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嘗到貿易甜頭,德政黨主席訪華,德對華态度變化

作者:主持人劉小唯

此前德國内部一度出現要和中國脫鈎,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言論,但是近期德國政商界對華态度卻發生了明顯變化,不斷有德國官員訪華,一些大型德企的CEO也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認可。

這種轉變從何而來?我們或許能從近期公開的一份資料中找到答案。據環球時報6月6日報道稱,4 月,德國出口出人意料地增長,尤其是向中國出售了更多商品。德國對中國出口環比增長10.1%至85億歐元。之是以用出乎意料來形容,是因為在3月的時候德國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環比都有所下降,本以為這種頹勢會延續下去,但沒想到德國出口額在4月卻迎來了增長,外媒認為,部分原因和中國疫情後逐漸開放,增加進口德國商品有關。

德國嘗到貿易甜頭,德政黨主席訪華,德對華态度變化

是以德國在嘗到甜頭的情況下,對中國的态度很難不做出改變。據環球時報,6月7日報道稱,6月5日德國社會民主黨聯合主席克林貝爾率代表團開始通路中國。德媒稱,這是“社民黨外交政策調整的一部分”。德媒認為克林貝爾此次來華目的一方面在于總理朔爾茨及其所屬的社民黨越來越多地受到盟友的壓力,因為美國等盟友希望德國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壓,展現出西方強硬的态度,但朔爾茨并不想對中國原則問題進行幹涉,而德國綠黨籍外長貝爾伯克和經濟部長哈貝克在對華政策上又顯得過于強硬,此前貝爾伯克來華時,就針對台灣問題發表了錯誤言論,這說明德國的政黨對華理念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德國現在必須和中國在多個問題上展開溝通,包括德國政府對外國投資的控制、中國對西方在印太地區影響力過大的擔憂,以及歐盟對與俄羅斯有業務往來的中國公司可能的制裁。總體來看,克林貝爾此次率團訪華就是想成為德對華理性聲音的“代言人”。實際上,日前德國總理外事顧問普呂特納也到訪北京同秦剛進行了會面,雙方重點就共同做好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籌備工作深入溝通,并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看法。

德國嘗到貿易甜頭,德政黨主席訪華,德對華态度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國政界的行動,衆多德企高層還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做出了肯定。著名企業西門子的CEO博樂仁近日透露将于6月中旬訪華。此次訪華是博樂仁今年第二次到訪中國。他強調中國市場目前占據了西門子公司營收的13%,退出這裡對于公司而言“不是一個可選項”。博樂仁還表示,中國市場對于提高西門子的技術水準十分重要。此外德國默克集團首席執行官葛麗鶴也表達了對華脫鈎不可取的觀點。針對幾個月來,美國和德國部分議員一直呼籲減少貿易,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的聲音,她指出暫且不論和中國脫鈎的時間成本,其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她還表示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福祉,帶來了更多創新與合作,與華“脫鈎”隻會讓德國失去全球化帶來的發展機遇。默克集團作為一家在中國市場深耕近百年的德企,自1933年在上海建立第一家公司以來,迄今已發展壯大成為擁有20多個實體、4500多名員工的在華跨國公司。是以葛麗鶴十厘清楚,中國市場對于德國企業的發展意味着什麼。而德國戴姆勒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奔馳CEO康林松早在5月初就明确表态,歐洲、美國和中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與中國脫鈎沒有任何意義,他還補充說道,與中國斷絕關系,這對幾乎整個德國工業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德國嘗到貿易甜頭,德政黨主席訪華,德對華态度變化

實際上,中國的市場對于任何一個國家或者企業而言,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靠近中國還是疏遠中國,很多人心裡都應該有一杆秤,瞧明白以後再做出明智的選擇,對任何一方都有好處,美西方一味的脫離全球化的大勢,去宣傳“脫鈎論”,對世界經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德國嘗到貿易甜頭,德政黨主席訪華,德對華态度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