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世界:“狗日的”騰訊 攪局者還是終結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 20:43    計算機世界

記者  許磊

計算機世界:“狗日的”騰訊 攪局者還是終結者

計算機世界封面

  “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美團網CEO王興的語氣中難掩郁悶。

  7月9日,騰訊QQ團購網上線,這讓王興如聞驚雷,也如坐針氈。從2003年回國到現在,王興先後創辦了校内、海内、飯否和美團4個網站,而美 團網被他視為“最靠譜”的一次創業。3月初上線的美團網是國内第一家團購網站,創立僅僅4個月,美團網已經能夠盈虧平衡。

  就在這時候,一直悄無聲息的騰訊殺了進來,這讓王興完全猝不及防,也讓處于草創時期的數百家團購網站倒吸了一口涼氣。

  誰也不知道,這一次,這個“企鵝仔”将是攪局者、掠食者,還是終結者。

  别讓騰訊盯上

  其實,王興應該早就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因為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曆史上,騰訊幾乎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場網際網路盛宴。它總是在一開始就亦步亦趨地跟随、 然後細緻地模仿,然後決絕地超越。比如當初的遊戲。

  “從QQ遊戲平台上線那天起,聯衆的失敗就已經注定了。”多年以後,在北京知春路的一家咖啡館,聯衆創始人鮑嶽橋談起當年騰訊對聯衆的圍剿和逼 迫,仍然耿耿于懷。在兩個小時的采訪中,他連續抽了兩包煙。

  聯衆是中國最早做遊戲平台的公司,一度占有線上棋牌遊戲市場8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在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虧損纏身的時候,聯衆是最早實作赢利 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一時風光無兩。

  2003年8月,騰訊QQ遊戲第一個公開測試版本正式釋出。鮑嶽橋發現,從平台到遊戲設計,QQ遊戲完全是聯衆遊戲的翻版。憤怒之餘,“感到危 險很大”的鮑嶽橋首先想到的是“主動低頭”尋求合作,于是他趕赴深圳,約見馬化騰和時任騰訊公司首席營運官的曾李青,但是遭到了騰訊方面的拒絕。

  “現在想來,那時候是太天真了。”鮑嶽橋說,“與大型網遊不同,棋牌類遊戲規則固定,沒有技術門檻,玩家又與QQ使用者高度重合,騰訊很容易模 仿。”

  2004年9月,QQ遊戲平台将聯衆趕下了中國第一休閑遊戲門戶的寶座。而在此之後,聯衆的業績一路下滑,出售、轉型,經曆了一系列風波後,聯 衆在中國網絡遊戲市場佔有率已不足1%。

  騰訊則扶搖直上,在今年一季度,QQ遊戲同時線上人數達到了680萬。而更重要的是,依托QQ遊戲平台,騰訊終于在2009年第二季度超越盛 大,坐上了中國網絡遊戲領域的頭把交椅。

  對鮑嶽橋來說,騰訊就是自己的終結者。2006年底,鮑嶽橋離開了江河日下的聯衆,成為了一名天使投資人。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做投資的原則之一 就是:隻做騰訊不會做、不能做的項目。是以三年來,他絕對不碰遊戲,已經投資的醫療器械和資料存儲項目都跟騰訊毫無關聯。

  而這個終結者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站長之王”蔡文勝的4399小遊戲平台。

  “說不擔心QQ競争那是騙人的。”蔡文勝在微網誌上表達了自己的憂慮,直接原因就是今年7月初,騰訊旗下小遊戲平台3366.com上線公測。

  據記者調查,去年蔡文勝買下的4399小遊戲平台,通過廣告聯盟和聯合營運網頁遊戲,月營收已達3000~5000萬元,正在籌備國内A股上 市。而騰訊剛剛上線的3366,在遊戲種類和網站設計上與4399幾無二緻。

  而且這隻“企鵝仔”似乎更加來勢洶洶。從7月1日開始,不斷有網遊看到QQ彈窗對這一遊戲平台的推廣資訊,而截止記者發稿時,3366.com 同時線上人數已突破10萬。

  隻要是一個領域前景看好,騰訊就肯定會伺機充當掠食者。除了王興和蔡文勝,騰訊最近還“默默地”動了另外一個人的奶酪,他就是奇虎360董事長 周鴻祎。

  5月31日,殺毒領域兩大巨頭360與金山的一場口水戰激戰正酣,騰訊的QQ醫生3.3更新版卻悄然上線。很快人們就發現,這款原本隻是用來查 殺QQ盜号木馬的防護軟體,已經了包含雲清除木馬、系統漏洞修補、實時防護、清理插件等多項安全防護功能,甚至還搭載了免費半年的諾頓殺毒。

  此前,周鴻祎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對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産品上的功力贊不絕口,同時還聲稱,騰訊絕不會成為360的競争對手,因為“騰訊是一個娛樂 公司,在安全方面,應該由一個很專業的公司更專注地去解決問題”。

  很顯然,馬化騰毫不客氣地給了周鴻祎當頭一棒。

  在騰訊還沒有出手的網際網路領域,小企鵝那些潛在的競争對手們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比如暴風影音CEO馮鑫。自從2008年9月騰訊釋出了本 地播放軟體QQ影音首個Beta版本,馮鑫恐怕就沒睡過一天好覺。因為這款無廣告、無插件播放軟體,讓暴風影音的盈利模式變得岌岌可危。

  而在各大視訊網站因為版權打得不可開交,頻頻對簿公堂之時,同樣有一種聲音在業内流傳:無論你們現在打得多歡實,等市場培育得差不多了,就該輪 到騰訊來收場了。事實确實如此,QQLive的平台早就搭好了,拼版權,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誰敢說自己比騰訊更有錢?

  這就是騰訊,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一家全球罕見的網際網路全業務公司,即時通訊、門戶、遊戲、電子商務、搜尋等等無所不做。它總是默 默地布局、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你的背後;它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出來攪局,讓同業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毫不留情地劃走自己的那塊蛋糕,有時它甚 至會成為終結者,霸占整個市場。

  “某網站貪得無厭,沒有它不染指的領域,沒有它不想做的産品,這樣下去物極必反,與全網為敵,必将死無葬身之地。”6月29日,新浪網總編陳彤 以“老沉”為名釋出了一則微網誌,言辭之激烈,讓人震驚。這條微網誌迅速被轉發了500多次,無數的人力挺“老沉”。

  談起此事,一位網際網路創業者幾乎是脫口而出,“狗日的騰訊!”

  始終“貪得無厭”

計算機世界:“狗日的”騰訊 攪局者還是終結者

馬化騰(左)李彥宏(右)

  “既沒有馬雲那麼好的口才,也沒有李彥宏那麼帥。”馬化騰曾經多次自嘲,說自己“很不幸”,“大家都是圈地,他們(馬雲、李彥宏)圈的都是樓, 可以直接住。我們圈到的卻是荒地,隻能從鏟沙、挖土開始,建自己的樓。”

  實際上,馬化騰算不上純粹的“草根創業”。據傳,在騰訊創立初期,其父馬陳術曾開着奔馳前來給兒子做賬。在11年的發展曆史上,騰訊隻是在早期 遭遇過資金困局,從獲得第一筆融資開始就一直是穩紮穩打,先利用無線增值服務實作盈利,轉而依靠網際網路增值服務壯大,布局網絡遊戲和門戶業務。2010年 最新一季财報顯示,騰訊的網絡廣告業務收入為2990萬美元,已經遠遠超過網易的1340萬美元,穩居門戶第三。

  馬化騰在業界以低調、務實著稱,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騰訊的企業風格: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2006年7月,QQ同時線上突破2000萬人,騰訊公司内部決定辦一個慶功會,會上騰訊聯席CTO熊明華問了馬化騰一個問題:QQ同時線上人 數何時能夠到1億?馬化騰一笑:“這輩子我可能看不到了。”事實上,2010年3月5日,他就看到了。熊明華一定很後悔,沒有和馬化騰打賭“裸奔”。

  實際上,馬化騰有很多值得“裸奔式”慶祝的理由。目前,騰訊是中國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公司現金儲備達到15億美元;擁有中國本土使用者量最大的 即時通訊軟體,賬戶數近10億;是中國第一流量的門戶;在網絡遊戲市場排名第一,占據超過2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電子郵箱流量也已經超過網易,雄踞榜首。

  資本市場對這隻彪悍的企鵝也是極力追捧。在香港,騰訊的股價一度高達每股171.80港元,上市6年間騰訊股價上漲了超過了35倍。要知道,被 世界公認為近年來最具創新能力的蘋果,其股價增幅才隻有騰訊的一半。

計算機世界:“狗日的”騰訊 攪局者還是終結者

左起:丁磊、馬化騰、張朝陽、李彥宏

  騰訊為什麼還不滿足?一隻企鵝為何如此貪婪?

是的, “騰訊不是一般的有錢”,但股東的錢不是用來供着的,騰訊必須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蔡文勝就曾表示,騰訊現在什麼都想做,從中可以看出它面對快速增長 的巨大壓力,這個壓力終有一天會壓垮騰訊。

  在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看來,騰訊之是以染指團購,是因為這模式已經被證明“能賺錢”。“做團購沒有技術門檻,盈利模式又清晰,騰訊沒有理由不 做。”王興指出,團購與他之前創辦的校内和飯否最大的不同在于,“網站從上線第一天開始就有收入”。——如此唾手可得的生意,騰訊怎麼可能放過?

  搜尋也将是騰訊的下一個目标。今年3月,馬化騰與李彥宏在深圳有過一場對話。李彥宏問馬化騰,“騰訊憑什麼做搜尋?”馬化騰給出了兩點理由:一 是使用者需要,騰訊這個一站式網際網路服務平台中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搜尋功能;二是搜尋能賺錢,騰訊擁有全球最大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系統,社群的盈利模式中,除了個 人收費以外,未來還要結合頁面内容分析,比對相關性的廣告。是以,已有業内人士指出,而在這一類似于Google的AdWords模式的探索過程中,騰訊 未來必将對百度正在培育的廣告聯盟形成威脅。

  也許,在馬化騰看來,無論是搜尋,還是團購,甚至是将來的視訊,這些業務都是騰訊水到渠成的業務延伸。因為馬化騰為騰訊未來的構想是,一站式互 聯網服務提供商。——圍繞騰訊QQ打造“線上生活社群”,也就是“使用者要什麼,騰訊就有什麼”。百度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彥宏對騰訊所謂的“線上生活”、 “一站式服務”的評價是:基本上就是不給别人任何空間。

  在CSDN總裁蔣濤看來,騰訊之是以什麼都做,是因為它是一家以人(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同類型的企業還有軟體巨頭微軟,兩家公司的産品戰略更 是驚人的相似。

  長期以來,以作業系統為核心的微軟也是個典型的“全民公敵”。為了“抓住”使用者,微軟每個階段都會根據市場變化,布局新的應用,以鞏固其使用者終 端的壟斷地位。在個人消費領域上,微軟先後推出了浏覽器IE、郵件系統Hotmail、即時通訊MSN、郵件用戶端outlook、免費防毒軟體MSE, 以及今年5月剛剛釋出的線上版Office軟體。

  而從另一方面講,騰訊的進攻也是一種防禦。網際網路産業往往形勢突變,Google市值超越雅虎,Facebook流量超越Google都發生在 旦夕之間。騰訊最怕的就是突然冒出一個企業,被一種意想不到的商業模式或競争政策打敗。是以騰訊對于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的新應用都不敢掉以輕心。

  “360安全衛士、暴風影音的裝機量都已經上億了,如果周鴻祎或者馮鑫有一天跟新浪合作,也推新聞彈出框,馬化騰不就郁悶了?”蔣濤認為,騰訊 的産品政策之一就是:所有的網際網路應用,隻要使用者量到了一定級别,騰訊一定要有,别人的産品可以暫時比騰訊做得好,但騰訊絕不會讓它不可替代。

  當被問及騰訊的核心競争力時,騰訊CTO熊明華給記者的答案不是超過10億的QQ的注冊使用者,也不是某一項産品、技術方面優勢,而是“耐心”: 懂得在合适的時間推出合适的産品。”

  是以,究竟騰訊還會做什麼,沒有人知道。

  一直在模仿

  騰訊從來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總能在成熟的市場中找到空間,橫插一杠子。然而它選擇的路徑也使其飽受争議,那就是模仿,有時甚至是肆無忌憚 地“山寨”。

  早在2006年,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就公開指責馬化騰是業内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是明目張膽地抄襲。幾年以來,類似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直 到最近,DCCI網際網路資料中心主任胡延平還在質疑騰訊的創新能力,說它不僅不是卓越創新者,反倒是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天敵”。

  從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産品OICQ(騰訊QQ的前身)開始,騰訊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從南韓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 列增值服務,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門戶網站;在網遊領域,學聯衆開發平台,跟着盛大引進國外網遊,随着網易自主研發,之後布局的C2C電子商務網站拍拍,以及 第三方支付财付通,無一不是“山寨貨”,這也是騰訊遭人恨的根本原因。

  “微網誌、殺毒、電子商務到今天的團購,這些領域的商業模式在那兒擺着,人人都在抄,你憑什麼要求騰訊高擡貴手,不去掙這個錢了?”網際網路資深人 士謝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界這種對騰訊的埋怨,就像“小孩兒撒嬌”,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對于模仿的指責,馬化騰的回應是: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

  “創新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應用創新,産品和應用層面的創新比較容易被人忽略。”一位資深網際網路産品經理告訴記者,幾乎騰訊 的每款産品都能找出市場上其他同類産品所沒有的優點,如騰訊QQ的群和顯示最近聯系人功能,QQ郵箱的超大附件功能,QQ遊戲平台一上線就号稱能承載上千 萬的同時線上,QQ還解決了困擾很多IM産品的聯通、電信的互聯互通問題等等。

  事實上,騰訊獲得突破的領域往往得益于應用層面的創新,騰訊總是能夠通過QQ使用者行為習慣的把握,将新産品與騰訊QQ這一核心進行結合,使其用 戶的優勢得到發揮。同為技術出身,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坦言如果同是做即時通訊,自己在産品細節和技術上能夠比馬化騰做得好,但很難比QQ成功。因為馬 化騰是把網際網路産品當成服務來做,其成功在于“打動人心”。

  CSDN總裁蔣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雖然從商業競争的角度,騰訊通過複制别人的商業模式進行無限擴張,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客觀上必然 會扼殺一些創新的好苗頭。這也和胡延平的觀點一緻,從某種程度上說,騰訊是網際網路創新者的殺手。

  騰訊的麻煩

  四面制造麻煩的騰訊并非每次都能凱旋而歸,甚至給自己惹上了不少麻煩。2009年6月,搜狐就因為輸入法将騰訊告上法庭,稱騰訊侵犯了其旗下搜 狗拼音輸入法的軟體自主知識産權,并且利用QQ拼音輸入法破壞搜狗拼音輸入法服務,對搜狗實施不正當競争,是以請求法院判令騰訊停止不正當競争行為,并索 賠2000萬元。

  能夠讓同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搜狐撕下臉面,騰訊“與全網為敵”所招緻的民憤可見一斑。

  不過,身為山寨之王的騰訊也在遭遇“被山寨”。2005年成立的51.com,幾乎騰訊每推出一個新的功能與應用,它都會加以“學習”、“消 化”,并迅速在自己的平台上開發出來。如目前在51.com平台上的“51商城”、“51群組”、“51秀”、“51問問”,它甚至曾經開發出彩虹QQ, 免費提供IP位址探測、顯示隐身好友等騰訊QQ的“增值”功能。

  “能不能給大家一點建議,怎樣才能抗衡騰訊呢?”在2009年遊戲産業年會的高峰對話環節,當主持人抛給騰訊遊戲總裁任宇昕這樣一個問題時,除 了任宇昕自己一臉驕傲,舉坐皆苦笑。這位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的遊戲業務負責人也不謙虛: 隻有跟騰訊合作,共同把市場一同做大。

  在外界看來,騰訊龐大的身軀,依然潛伏着諸多暗流。實際上,因為騰訊在網際網路界“無恥模仿抄襲”的惡名,使得騰訊全線樹敵,成為衆矢之的。當越 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開始時時提防着騰訊的時候,騰訊将不再像以前那樣收放自如。比如,為應對騰訊的搜尋,百度就将搜尋的提成比例從10%提升到15%。

  而且,騰訊還算不上真正強大。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謝文則表示,騰訊的模仿充其量隻能讓保持強大的現狀,卻不能使其引領潮流,真正走向偉大。“事實 上,如果騰訊一味模仿下去,随着平台上的服務越來越多,單個服務的效率會大幅降低。”謝文表示,“而且,如果騰訊隻是針對現有的QQ使用者群體開發應用,未 來QQ使用者的人口特性将被固定在年輕群體的娛樂需求上,随着網民年齡結構的變化,騰訊就會被最終邊緣化,而開心網、人人網及新浪微網誌 (http://t.sina.com.cn )的崛起 已經為騰訊的遲鈍敲下了警鐘。”

  在很多人眼中,騰訊是最近接近Google的一家本土網際網路公司。因為雖然Google目前的主要盈利點還是圍繞其搜尋産品的AdSense和 AdWords,但它也是郵箱、地圖、音樂無所不做,騰訊也是如此,雖然号稱全民公敵,但它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IM和網絡遊戲所帶來的網際網路增值服務。

  但謝文卻指出這隻是表面現象:“騰訊和Google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他指出,Gmail、Google地圖、Google Earth等産品雖然不賺錢,但是它們之是以被開發都是圍繞着一個核心理念:就資訊整合與資訊呈現。相比之下,騰訊的産品則顯得雜亂無章,IM、網遊、電 子商務與門戶業務之間并不必然的關聯,其他公司單獨做也能成功。據此,謝文認為,騰訊隻是利用先發優勢抓住了一大批使用者,産品研發都是針對使用者市場展開, 追求短期效益,而對自己的未來缺乏清晰地規劃。

  “建立在使用者群上的騰訊是不牢靠的。”蔣濤認為,一旦未來人們更喜歡用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工具彼此聯絡,不再以IM為中 心,騰訊的“大學營”就被攻克了,這意味其虛拟貨币系統必将被超越,而網遊、門戶這些現有盈利點也不能保證一直有市場競争力。

  “如果人們未來都不再依賴PC,改用Ipad和手機的話,微軟無疑就完蛋了”蔣濤說。微軟的今天可能就是騰訊的明天,IT産業往往形勢突變,用 戶習慣的變化又是在旦夕之間,看看facebook和google所帶來的一場場變革,騰訊當以微軟和雅虎為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