的時候。不怕困難,怕沒有方向。

後來解決的方法是努力找到事情先做着。做起來事情以後慢慢找科學問題。就這樣度過去的。

我總結的經驗是,第一,杜絕負能量。第二,找到發洩口,可是傾訴,也可以鍛煉。會排解心中苦悶。疏通肝淤,就會想的開。第三,想開。這也是我後來放過自己的主要原因。不讀博士又怎樣。我們也有能力養活自己。發不了好文章又怎樣,不是我一定要當一個優秀的博士生畢業才有活路。人生路千萬條。隻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三年不幸運,五年不公平,十年也可以勤能補拙,得到最公平的結果了。這樣想着,我就放過自己了。不太計較結果,一心學習,做事情,享受做實驗的快樂。

另外也感謝我的男朋友,在後期給了我很多寬慰。讓我不那麼孤單。讀博士,尤其是在研究所。圈子很容易變得很窄。不是我們心态有問題,而且生活變得閉塞。這個時候人就容易心理有問題。是以千萬努力疏壓。即使可能做不了優秀的博士,也可以快樂的做個其他方面有用的人。

然後說一下博士給我性格的改變。沒讀完就一直倍改變。在我們組都會。我導師天天跟我說改變性格。這和導師是個搞行政的也有關系。目前改變如下:我認為重要程度依次後

1.抗事能力強。我們組真的超累,男的不僅做實驗,更要處理各種事情。事情就是從來不斷,老師思維天馬行空,跟着跑累的要命。于是在最開始焦慮煩躁,到最後就沒有感覺了,跟着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做。

2.性格樂觀平和許多。我認為這點在我讀博期間不是很能感覺不到,因為煩心事沒完沒了。我回家我媽都說我,經常擔個心,老有不開心事。這個我本人性格有些任性也是有關的。但是和我剛入學比,煩心事和壓力越來越多,老師要求也不斷變高。可是我的心态越來越好。我相信,畢業以後我會明顯感覺到。經常被追任務,初一叫投稿,有個事情全國求人,巴拉巴拉都不怕,還怕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經曆很多之前沒經曆的,然後為了讓自己開心,努力練就好心态。樂觀感恩生活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和磨練。為了夢想怎麼能不付出?有個老師說,牛人就是先做牛,再做人。

3.我認為是最重要的,自信,勇敢。我們老師的口頭禅就是攻堅克難。真的是在做很多我覺得匪夷所思,不合常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老師就說你信你能你就能。我就很生氣,非得逼我去做。然後按照老師的做法就真的一步一步靠近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怎麼把不可能的事情一步一步變得可能。怎麼敢去想,敢去做。這真的是一輩子的财富。就是餘生你都敢做夢,敢實施。我發現牛人和平凡人的差距就在這裡。

4.忽然又想起來一點。就是邏輯清晰,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那麼情緒化。讀博士重要的就是邏輯思維。做什麼,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然後我發現最後這種思維下,我用在了談戀愛上。這種思維讓我再兩人發生沖突的時候,會有聲音告訴我,和他糾結小事情是沒用的,目的是好好的在一起,是以就不會和男朋友耍脾氣。也不再怕先服軟,也不怕他沒有那麼成熟。因為我最終的目的就是好好在一起,其它都不重要。

寫了這些,忽然很感恩我的老師。雖然他現在沒有那麼喜歡我了,說我這毛病,那毛病,但是沒關系。因為我還學會了,不要感情用事。老師就是老師,學東西,奉獻勞動力,拿文章,拿工資,ok.别多想。理性戰勝感性,煩惱就少了

加更一下

看了自己前面的回答,感覺雞湯的感覺很多。自己現在感觸頗多,就想來更新一下。也希望可以和看到的其它博士們互相鼓勵。

背景是,疫情在家寫文章。

心理問題的起因是,老師怕我在家太清閑(猜的),又覺得我寫作能力太差,不停的給我加寫作任務。科研論文沒寫完,綜述任務一個又一個。在我手裡一個科研論文愁的時候,第二個綜述來了,第二個想甩掉的時候,第三個來了。

而且,每天要同時多線開展。幾篇分别不同領域。。。一心想着科研自己,更是着急。對于未來将開展的實驗也沒時間看文獻。最重要的是,覺得未來,自己畢業前,怕不是要寫十幾篇綜述了。深深地覺得寫綜述用處不大但是确很浪費時間于是,擔憂,恐懼,憋屈。。。(因為一片好心的老師不容拒絕,不容頂撞)哎,反正太多的描述我也不便透漏,但是寫出來感覺屁大的事,實際是巨大的麻煩,認真的。就是你就想成一個巨大的無奈,巨大的憋屈吧。有苦難言

解決過程1:悲觀的發洩,同情自己。如果大哭,會頭疼,耽誤學習,影響寫作進度。于是我選擇偷偷的抹眼淚。心中的憋屈無以言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辦法開開心心的想鍛煉,鍛煉啊,我得先發洩啊。我憋屈的想,我要是特别有錢,儲蓄上千萬,躺賺幾十萬,我讀什麼博士,我潇灑的不念了我。真的憋屈的我啊,感覺已經預想到,畢業的時候好文章一個沒有,爛綜述一堆。博學而沒有深度的博士即将誕生。想想過去的幾年,瞎忙活,資料也沒多少。我就憋屈。我這麼努力的人,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我一邊煮面條,一邊抑制不住的和朋友講我的無望人生。一邊把淚水擦在手背上。做好飯叫家人吃飯,自己鑽回卧室繼續寫作。

這個時候,沮喪,悲觀,委屈,難過,占據了我,心中一萬句,我太苦了,我太難了。

總之,我用哭,傾訴在發洩我的悲觀。

解決過程2:靜下心分析我自己的可憐。我坐在電腦前,一邊聊天(裝作沒事一樣的哀怨的訴說委屈),一邊構思我要寫的另一個文章,一邊請教别人相關專業問題,一邊發呆。一個小時後,男朋友發來視訊電話,問我做什麼,我忽然啞然。一看表,一個小時了,我在做什麼?打開的word空白。就是除了哀怨,工作效率為零我啥也沒幹。

但是,這個過程的聊天我認真想了一下。一個師兄告訴我,不忘初心,畢業最重要(我找回了目标,不好高骛遠,想着發nature,也就沒那麼多哀怨了。。。)。另一個師兄告訴我,他曾經也好多次不想念了,但是經曆過後,他覺得讀博是寶貴的經曆,讓他更加堅韌(堅持的理由,相信一切都值得)。然後我和一個師弟說,如果我真的有一千萬,我也還是會堅持讀的,那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做人怎麼隻能為了錢呢?要有自己的堅持和挑戰,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意義。是以有沒有錢,結果一樣,我都會堅持讀。但是心态不一樣,一個是哀怨自己窮,不得不妥協,一個是快樂的想我要加油。是以重要的不是我有沒有錢,而是我的心态(我切斷了不切實際的哀怨)。

至此,其實我已經想通了。但是心裡的無奈和委屈還是在,感覺胸口憋悶。于是我寫了一段文章以後(效率很低,但是今日事今日畢,因為每天都會懶惰.當然主要是,如果不完成,老師要連環call),準備睡覺。一個師兄畢業之前告訴我,如果你覺得抑郁,悲傷,沒有希望,就睡一覺,相信我,你就是累了,能量不足,睡一覺就會好了。

對,這就是我的一次普普通通的無奈,憋屈和痛苦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可預計的壓力繼續不斷加大的過程。聽起來很可笑。隻有真的讀博的人才知道真實的感受是怎樣的。因為讀博士,絕對不是寫了十篇綜述就可以,而且還有要發表的科研論文,要設計的實驗,要完成的科研摸索,以及不可預測的各種問題和失敗。加上沒有朋友,沒地傾訴的無盡的焦慮,需要自己孤單單的消化的處境。這些小小的寫作任務不過是駱駝身上的一根根稻草。

可是,我知道,這都是我的選擇。人生路漫漫。隻有我繼續感恩老師的培養,把讀博當成我不斷成長的過程,把寫作當成以後的職業訓練,不斷暗示自己要堅強樂觀,我才不會迎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它不值得。那些花紅柳綠才在等待,畢業以後的我們。

作者:陳大潤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748285/answer/1260153532

1.讀博了就要以畢業為目标,而畢業有需要論文,是以必須把發論文作為最重要的任務。

你的自我感受是因為自己科研底子一般是以不被導師看重。我覺得可能不大存在這個問題,是否被看重,科研底子必然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的積極性主動性。你主動去聯系老師,希望能夠加入到導師的項目或者其他科研工作中來,我想老師也不會拒絕的,在這個過程中,特别是與導師彙報進度以及提出疑問的時候,你會收獲很多,文章也會順理成章發表出去。

你不願開口請導師幫忙,博士生離開導師的指導,能夠自行完成論文且畢業的太少了,你要知道,你已經是快30歲的成年人了,你不是幼稚園的3歲小孩,老師不把你放在C位你就生氣,就自甘堕落,就放棄自己。可能師門裡有很多老師的“紅人”,但是别人紅不紅,和你沒有關系的啊,你就認準你自己的目标就行了。

2.壓力大其實全部來自科研的壓力,自己無法完成模型的建構,一遍遍推翻自己的理論,這就說明你的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而已,這是很正常的,絕大多數博士生都是這樣的,是以你更需要克服你内向的性格,去和導師讨論,去和大神師兄師姐交流,如果你的科研工作很順利,我想你的壓力會減少很多很多。

3.不愛交流,不愛交際,這更是讀博的大忌。博士生的生活就是很枯燥很痛苦的,如果在自閉起來,自己搞不定,别人又不知道,或者别人知道了可能也不會主動來幫你。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卻又極力回避,這些問題是不會因為你鴕鳥式的躲避而消失的。

4.再加一點,正因為讀博的心理壓力極大,是以更需要和同學和朋友多交流,同學和朋友并不能幫你解決科研難題,但是能讓你的心态不出問題,就是說能夠保證你壓力雖然還是很大,科研還是進展不多,但你還是個正常人。如果你始終這樣把自己封閉起來,再延期兩年,最後抑郁症了,你這是何苦呢?

好好說服自己吧,換一種方式去生活和學習,不然的話,你困在這個圈子裡永遠走不出去。

作者:艾格頓荒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748285/answer/1059791676

1.讀博二年級中。因為科研底子一般,是以不太被導師看重,是以發文章不願開口請導師幫忙,這樣就更不可能發文章。

不被導師看重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怎樣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源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既然知道了不開口就發不了文章是以還不開口嗎?做好科研的基礎是合作,自尊有時候真的沒那麼重要。

2.壓力很大。有一種不确定的感覺。最關鍵的是,每天從睜開眼就是自己一個人去寫論文,看文獻,在腦海中一遍遍建構抽象的理論,自說自話,但是又一遍遍推翻自己的理論。難受。

做科研本就是去僞的過程,得到一個相對正确的結果。但是腦海裡有了一個idea不是應該做出資料來驗證排除然後完善自己的idea嗎?怎麼會難受呢?應該興奮吧。抽象的idea隻有資料支撐才是真實的,否則隻是存在于腦海中的。

3.本碩期間都是985211,是以自認為基礎還行。可以就是适應不了這種一個人生活,學習的節奏。從前是個不愛一個人待着的人,現在沒辦法天天隻能一個人呆着。心裡總挂着事情,好比有二萬五千裡長征一樣沉甸甸的,是以不愛主動社交了,浪費時間。加上讀博也很窮,就更内向了。

科研本就是坐冷闆凳。但可以和大家交流讨論啊,這個過程中得到新的idea靈感回報,也是很爽的。題主要自己處理好科研和社交的關系。again,科研中idea固然重要,但基礎是合作。既然不愛一個人待着,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做好科研。

4.最困擾的一個問題是,每天都恨不得做噩夢,醒來吓得一身汗。睡得很不安穩,好像睡覺都在動腦筋一樣。而且做的夢都好像懸疑片的情節一樣,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推理邏輯都曆曆在目。累。閉上眼睛就害怕做噩夢,不閉上眼睛卻困得不行。

這種感覺相信每個PhD student都經曆過吧。夢裡想課題,做噩夢。其實感覺題主上面描述的這些都是表象,題主應該認真思考下你内心恐懼的究竟是什麼,沖突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否則隻能是治标不治本。

至于性格會不會改變,我覺得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變得更像你自己(本真)了。其實科研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做人也是一樣的。找到自己的沖突然後解決沖突。每個人的視角都是不一樣的,是以每個人的沖突都是不一樣的,選擇解決這些沖突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而正是這些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

拿我自己的經曆多說兩句,做科研嘛,難免想得深,難免會鑽牛角尖,于是可能雖然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還是覺得自己的資料模型膚淺否定自己。

但想不通的問題就放在那,帶着問題上路試着走走看。我曾經無休在實驗室幹了一個月。雖然拿到了想要的資料但身體變得很破敗,睡不好覺于是精神和身體更加不好。

是以題主要找到自己沖突,打破惡性循環。精力投到哪裡難免對這部分産生功利心。是以别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題主是女生的話想想這世上還有多少值得我們配置設定注意力的地方啊,從外在的健身打扮自己化妝買買買旅行探店逛博物館藝術展等等,到内在的讀書看紀錄片在書中找到與自己共鳴的作者。

讀博也好做科研也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什麼可以滋養我們的生命力,讓我們能更有勇氣地活出自己寶貴的内在生命。對我而言,做科研能夠别人給我錢讓我去探索喜歡的課題,而恰好這個工作還能解決自己在現實社會上的生存問題,我感到很幸福。(希望不會被現實打臉)

作者:格雷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748285/answer/1251907888

會,因為生活和交際圈變得閉塞,每天打交道就那幾個人。你們的老師們也基本如此,大家情商半斤八兩,要是混進去幾個心眼兒小想法極端的,日子簡直不過下去.......

我屬于那種不會被科研本身搞心态的,因為主要就是想搞點東西玩耍+自己性格本來就佛佛的(看得很開)。而且我工作過一年,那年過的其實蠻痛苦,每天都是被欺騙被壓抑的感覺所有人都不關心你的感受(我自己問題,其實上司很寬容)......然後就想追求人生,蹦跶來讀書了

讀書痛苦也是真實的,說不好聽的全都是爹媽找的。一方面确實沒有朋友沒有對象精神方面很孤僻被催的嗷嗷哭(但其實沒談過戀愛也不清楚精神伴侶是個什麼感覺是以不太清楚為啥這麼重要),另一方面這個年紀社會和家庭對你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随着老家親戚同學一個個參加工作結婚生子,從社會評判标準上怎麼看你都是個大loser,平等社交?不存在的。全心全意支援你讀書?不存在的。

你自己過得去這關,你家人真的難過這一關,你也不能說啥因為你爸媽在盡職盡責的做到他們為人父母不讓孩子入歧途的責任。。。。。。換句話說你繼續在學校也不過是把這些往後推了幾年而已,早晚要面對,但是到了30多畢業兜裡一個子兒都沒有+父母退休情形真的很尴尬。。。挺迷惑其他答案姐姐們咋就完全不擔心這種問題..........畢竟并不是所有行業都tm冉冉上升啊.....

也有可能是我家隻是普通工薪家庭的原因吧,不清楚條件更優越的家庭是怎麼看這種問題的。每個人情況不同吧,我自己性格比較佛不是特别有主見的那種,自己雖然想的比較清楚但很老好人很容易心軟跟着身邊人的意見走,奉獻度+被需求度max,是以很容易被别人強勢搞心态........

作者:叫我老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748285/answer/1285006641

不知道題主是文科還是理工科,我是文科,說說我個人的經曆吧。我的讀博經曆,對我的性格改變還是有一些的。

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變得更加寬容,談論觀點更加謹慎了。發現自己所知甚少,談論的東西,與曆史的長河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曆史上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以别以為看了兩本書,讀了個博士,好像就比一般人厲害了。其實誰也不比誰厲害,把“龜茲”讀成 qiu ci 的人,也不見得就一定比那些讀 gui zi 的人有文化。是以,讀博教會我常懷敬畏之心,對不同的觀點,要保持寬容,自己的觀點要保持謹慎,不要總是試圖去糾正别人。總覺得别人是錯的,總想糾正别人,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第二呢,是覺得做學術有時候還是一件蠻好玩的事。當年讀碩士的時候,并沒有真正的想走學術的路,是以并沒有太多的熱情,隻是按部就班完成老師的任務就行了。讀博士換了方向,覺得還蠻喜歡的,挺好玩,就做得比較樂呵。學術嘛,要嚴謹,但嚴謹不一定要闆着臉,還可以。

第三,變得更加自信了。以前大學或者碩士時,從沒想過自己能發什麼期刊,感覺核心期刊就是很遙遠的東西,自己能混混畢業就行了。讀了博才發現,原來自己也能發核心,不管是中國的,還是歐洲的,不用看誰的臉色,也能去會議和比國内某些混子不知道高出幾個華萊士的學者談笑風生。回過頭來看看,個别所謂的“教授”也就那樣。

以上三點加起來,其實就能在學術上形成一個良性互動。開心,自信,但不自傲。

其實題主提到的一些問題,還蠻普遍的,關鍵就看怎麼去面對。

比如,“不太被導師看重,是以發文章不願開口請導師幫忙,這樣就更不可能發文章。”

—— 其實發文章這種東西,導師幫忙自然好,不幫忙也不一定就意味着自己發不了。(理工科的情況不清楚哈,不敢亂說)。當然,有時也不一定是導師真的不看重,多聊聊,溝通溝通嘛。文章嘛,就是寫,投,再寫,再投。而且一開始就投好的雜志,不要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就算真不行,萬一遇到哪個不開眼的,又給用了呢~~~ 多寫寫,習慣套路和話語就行。

“适應不了這種一個人生活,學習的節奏。從前是個不愛一個人待着的人,現在沒辦法天天隻能一個人呆着。“

我從碩士那時,就開始了這種生活。想起大學玩得多瘋啊,落差還是蠻大的。但也隻能自己調整。多發展點愛好,多跳出自己的圈子,認識些不同的人。多聚餐,多吃飯,沒有什麼是一頓聚餐解決不了的,不行就吃兩頓!

我的一個化學系的朋友給我講,“我們理工科,更像勞工階級,下班後,三三兩兩,呼朋喚友,就去吃飯了。哪像你們文科,一個個端着裝清高”。哈哈,可見,多吃飯,才是培養感情的方式嘛。

最後,實在不行,記得向心理醫生求助哦~~ (不一定是精神科,談話的那種心理治療。有時候去神經内科吃點藥,也是必要的~~)

☆ END ☆

下載下傳1:OpenCV-Contrib擴充子產品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學視覺」公衆号背景回複:擴充子產品中文教程,即可下載下傳全網第一份OpenCV擴充子產品教程中文版,涵蓋擴充子產品安裝、SFM算法、立體視覺、目标跟蹤、生物視覺、超分辨率處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載下傳2:Python視覺實戰項目52講

在「小白學視覺」公衆号背景回複:Python視覺實戰項目,即可下載下傳包括圖像分割、口罩檢測、車道線檢測、車輛計數、添加眼線、車牌識别、字元識别、情緒檢測、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識别等31個視覺實戰項目,助力快速學校計算機視覺。

下載下傳3:OpenCV實戰項目20講

在「小白學視覺」公衆号背景回複:OpenCV實戰項目20講,即可下載下傳含有20個基于OpenCV實作20個實戰項目,實作OpenCV學習進階。

交流群

歡迎加入公衆号讀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維視覺、傳感器、自動駕駛、計算攝影、檢測、分割、識别、醫學影像、GAN、算法競賽等微信群(以後會逐漸細分),請掃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備注:”昵稱+學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張三 + 上海交大 + 視覺SLAM“。請按照格式備注,否則不予通過。添加成功後會根據研究方向邀請進入相關微信群。請勿在群内發送廣告,否則會請出群,謝謝了解~

讀博會改變人的性格嗎?
讀博會改變人的性格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