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影片開始,字幕過後,是窗簾透進來隐約的光,一個靜默的固定鏡頭;

50秒之後,傳出一陣響聲,似乎是有人敲門,又像有重物落下。床上有人坐起來,一位被響聲驚醒的女人,她的剪影在畫面中靜止不動。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10秒後,她緩慢起身,走出房間,凝視窗外,坐下,鏡頭保持着平視角度,5分鐘就這麼過去了。

接下來的3分鐘,依然是近乎固定的緩慢前推鏡頭,對準一排停着的汽車。

先是漫長的靜默,然後有汽車閃燈鳴笛,其餘車依次加入,然後又依次消停。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十分鐘,三個固定鏡頭,相信你仍然沒有明白這部叫作《記憶》的電影究竟講述着怎樣一個故事,也感受不到什麼懸念和期待感,你甚至為自己萌生睡意而略有自責。

别自責,很多人同你的感受差不多。

甚至導演阿彼察邦都說,看他的電影睡着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記憶》海報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但這好歹是第7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提名,獲得了評審團大獎,真的睡着過去似乎有點可惜。

這也很正常,戛納金棕榈獎偏愛的影片,都是這種看不懂情節也找不到線索的狀态。

從得過最佳影片的《楢山節考》《阿黛爾的生活》《永恒和一日》,日本的《東京物語》,到大陸的《霸王别姬》(陳凱歌)、《悲情城市》(侯孝賢)、《天邊一朵雲》(蔡明亮)。都曾經在戛納電影節中深受追捧。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悲情城市》劇照

其實稍微抛棄掉有關類型電影的習慣期待,抱持着欣賞藝術的心态進入《記憶》,嘗試着領略這份含混的美感,也許反而可以收獲别樣的體驗。

在此,我們就來做一番分析,争取為這次散漫的觀影曆程提供一些趣味。

01. 類型:自成一派的“反叙事”

觀看阿彼察邦的《記憶》,之是以會覺得沉悶,是因為影片并不符合我們對電影的習慣認知。

我們熟悉的電影模式,是故事緊湊、節奏明快、人物鮮明,迅速将觀衆代入其中,并以充足的懸念引導觀衆的注意力,沉浸于影片講述的故事,進而體驗到超越日常的緊張、刺激,或是豐富絢爛。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這種模式最早源自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的“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戲叙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晝夜)之内,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

後來經不斷實踐和深化,出現了更多符合現代電影的藝術理論。

比如希區柯克的“炸彈理論”,三個人玩牌,不知道桌下有一枚炸彈,首先将“炸彈”告知觀衆,觀衆就會時刻關心着炸彈何時爆炸。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還有現代編劇理論中的“起承轉合”“人物弧光”“故事三角”“叙事結構”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理論都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将觀衆的注意力引導至重要情節并牢牢抓住,直到影片結束。

過程中還可能需要通過轉折和懸疑破解,來實作情緒的推高與最終的滿足。

可是,任何理論都不能囊括所有的社會現象,何況是“文無定論”的藝術理論?

于是,不斷有創作者質疑這些戲劇理論的作用,他們提出經典叙事理論的三點缺陷。

一是抓住觀衆注意力,實際上是為人類提供瞬間滿足,而越是快速獲得的滿足,也就越快被厭棄。

近年來,曾經風靡一時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引不起什麼強烈反響,正是因為他們提供的感官刺激正在被觀衆們厭倦和抛棄;

二是套路且工業化的電影創作,過分關注人類共性,而忽略了自然世界的豐富與每個人的獨特個性。

比如我們看慣了大片中的超級英雄、正邪對立,以及科幻世界中的打打殺殺,就可能忽略現實世界的豐沛、含混,以及每個人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價值判斷。

三是過于“典型化”的創作技巧,将人過分工具化,失去了人類的靈性與自由。

同時還導緻電影藝術不再是尊重觀衆真實體驗的優秀藝術,而完全變成了引導、觀賞、體驗、回歸的刻闆流程。電影完全虛構架空,成為滿足幻想的麻醉劑,而不是貼近現實,體察内心的旁觀者。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西遊》(蔡明亮)

一部分導演開始“反叛”,他們拒絕遵從“三一律”,拒絕将人物“典型化”,将故事“架構化”。甚至放棄經典的“蒙太奇理論”,放棄快速切換鏡頭和剪輯,也不再主動聚焦于故事和關鍵人物,而是将鏡頭固定,讓角色像日常生活一般在鏡頭中發呆、靜坐或是慢走,故事、情緒、氛圍、線索,以及懸念(如果有的話),都需要觀衆自行去鏡頭中尋找。

除此之外,導演們還會用到聲音、符号、風景、隐喻等各種方式來推動影片,帶給觀衆更多思索和解讀的可能性。

這一類為了反抗類型化的電影作品,組成了“反叙事”電影類型。

而我們看到的這部《記憶》,正是“反叙事”類型電影中的最新作品。

02.作品:豐沛細節觀照内心

說了一通理論,有必要看看導演們具體怎麼“反叙事”。

回到《記憶》,導演阿彼察邦是來自泰國的獨立電影人,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畢業後,他就一直從事着拍攝工作。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他在2002年完成的《祝福》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特别關注單元獎;

2004年的《熱帶疾病》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

阿彼察邦的多點散漫叙事風格,可以讓我們很快想起伯格曼、戈達爾、小津安二郎,以及台灣新浪潮的三駕馬車(侯孝賢、蔡明亮、楊德昌)。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導演隻是反對“類型化叙事”,而不是反對故事,他們同樣要用電影來講故事。

這部《記憶》,也有其内在的故事。

女主角傑西卡總是聽見莫名的巨響,這嚴重影響了她的睡眠和正常生活,于是她通過探望生病的姐妹,結識了研究人類遺骸的考古學家艾格尼斯,考古學家又向她引薦了錄音師埃爾南,接着還探訪了心理醫生。

然而種種努力都于事無補,幻聽中的巨響依然纏繞着傑西卡,身邊的現實世界越發變得神秘而怪異,之前的埃爾南突然人間蒸發,旁人也從未見過。

直到某一天,傑西卡被考古學家邀請至一個小鎮參觀考古現場,她獨自在河邊漫步,遇上了另一位年邁的男人,他的名字也叫埃爾南。

男人與她做了一番對談,并向她展示了自己形同死亡的“瞬間入睡”絕技,當兩人搭上手臂神交時,所有的聲音都湧了出來,而傑西卡也終于明白了自己的幻聽究竟來源于何處。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看上去蠻為曲折有趣的故事,為什麼在觀影時體會不到呢?

那是因為導演的目的,正是不要讓我們太過關注情節。

其中的故事線索和情節,基本都被隐含在角色的對話或行動中(比如傑西卡喪偶這樣的重要細節),很多角色名字和情節走向,其實都要靠體會乃至過後的補課方能明白。

大量的時間裡,我們隻能依托導演的固定鏡頭,看着人們漫無目的地對坐、放空、舞蹈,甚至睡着;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還有更多的空鏡頭,對準森林、原野、街巷、河流或是天空,仿佛不經意按下了攝像鍵。所有的參與者:導演、觀衆,鏡頭中或鏡頭外可能有的角色,都處于放空狀态,惟有時間在暗自流動,不差分毫。

弱化了叙事,模糊了角色,失去了懸念,降低了期待,那麼銀幕前的我們,又該關注什麼呢?

是的,我們可以從鏡頭的細節中,捕捉情緒、氛圍、哲思的流動,觀照人性的審視,以及角色、話題、裝置、場景背後所攜帶的所有資訊。

比如,情緒的轉換。傑西卡一直處于焦慮的狀态,她尋找着幻聽的真相,試圖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支點。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這與導演流離失所的人生狀态無比相似,他們都在尋找着情緒的出口。是年輕埃爾南的聲場嗎?是考古學家擺弄的人類遺骸嗎?是姐妹身處的繁雜世俗嗎?抑或是安于此處的本心?

小津安二郎同樣以固定鏡頭表達出角色情緒的流動,就像是一位旁觀者,看着房間内上演着家庭瑣事,通常是戀愛、婚姻、社交、工作、養老,平靜表象下,我們早已感受到内心的波濤洶湧。

為了紀念和緻敬小津,侯孝賢在《咖啡時光》中同樣沿用了此手法。半夜時分,失眠的女兒起床倒水,母親也起身陪伴女兒,然後,女兒告知了母親她未婚先孕的消息,同時說出了自己獨自撫養孩子的決定。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鏡頭安穩地注視着角色,女兒的輕聲細語,如同投進母親内心的一枚炮彈,情緒的起伏跌宕,也為這幅穩定構圖的家庭場景注入了張力。

比如,哲思的流動。在《記憶》中,每一段對話像是日常表達,同時又充滿着哲學層面的解讀可能。

和姐妹談起夢中的狗,被車撞傷,闖入家中,接受救助,狗是代表着兩人的婚姻危機?代表着可能闖入的厄運,或是孩子的替身?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和錄音師談起幻聽的聲響,來自混凝土球的實體,來自地心深處的力量,還是來自個人内心的叩問?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傑西卡獨自參觀畫展,在男體的素描前駐足,偷偷拍下衆人奔跑的圖像。是在暗示她的焦慮源于孤獨?源于情欲無法疏洩?還是對人類困境的過度思索?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當然還有最後一段,與老年埃爾南的對話神交,那完全是一段開放而廣闊的哲思漫遊,有關生存狀态,有關安放自我,有關對往事的追憶和梳理,以及如何自洽的深入探讨。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而以上提到的一切,都絕非是具象化的呈現,完全來自于角色之間形而上的探讨,經由觀者的思考和歸納,才顯示出必要的邏輯與主題。

在電影中,隻有散漫自由的對話,逼近日常卻又異于日常的場景,極為陌生化的電影畫面,和畫面及聲音之外,廣闊無垠的解讀空間。

伯格曼的《野草莓》《第七封印》,維姆·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安哲羅普洛斯《霧中風景》,以及楊德昌的大部分電影,其實都充盈着相似的哲思與詩意。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伯格曼《第七封印》

在這些作品中,畫面隻是表象,情節充滿留白,在叙事及色彩的空隙之中,才是哲學和詩意自由生發的空間,電影藝術的邊界與可能性,也在以上探索中獲得了深化及拓展。

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隐喻。

03.隐喻:随處預留解讀入口

專起一節來探讨“隐喻”,是因為這個詞對于“反叙事”電影,實在太過重要了。

《記憶》的隐喻散落在整部片子中,無論是場景、裝置、人物或是情節本身,都可以成為另外一組概念的指代或象征。

A.聲響

片名《記憶》本身就是一個隐喻的謎底。

它的“謎面”,正好是串聯全片的“聲響”線索。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影響傑西卡正常生活的那些幻聽聲音,它們全部源自于傑西卡的記憶,特别是孩童時制造痛苦和恐慌情緒的記憶片段。

當然,這個謎題要臨近片尾才被揭開。它也作為本片的“核心懸念”(麥格芬?)貫穿始終。

當“聲響”的源頭被探清,陰影和壓力也将消解,進而提供最終的滿足。

這構成了下一個隐喻。

B.飛船

當傑西卡洞穿記憶本質,壓力悄然而逝。

空曠靜寂的蒼翠深林中,一艘形同隕石的青黑飛船點火升空,朝着天際兀自飛去。

這艘飛船暗喻着什麼?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最淺顯的解讀自然是傑西卡的精神壓力,她的失眠、焦慮、痛苦和孤獨的情緒。

再深一層,是被流放的惶惑,被壓制的欲望,被抛離的失魂落魄。

又或者,飛船是不是人類精神的自我放逐,是後工業時代的人類宿命?畢竟它看上去又那麼像一艘核潛艇。

在《三峽好人》中,賈樟柯也曾讓一棟廢棄小樓點火騰空,像火箭那般白日飛升;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在《天邊一朵雲》中,蔡明亮則用一隻西瓜,不斷呈現着都市男女之間的渴求與疏離;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而《霧中風景》中的那隻巨手,被懸吊在城市和海水的上空,安哲又在喻示着什麼呢?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這是導演們提出的開放問題,有的略帶提示,有的沒有答案,導演隻是提出思路,或是給予觀者無限的解讀可能。

作為第九藝術的電影,如果失去了引導思考的功能,那麼更多的人都可能成為傑西卡,流離失所、心神不甯,讓自己的存在本身,也變成一個低落的隐喻。

C.傑西卡

片中的傑西卡由英國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飾演,她的冷豔與虛弱氣質完全契合了傑西卡的形象。

在影片的所有場景中,傑西卡都像是一位闖入者。她闖入女朋友的日常,闖入考古學家的研究所,闖入埃爾南的錄音師,也闖入老年埃爾南和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闖入者通常也是流放者,這正是對導演自身的一種隐喻。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拍完《幻夢墓園》後,阿彼察邦離開祖國,開始在全世界尋找更多的拍攝場景,最終确定在了哥倫比亞。那個不被關注的南美洲國家,讓這部《記憶》充滿着潮濕溫潤的草木氣息。

在異國他鄉,阿彼察邦自然也是一位闖入者,同時也是被流放的人(不管是被迫還是自我流放),他的生活習慣和思維邏輯常常與衆不同,他關注的宏大命題,譬如人類命運、個體情緒、記憶留存等主題,與周邊環境更是格格不入。

這也正是阿彼察邦内心的“飛船”,他的失眠,他的被放逐,他的同志取向,都成為傑西卡焦慮的源泉。

D.雨水及其他

還有太多可供解讀的細節和符号。

電影中不斷出現的雨水,包括畫面中的雨滴和環繞耳畔的雨聲。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這自然是南美洲常見的潮濕氣候。同時,它難道沒有暗示着情緒或煩惱的幹擾?世俗瑣細以及過往記憶總如雨水失控下落,像女朋友口中那條闖入的狗,幹擾我們的專注思維和平穩步調。

還有最終提供皈依的小鎮、房舍與河流,是不是阿彼察邦一直追尋的溫暖的家園?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包括實體層面的祖國和精神層面的故土。

還有遠古化石,傑西卡尋覓着記憶的源頭,而考古學家依憑着骨骼上面的年輪密碼,探尋着人類共有的過往記憶。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還有畫展、錄音室、研究所、樂隊排練、隧洞,他們都是導演的生活切片,但從另一方面,長時間的凝視與公共呈現,也為它們賦予了更多更深的隐喻内涵。

所有線索都等待着觀者自身的解讀與延展。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反叙事,長鏡頭,隐喻拉滿……解密戛納金棕榈的獲獎秘訣

我避開了“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後現代解構”之類的形而上詞彙,是想盡量貼合影片本身,而不飄升至理論學派的談論。因為《記憶》提供的影像及聲響本身,已經足夠我們自由舒展和徜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