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金融業已成為外資超級提款機

  “引進戰略投資者”,卻将中國幾乎所有的重要銀行的大量股權以低得驚人的“價格”“賣”給了外國的私營大企業,實際上是将中國人民的上萬億元财産白白送給了外國的資本 家。

中央民族大學證券研究所主任張宏良教授2007年8月19日的文章“中國的證券監管與經濟安全”一文,對中國各大銀行出售股權給外資企業所造成的中國人民的财産損失作了一 個初步的統計。  

  

  “銀行資産流失統計

  

  1.中國工商銀行: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 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淨賺2460億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 界罕見。

  

  2.中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币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後,按照 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淨賺2419億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興業銀行:2006年,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後,股價達到37元多,三家外 資公司淨賺370億。根據2007年2月12日《參考消息》報道,以後每年都有300%以上回報。該銀行上市募集資金共159.95億,等于全部送給了三家外資公司。該銀 行國内發行價格每股15.98(元),吸引的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1610億。

  

  4.深圳發展銀行: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 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将達到1000億元。而新橋集團本身就是莊家,根本不是銀行,如何能改善我國銀行治理結構?況且整個銀行都被美國人拿走 了,即便改善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5.華夏銀行: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财團将出資26億元人民币,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 格4.5元,現在近14元,淨賺56億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銀行,實際 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中國交通銀行:彙豐銀行(彙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 超過10港元,淨賺近800多億,07年國内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将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别斥資25億美元和14.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0.94元港币。發行價格2.35元港币 ,最高市價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淨賺1300多億港币。

  

  8.浦東發展銀行: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并且協定規定日後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

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38元,花旗淨賺62億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将賺取62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币)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約3. 72元,目前該股已達12元多,加上兩年送配,市值已達50億元,淨賺約40億。

  

  (上述交易低價轉讓外資淨賺約9200多億,加上廣發行,損失超過1萬億人民币,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轉讓的損失,再加上已經全部完成合資的等待上市的幾十家 地方銀行,未來損失将越來越驚人)

  

  10.廣東發展銀行: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産、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 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系,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并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 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範疇。

  

  11.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另外,2005年挂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宣布,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 為其第二大股東。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 或控制。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彙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彙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 億人民币投資平安;平安集團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截至2006年6月30日 ,集團總資産為人民币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币381.04億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币,A股5500億人民币。

  

  13.新華人壽:新華人壽即将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但實際上,目前新 華人壽的實際控制者是東方集團,由于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别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 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這是為寫《中國銀行已成為外資超級提款機》專門調查統計的資料,當時在統計過程中忍不住直流淚,我們并沒有發生戰争,更沒有戰敗要進行賠款,可是上述損失如同戰敗賠 款那樣讓國人痛心。上述廉價賣給外資的銀行股,無一不是遠遠低于市場價格,最低的如興業銀行甚至不到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僅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交 通銀行四家損失就超過7500億元,僅2006年一年銀行股賤賣損失就超過6千億元,整個銀行金融領域能統計到的損失就超過萬億。可能大家感覺這些數字很枯燥,我們對比一 下大家就會感覺到這些數字的含義了,根據國務院醫改調查小組組長葛延風講,解決全國的醫療問題每年6800個億就夠了,可是僅僅幾家銀行就把全國的醫療費用送給了外資”。

 發人深省九個現象

一、低價大量出口煤碳給日本,還修專用碼頭,搞得現在自己短缺,煤價漲,到處停電。

二、不買自己的東北大豆,偏要大量進口美國的,搞得現在國内失去定價權,隻有買國外高價的了,反正菜油價月月漲,老百姓買單。

三、大煉鋼鐵,不怕犧牲環境,卻大量低價出口鋼材,高價進口,人家一漲價就是17%以上的鐵礦石,甘當吃灰的搬運工。

四、股票十幾元發行給國人,開盤46元套人,卻1元,2元買給外國人, 拉到5元,10元,再去叫國人買回來,讓老外笑着邊數錢邊誇中國人好。

五、大量工廠開在沿海,賺的都是低薪勞工的血汗錢,好不容易賣出了1000萬件襯衣,賺了1億,卻得再加9億,去買回一架波音飛機。

六、國内好公司的股權,偏偏要低價賣給老外,讓人家來控股,還美曰招商引資,國際合作,但中國人拿着美元跑出去,買一兩個破産的外國公司,人家還不準賣,說影響國家安全。

七、 股市漲了,有風險,要加印花稅,搞的中國的印花稅之高全球都知名,但股市跌了,卻沒人來吭聲了,難道股市大跌沒風險?不應該降稅?

八、出口的食品,是選了又選,安全性很高,便宜不說,還得天天面對老外的懷疑和指責.

評: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外國人比對本國人好的國家!是以全世界的混混都愛來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