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英雄:陳鏡湖,字印譚,筆名李鐵然。遼甯省建平縣福山鄉南京村人。中國共産黨員。革命期間,他參加了革命,并擔任中國共産黨熱河工業委員會主任和共産黨内蒙古特别委員會書記。遼甯省委早期革命活動家。

陳鏡湖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天津各界特别是學術界反應熱烈。5月中旬的一天,陳水扁在天津北路的高桌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這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個18歲的年輕人。
同年9月,周恩來在天津組織了"意識社團",不久之後,以直隸省第一中學學生為骨幹的"新生社團"成立,陳鏡虎成為社團的主要成員。次年4月,新學會出版了社會主義色彩的期刊《新生兒》,介紹新思想,推廣新思想。天津的進步社會得到了李大昭的關注和指導,随後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鏡虎會見了李大昭、于淑德等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先驅。1923年,陳光誠被李大昭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位遼甯黨員。
人民英雄紀念碑救濟 - 五四運動
1923年,中國共産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讨論中國共産黨的合作,并決定中國共産黨員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為了執行黨的決議,陳光誠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共産黨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主義為主要内容的宣言,開始了第一次共産主義合作。随後,全國大部分以共産黨員和國民黨為骨幹的改組或成立了國民黨各級部。
國民黨後,中國共産黨北部地區任命陳鏡虎到内蒙古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和軍事運輸工作,他的公開身份是馮玉祥西北軍宋哲源支部上司人。從此,陳鏡虎離開了學校生活,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
直接進入戰争的曆史圖檔
1924年,第二次直接戰争爆發。以李大昭為首的中國共産黨北區委員會決定采取聯合國民軍戰略,打倒段玉瑞和方軍閥,派共産黨員到國民軍開展軍事行動,錄影機建立了一支由共産黨直接控制的軍隊。就這樣,熱河人民軍司令員陳鏡虎親自回到家鄉建平縣,動員群衆,擴大民軍隊伍。他在建平街上司了兩個月的部,招募了30多名騎兵。駐軍期間,繁忙的陳鏡湖沒有時間照顧家。有一次,他帶領部經過葉白壽鎮,這裡離家隻有5公裡,陳鏡湖也沒能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但受托人給家人發了一條資訊。
在軍隊中,陳鏡虎經常教導士兵"不打擾人民,不傷害人民,為勤勞的群衆服務",他也吃和士兵一樣的飯菜,按規定支付飯菜。"為勤勞群衆服務",這樣的觀念,其實早在陳鏡湖不參加革命的時候就已經根植于他的腦海裡。他的妻子陳庚回憶說,在他上高中的時候,陳鏡虎經常在寒暑假去農村推廣新的想法和想法。他勸告他的女兒和姐妹們不要纏繞腳,他勸她們和村裡的年輕婦女放開她們糾纏在一起的腳。他還阻止侄子買地,說:"未來的土地和房地産都歸大家所有,勤勞的群衆将成為國家的主人。"
随着大革命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把黨的思想貫徹到人民群衆中去,中國共産黨北區委員會決定在内蒙古成立一個群衆組織——工農大盟。1925年冬,内蒙古工農軍聯代表大會在張家口召開,大會宣布正式成立内蒙古工農軍聯,組成盟中央,李大昭任書記,趙世炎,韓林甫任副書記,陳鏡虎,鄭玉利, 賈大榮、紀亞泰、李玉芝、王忠義、張志并列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白色恐怖之後,内蒙古共産黨特别委員會被摧毀。陳鏡虎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1930年6月,陳鏡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直接去蘇聯尋找共産國際!就這樣,他和另一位黨員劉剛一起,穿越外蒙古,穿越沙漠,越過草原,跋涉艱苦,最後在蘇聯與共産國際取得了聯系。不久之後,陳光誠回到中國,負責重組共産黨的内蒙古特别委員會,并擔任臨時書記。
9月18日之後,日本因"不抵抗"政策的影響而入侵。1933年3月,熱河省全部淪陷。内蒙古共産黨專委會從熱河調到張家口。陳鏡虎參與組建了"紮哈爾人民抗日盟軍",并擔任過抗日盟軍。5月,日軍向察哈爾中心進軍,陳光誠日夜不停地組織抗日盟軍。
5月12日,陳鏡湖由抗日聯軍司令員馮玉祥派出,率領參謀朱躍元和保安乘車前往張北縣地區檢查抗日武裝。穿過桉樹光束,遭到反動民團的伏擊,陳鏡虎受重傷身亡。在他去世之前,他告訴守衛:"我流血太多,無法生存。死後,你迅速将情況報告給張大鼻子(高慶石)和王輝(王月亭,惠士如),向中央政府報告。"
陳鏡湖烈士陵的照片。今年3月,被列入遼甯省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革命文物)
陳死後,由于當時複雜的環境,他被家鄉的親戚朋友誤認為是軍閥。直到半個世紀後的1981年,《漫漫漫長路——我的革命向導陳鏡湖》的作者、内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前副主任王一郎才看到了儲存了半個多世紀的陳家照片。老黨員淚流滿面,仿佛舊時光重新出現在他眼前。文章發表後,陳鏡虎作為黨早期革命領袖的真實身份,終于可以公開了。
(負責編輯:陳曉軒)
資料來源:Sheny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