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技術架構》讀後感

這段時間很迷微信,難得中國人能弄出個不錯的IT産品出來,網上關于張小龍先生已經被所謂“神化”的聲音不絕于耳,實際看下來這些聲音沒幾個戳中要點的幹貨,不免讓人覺得酸葡萄。

過年在家看了據說是張小龍的講産品的PPT,不知真假,但從裡面可以看出作者的産品境界已經高于國内大部分常見的産品經理這個職位上的人一大截。今天又看了騰訊大課堂裡面這位周颢先生講微信架構的視訊,可以對照一下一位網友對該視訊講述要點的摘錄一億使用者增長背後的架構。雖然視訊是2010年的了,現在使用者量早就是原來的好幾倍了,架構肯定更比當時複雜許多,但對我這個一直做企業應用的人來說還是有不少收獲。下面談談我的看法吧:

整個演講是圍繞微信架構技術的四個複雜點:協定、容災、輕重、監控。

       協定是指終端與接入伺服器之間資料交換的協定,終端的種類繁多怎麼統一我沒想過,即使原來的有一個業界标準的協定肯定也需要進行改造,以達到通信的資料量最小,解決移動中連接配接網絡時網速不穩定,還有當時中移動搞出個什麼CMNET、CMWAP的概念(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等等各種坑爹,應該是坑程式員的問題。

       容災裡主要提的是存儲層的容災,這裡面我隻知道個CAP理論,裡面還有算法的考慮。以前知道搞計算機隻有碰到了算法之類的事情才算是在搞計算機“科學”,問題研究越深越發現原來是個數學問題,工作這麼多年,早遠離了這些深奧的公式了

《微信技術架構》讀後感

       輕重倒是個可以借鑒的思路,做網際網路産品的終端都應該借鑒借鑒這個,否則出點小問題就要使用者更新你的軟體,煩都被你煩死了。這也展現了微信一直宣揚的極簡的理念。簡單指的是對使用者操作來說,背後不管多麼複雜,面向使用者的就是那麼幾個按鈕、動作。

       監控與統計的分開我第一次聽到,确實,監控應該有與應用相同的功能要求,對于數億級使用者的這麼個海量系統來說,隻有精準的監控才能快速有效的做出響應,甚至是先于使用者感覺的問題預判。

針對這四點共講了一個小時多一點,已經很精練了,我在想要是我來搞這個系統這四點問題如何解決?每一點可都是一個龐大的課題,換我會不會提出分而治之的解決系統複雜度的思路?從過往自己的經驗,更喜歡或者說習慣的是一種統一起來考慮問題的思路,希望找到一把屠龍刀,最終所有問題循着這把刀全部解決,還解決的幹淨利落,隻有設計出這樣的系統才算漂亮的,牛逼的。現在想來這思路絕對不适合做網際網路應用,靈活的風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還是前段時間說的那句話,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問題意識,能提出了真正的問題,後面的事情才能順的下來,這也就是“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的意思吧。可,究竟幾個人能實作這頓悟似的“驚險一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