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GC時代,設計軟體應該做什麼?丨AIGC X 企業服務

作者:ToB深度觀察
AIGC時代,設計軟體應該做什麼?丨AIGC X 企業服務

AI會颠覆ToB軟體嗎?

這是近期「ToB行業頭條」在采訪ToB創業者時讨論度最高的一個問題。

創業者們在思考如何利用這個颠覆性機會建構新的護城河,但現實情況卻是,當下的生成式AI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與ToB軟體/産業的結合更是一個需要被反複論證疊代的過程。

為此「ToB行業頭條」推出【AIGCx企業服務】系列專題,希望通過分享一線創業者們今時今日對AI的思考與判斷,找到「AI将如何颠覆ToB軟體」這個終極命題的答案。

出品|ToB行業頭條(wwwqifu)

采訪對象|即時設計 黎嘉甯

作者|樊航

當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AI繪畫工具橫空出世之時,引發全民參與并引起廣泛讨論,一時間“設計師面臨淘汰、AI将吞噬軟體”的言論甚嚣塵上,這也是「ToB行業頭條」與國内線上協作設計工具即時設計進行深入探讨的原因。

“設計類工具涉及範圍廣泛,AIGC類的工具出現對原畫設計、插畫設計等影響較大,但當下對UI設計、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影響并不明顯。不過設計工具與AIGC的融合已經成為業内共識”,即時設計戰略負責人黎嘉甯向「ToB行業頭條」給出了他的判斷。

随着AIGC時代的到來,即時設計選擇積極擁抱AIGC,并采取兩種政策并線進行,一是強化基本盤,用AI為即時現有的UI設計工具場景做功能增強,提升産品體驗;二是在設計場景裡做橫向和縱向地延展,滿足從前受限于底層技術而未被滿足的更豐富的設計需求。

以下為采訪原文,經「ToB行業頭條」編輯整理:

01

AIGC對于設計類工具是軍備競賽

長期或将出現改變格局新物種

ToB行業頭條:當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工具出來,以及包括後來 ChatGPT 問世的時候,外界會認為首先受到沖擊的是設計類工具,您當時是什麼樣的感受?會認為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嗎?

黎嘉甯:初次體驗的整體感受和大家是一緻的,使用效果是非常驚豔的,超出了過去對AI的認知。

但我們針對不同設計場景再細化來看,AIGC的影響程度還是有差異的。AIGC對一些偏創意和藝術類的設計影響較大一些,比如原畫設計、插畫設計類的領域。但設計類工具很廣,強調規範化、精細化、功能化的UI設計、晶片設計、工業設計受到的影響暫時就小一些。

對于即時設計而言,應該是機遇與威脅并存。AI是面向所有企業的新能力,大家都平等的具備了使用新技術的機會。即時設計在設計軟體賽道處于中間位置,可以利用新技術來追趕Figma這樣的前輩企業。但也會有新的設計工具利用Ai來追趕即時設計。

ToB行業頭條:我們知道,過去像即時設計包括同類軟體突出重圍的重要基石是從“本地軟體”到“雲端協作”,那麼當此時AIGC時代來臨的時候,它仍然是設計類工具突圍的催化劑嗎?那它的挑戰在哪?

黎嘉甯:首先雲端協作類設計工具是時代發展催生出的必然産物,它帶來的是軟體工具賽道的結構性變遷。但在10年前這并不是一個共識,故而第一批意識到這一發展趨勢的企業(比如Figma)就獲得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但今天我們讨論的AIGC,是在很短時間内迅速得到全行業共識的機會,是一張明牌,是設計類工具的必選項。挑戰就是從業企業都不太會有“提前意識到這一趨勢”的視窗期。

ToB行業頭條:在整個線上協同設計賽道,友商們也不會缺席這場AIGC浪潮,在您看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對行業來說,是一場正常的軍備更新比拼還是有可能改變行業格局的比賽?

黎嘉甯:當下的階段看,多數公司在軍備競賽,但長期來看會湧現出改變行業格局的新物種。

軍備競賽發生在強化基本盤的場景。我們推出更智能的産品和功能後,友商也很可能跟進。最終消費者受益很大,但從業企業之間的格局不會有顯著變化。

更有想象力的是延展探索的場景,是過去沒有AIGC能力,就無法去涉足的一些場景、無法被滿足的一些需求。這些場景和需求,依靠新技術從不可能變為可能,成本從無法接受變為忽略不計。

改變未來格局的機會可能都來自這些新的場景和需求,企業在競争時比拼的是對這種新場景和需求的判斷能力、産品Sense。

ToB行業頭條:如果真像您之前所言,技術上的融合使用同行在一段時間内都能實作,那在這個領域,真正比拼的是什麼?

黎嘉甯:在強化基本盤的場景中,我們給産品賦以AI的能力的過程就像标準的SaaS産品功能疊代一樣,是不願意向使用者額外收取費用的。雖然沒有帶來直接的商業收益,但是它能夠提高我們的産品力,讓使用者享受到更高的産品價值并受益。這裡比拼的是哪個産品能最快最好的把新的AI能力傳遞給使用者,進而獲得更好口碑、更多使用者、更高付費率。

我一直認為,應用軟體的壁壘通常不在技術本身,而是來自企業長期投入積累的客戶了解、管理經驗、人才儲備、産品功能完整度、銷售管道、品牌等。

02

AIGC之于即時設計

始于UI,不局限于UI

ToB行業頭條:之前您在演講時談到,“作為設計軟體,我們的本質是要做技術和需求場景之間黏合劑”,我們應該如何去了解這句話?

黎嘉甯:大模型的底層技術對多數人而言太遙遠了,不同使用者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使用這一技術。

比如程式員需要源代碼、需要自己能進一步修改、能部署到自己的伺服器上;設計人員需要進行圖檔生成、二次修改等一系列設計工具;但作為普通消費者,可能隻需要類似美圖秀秀一鍵美顔這類直接的功能,而這裡程式員、設計師、普通消費者用到的其實是同一技術。

技術像菜園子裡的菜,使用者不能直接吃生菜,吃的是端上桌的做好的菜。技術就是各種不同的烹饪原材料,即時設計需要根據使用者的口味,把合适的技術加工成使用者喜歡的菜肴(産品)。

ToB行業頭條:最近半年,各垂直領域在相繼對外釋出其“SaaS+AI”結合的應用場景落地實踐,我們也觀察到,即時設計最新上線了“即時AI”,目前公司是做了哪些應用場景的初步探索?

黎嘉甯:針對UI設計場景,目前上線了文本控制生成移動端和Web端UI設計稿的産品“即時AI”、文生圖産品“即時AI靈感”、一鍵應用建立産品“即時上線”等,此外我們還有多款延展性的産品在開發和測試中。

在「ToB行業頭條」與即時設計交流之時,由即時設計推出的AI類産品“即時AI”已經正式開放了一個月,這也是全球首款開放的人工智能UI設計工具。

該産品在3月一經推出,便收獲業内超10W使用者的内測申請,僅一個月的内測時間便産生了數百萬條生産結果,整體生産能力已經達到初級設計師水準。

同時,基于即時設計新功能即時上線,AI所生成的UI設計稿還可以一鍵釋出為線上網頁。

ToB行業頭條:哪些能力是即時設計以前做不到的,從長期來看,在這個機會裡面還有哪些是有可能去做的?

黎嘉甯:包括像文生圖、文生設計稿等能力以前都是不具備或者需要高昂的成本去實作的。

比如過去⾄少要花很久才能完成原型設計稿,⽽且還需要 UI 設計師和産品經理合作實作,現在通過關鍵詞的文字描述,就⽣成⼀款 App 的原型設計稿,大大節省使用者的時間和成本。

從長期來看,提升AI的生成水準,從初級設計師到進階設計師,從單頁生成到全套生成,從單場景到多場景,最終生成“拿來就用”的結果;擴充新的使用者群,滿足更多人群的設計需求,從專業設計師到産品經理、前端後端,甚至是不懂網際網路的人群。新的場景和新的人群都會帶來新的機會。

ToB行業頭條:即時設計如何将與AIGC的結合探索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黎嘉甯:我們不把單獨能⼒作為單點給⽤戶,⽽是針對場景把這些能⼒做有機整合。我們是有⼀段标準三段論⽅法論,我們把所有的産品和技術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實驗室階段,做海量技術和産品能力積累。即時設計在去年成立了AI實驗室,人員構成主要是技術專家和産品經理。這個團隊的目标隻有一個——深刻了解各類AI技術的效果和能力邊界。

二是共創階段,做技術和産品能力的組合,形成解決方案。這個階段的重任是将單點的技術和産品進行有機組合,将Apple和Pen組成ApplePen,針對不同需求場景形成解決方案。我們在幾周前正式推出了AI共創計劃,希望更多的産業夥伴加入我們。

三是落地階段,關鍵在于将解決方案産品化。即時設計已經陸續在AI for UI的領域推出了文生可編輯UI設計稿(即時AI),結合即時設計Design to code能力實作的設計稿一鍵釋出為線上網頁(即時上線),以及繪畫應用(即時AI靈感),在不遠的将來還将有更多。

ToB行業頭條:在商業機會的思考上,AIGC的出現,會給即時設計帶來哪些商業上的增長?

黎嘉甯:我們可以分為短中長三個周期來看,短期來看,目前即時設計推出的AI類産品已經得到很多正向回報,個人使用者和企業使用者的新增數量、活躍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中期來看,整個AI産品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肯定是需要根據使用者回報進一步疊代,将技術轉化為産品力,最終将使用者體驗再上一個台階,進而提高使用者對即時設計的認可度、口碑以及付費。

長期來看,有一點偏探索性質,用AI技術探索更多場景、覆寫更多的設計人群,當然不會局限于在UI設計領域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即時設計的新機會和新的增長點。

03

AI之于使用者

設計師将擴大為設計人群

設計作品将擴大為設計需求

ToB行業頭條:我們都知道,設計工具類領域是一個經常與使用者互動的領域,不論是與各個設計師之間還是開源社群的使用者都有很直接的交流和溝通,對即時設計的客戶而言,在初體驗即時AI的時候,你們得到哪些回報?

黎嘉甯:最多的回報是“Wow”,使用者認為效果和能力是驚豔的。使用者也會有更進一步的需求,主要包括:

(1)産品功能深度的進一步需求:個性化、定制化風格;支援基于AI的智能修改;生成代碼以及直接生成Demo;生成的設計稿之間應當具備邏輯資訊等。

(2)另一類是産品易用度的需求:包括新手引導、關鍵詞詞庫提供等。

(3)産品更易用(更傻瓜)的需求:AI給出設計建議、産品文檔直接轉為設計稿、把流程圖變成産品文檔等。

ToB行業頭條:客戶會更在意産品加了這類能力嗎?還是體驗并不深刻?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例子嗎?

黎嘉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頭部車企的設計師,以往工作中,在項目立項給老闆做彙報時,需要将想法通過口述、文字、釋義性草圖來傳遞,即使這樣也常會出現需求表達不清的問題。

在使用AI生圖能力之後,可以非常直覺地将想法轉化為高精度圖像,實作資訊高效傳達,更便于公司決策。一個接近終版的直覺場景和初期構想草圖帶來的内部信任度和期待度完全不一樣。

ToB行業頭條:從客群上來看,面向C端和面向B端的兩類客群在需求使用上會不會出現不同?應該如何調節?

黎嘉甯:本質上沒有太多差別,面向C端的基礎功能B端都應當具備。不同點在于C端更強調易用、幫助解決個人工作問題,B端在此之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内容安全、滿足企業設計規範、管理需求和工作流程。

ToB行業頭條:從長期來看,加持AICG技術後的設計工具,在未來會給使用者帶來何種體驗?您可以展望一下。

黎嘉甯:“設計師”将擴大為“設計人群”,“設計作品”将擴大為“設計需求”。

AIGC讓更多人低門檻的獲得了設計能力,這是非常直覺的,此外,這個世界上設計需求的體量是遠遠大于設計作品的體量的。原本受限于成本、資源、技術,有大量的低商業價值設計需求是被認為不值得而直接忽視的。

當滿足基礎的設計需求所需成本降低到忽略不計,設計的産能提高到無限大的時候,這部分被埋沒的需求将得到充分滿足。

比如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難以實作的最大障礙是“工廠與消費者語言不通”,這個不通的關鍵環節往往就是設計。如果每個人都具備直覺的設計表達能力,那可能不是簡單的改變設計行業的事了,更大的可能是直接改變整個消費品行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