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正道滄桑,她亦奮力向前 --讀《李清照傳》有感

有一次陪小孩晨讀,朗誦詩歌,讀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是1129年,李清照在蕪湖的烏江縣觸景生情,有感而作的。這首詩寫得大氣磅礴,卻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實在讓人感歎。這也讓我産生了些許疑問:李清照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過怎樣的經曆?她為何能夠在曆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帶着這些疑問,我閱讀了《李清照傳》(林希美著)一書,算是對李清照其人其事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縱觀中國的古代曆史,李清照的文學成就,在女詞人中一騎絕塵,在所有的詞人中也是名列前茅。那麼,是什麼樣的環境成就了李清照呢?這還得從她的家庭環境談起。

人世正道滄桑,她亦奮力向前 --讀《李清照傳》有感

出身書香門第

1084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在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她的父親叫李格非,是一名進士,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李清照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已經年過四十。

1091年,李格非入職做官,并得到了蘇轼的賞識,成為了他的學生。李清照出生沒多久,她的生母就去世了,好在繼母王氏知書達理、文學修養極高,并且視李清照為己出,并承擔起了照顧李清照的所有責任。

在父親的榜樣力量下,在書香門第的熏陶下,在繼母王氏的悉心照顧下,李清照自小就獲得了很好的教育,有極好的文學底子。書中記載,李清照在三四歲時,其智力就已經超過了八九歲的堂兄。

在少年時,李清照基本上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她遊覽了山東境内的許多壯麗河山,偶爾也會趁着興緻劃着小船飲酒作詩。父親看了她寫的小詩,暗中被她的才華所折服,心想自己的女兒長大之後必然才華橫溢,成就一翻事業。

成家立業

由于李格非在京城做官,想念自己的家人,是以便讓王氏帶着李清照和兒子李迒到京城去和他團聚。

當時北宋的都城是開封,又稱汴梁,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很多名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李清照來到京城之後,被眼前各種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如魚得水,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詞。

不過,她在京城最大的收獲卻是認識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一個平常的日子,李清照随父親來到了京城的相國寺,這裡是燒香拜佛之地。突然之間,她被一名男子所吸引。這名男子名叫趙明誠,他相貌出衆、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算是一位青年才俊。而且趙明誠的家世也十分顯赫,其父親趙挺之是當時的禮部侍郎,從三品,後面還做過宰相。從此之後,趙明誠便時常出現在李清照的夢中。令李清照想不到的是,趙明誠對她也是仰慕已久,也被她的才華和氣質所吸引。

經過了種種的波折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1101年,李清照和趙明誠結為伉俪。他們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在當時也被傳為佳話。結婚那一年,李清照十八歲,趙明誠二十一歲。

雖然他們已經結婚,但由于趙明誠是太學生,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請假回家,與家人團聚。獨自在家的時間裡,李清照也通過作詩作詞來打發時間,寫出了很多流傳後世的好詩詞。

漂泊不定的中年

趙明誠是一名金石學家,喜歡收藏金石碑刻和古董字畫。雖然他們的家世都不錯,但要購買那些奇珍異石、名畫名字,還是顯得囊中羞澀、力不從心。是以,他們婚後的生活并不寬裕,時常通過典當衣物來購買想要收藏的字畫、碑刻和古董。即便如此,他們隻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文物,也能把玩半天,互相吟詩作樂,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忘得幹幹淨淨。

雖然有了幸福的家庭,但趙明誠還是向往官場的生活。他為了自己的錦繡前程、一紙功名,離開了李清照,去到不同的地方任職。是以,在成家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裡,李清照都是獨自一人生活,她在這些時間裡也寫出了大量的千古名篇。

李家和趙家雖已聯姻,但兩家政見不同,是以在生活中也有諸多的不便。為了避免給自己的丈夫引來麻煩,李清照有相當長的時間遠離京城,在自己的老家陪着年邁的父親生活。直到趙明誠的父親在政治鬥争中失敗,生病去世之後,李清照才再次和丈夫團聚,一起隐居到了青州。

他們在青州待了十年,這段時間應該是李清照婚後最快樂的時光。外面的風風雨雨都和他們無關,他們隻管吟詩作賦、品評古董文物,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趙明誠的心仍然向着官場,不希望永遠過這種隐居的生活。1120年,趙明誠被任命為萊州太守,他期望建功立業,便離開李清照去上任了。雖說在第二年八月,李清照到萊州和丈夫團聚了,但丈夫的心思已經放到了做官上,李清照的孤獨感并未較少。

1126年,金兵攻陷汴梁。随後金人在1127年廢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的不幸也影響到了普通人的家庭生活。自1119年至1125年,趙明誠先後在萊州和淄州任職,并受戰亂影響于1128年來到了江甯任知府。

由于長期奔波,趙明誠最終于1129年在建康(今南京)病逝,終年49歲。在經曆了長時間的悲痛之後,李清照決定繼續上路,去完成丈夫生前未完成的事業。

孤寂潦倒的晚年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為了保護好古籍文物,可謂是嘔心瀝血。她明白,這些古籍文物是丈夫生前的摯愛,自己一定要保護好它們。但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李清照一個弱女子能夠做的事情是非常少的。是以,每換到一個地方,這些古籍文物就要少很多。

常年的勞累還是壓垮了李清照,她生了重病,心中苦悶無人可傾訴。這個時候,一個叫做張汝舟的人頻頻向她示好,還經常來照顧她,她的弟弟李迒便決定将自己的姐姐托付給這個人。但是,不久之後,張汝舟的真實面目就暴露了出來,他的所作所為隻是為了得到李清照攜帶的書畫文物。在看清了張汝舟的嘴臉之後,李清照毅然解除了和他的婚姻關系,并将他的罪行公開,讓他得到了應有懲罰。

在經曆了張汝舟的事情之後,李清照便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整理《金石錄》的工作上。1134年八月,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的整理工作。這本書是中國研究金石目錄裡最早的專著之一,參考價值極高。這項工作的完成,也算是了結了趙明誠生前的一個重要心願。

随着戰事的加劇,李清照繼續過着避難的生活,她先後到過金華、杭州(當時叫做臨安)等地,并最終在杭州生活到了生命的最後。

晚年的李清照是孤寂的,她時常想起趙明誠,想起他們一起把玩、欣賞古董文物并吟詩作賦時的情景。可惜,他們再也回不去了。1151年,李清照于杭州西湖的一個庭院中去世,終年六十八歲。漂泊一生、曆經苦難的女詞人最終埋骨于西湖,終得安息。

結束語

在李清照生活的時代,世人就已經對她做出了很高的評價。《菌閣瑣談》中說:“易安倜傥,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碧雞漫志》中說:“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

李清照是一個偉大的人,她寫出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詩詞、整理完成了《金石錄》,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突破了社會禁锢,為後世之人樹立了不斷突破自我、不怕艱難困苦的好榜樣。

李清照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她淡泊名利,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希望能夠和自己愛的人永遠生活在一起。她心地善良、嫉惡如仇,隻求能夠平安度過一生。

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各種事情,但是我們要像李清照一樣,學會校正自己的主線、學會讓内心更加的堅強,我們要讓自己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努力,做生活的主角。

最後,我用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來結束本文: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