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杜宇

今日,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的話題登上微網誌熱搜。

據央視網官方微網誌6月9日消息,6月8日,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一個關鍵節點,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開始浮運,承擔此次浮運任務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從珠海桂山鎮牛頭島出發,将穿過港珠澳大橋,伶仃洋航道,行程約50公裡,預計在9日淩晨到達施工地點,完成對接。

而随着最後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浮運安裝成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将全線合龍,預計深中通道将于今年11月底全線貫通,2024年建成通車。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圖檔來源:央視網微網誌視訊截圖

深中通道是怎樣一個通道?

深圳新聞網,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長6845米,沉管段長5035米,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連接配接項目東、西人工島。此前,深中通道已由東、西兩側往中間依次沉放對接了31節管節。

據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整體預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終接頭,是世界首創的全新結構裝置。最終接頭與最後一節沉管(E23)一同制造,推出段放置在管節對接端的擴大端内(形似“巨型抽屜”),與最後一節沉管一并浮運沉放,待E23管節與已安裝的E22管節完成對接并确認姿态合适後,再利用千斤頂将推出段(抽屜内盒)從一側推出,與E24管節的端鋼殼完成對接,實作隧道的合龍。

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是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通道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聯通深圳、廣州、中山三地,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目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圖檔來源:央視網微網誌視訊截圖

什麼是“橋、島、隧、水下互通”?可以通過大屏直覺地了解一下這個跨海叢集工程的總體情況。全長24公裡的深中通道采用西橋東隧的方案,跨越伶仃洋三條主要航道。也就是靠近中山的西段以橋梁為主,這段全長17.2公裡的橋梁部分,自西向東依次為中山大橋,西非通航孔橋,伶仃洋大橋,東非通航孔橋。其中的中山大橋和伶仃洋大橋各跨越一條珠江主要航道,并且通過萬頃沙互通橋與廣州南沙相連。

而靠近深圳的東段則選擇了水底沉管隧道的建設方式,從第三條航道的水下穿過。是以,在整個通道穿行水下的東西兩端,各建有一個人工島。其中,靠近深圳前海的東人工島還建有水下互通設施,可以直接連通機場。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圖檔來源:央視網微網誌視訊截圖

目前,深中通道全長17.2公裡的西段橋梁工程已經合龍,而東段6.8公裡的海底隧道建設進入最後沖刺階段。6月8日開始浮運安裝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離不開一個核心裝備,這就是為深中通道建設量身定做的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它曆時3年時間研發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接下來我們上船一探究竟。

世界首艘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

據央視新聞,這艘浮運安裝一體船長190.4米、船寬75米、型深14.7米。從高處看,就像一隻巨大的長方形鋼鐵夾子,把最後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牢牢抱在船的中央。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圖檔來源:央視網微網誌視訊截圖

總台央視記者 李偉代:我們現在是在一體船船頭的位置,甲闆有兩個足球場大。向下看,最後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已經和一體船緊緊連在了一起。向上看,甲闆的四周,都是用于浮運安裝的機械裝置。一體船4層的指揮中心,相當于一體船的大腦。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沉管分部工程師 王明:這邊主要是一體船的駕駛區,一體船的駕駛區它的功能主要是控制一體船,還有這個沉管在航道中的一個航行姿态,目前這個一體船最大的亮點是配備了無人駕駛系統,目前這個就是無人駕駛系統的一個控制界面,我們提前在這個系統内輸入航道的中心坐标,那麼一體船就會控制十台推進器,然後沿着指定的航道進行航行。

王明表示:這邊主要是一體船的駕駛區,一體船的駕駛區它的功能主要是控制一體船,還有這個沉管在航道中的一個航行姿态,目前這個一體船最大的亮點是配備了無人駕駛系統,目前這個就是無人駕駛系統的一個控制界面,我們提前在這個系統内輸入航道的中心坐标,那麼一體船就會控制十台推進器,然後沿着指定的航道進行航行。

一體船具有航迹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不需要其它船舶協助,就可以嚴格按照設定路線航行、轉體等。相比傳統管節浮運安裝方式,能大幅減少浮運航道的疏浚量,更加環保、經濟。通過智能的駕駛系統,沉管浮運到指定海域後,一體船上的安裝系統就要大顯身手了。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深中通道建造難度有多大?

僅僅是浮運安裝海底沉管的管節及接頭,就需要使用量身定做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而且這艘船的研發建造也曆時3年,可見整個工程建設的難度之大。深中通道建造難度有多大?我們來聽聽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的解讀。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表示,工程創新性采用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伶仃洋大橋建造過程中遭遇了多重難題,超寬海底隧道疊加水下樞紐互通立交也帶來了難題。

開工建設逾6年,重新整理多項紀錄

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建造難度有多大?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叢集工程,自2016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以來,已曆經6年半的時間,建設期間重新整理多項紀錄,即将在2024年迎來建成通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回顧。

2015年12月2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出具關于廣東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同意建設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

2016年3月,深中通道被列為國家“十三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全長約24公裡的深中通道橫跨珠江口,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關鍵控制性工程為伶仃洋大橋和海底沉管隧道,控制性工程包括中山大橋、東人工島、西人工島。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先行工程開工,深中通道正式開建。2017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開工建設,建成後将是國内首個高速公路水下樞紐互通。

2018年9月6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主墩樁基同時開鑽,橋梁工程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21年9月21日,中山大橋主塔封頂。2022年6月28日,中山大橋合龍,并于2023年3月12日完成鋼橋面鋪裝,創下熱拌環氧瀝青鋼橋面單日鋪裝的世界紀錄。

2021年7月19日,伶仃洋大橋主塔封頂。2023年4月28日,伶仃洋大橋正式合龍,标志着深中通道橋梁工程部分全部合龍。伶仃洋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和世界最高的海中大橋,可以滿足30萬噸散貨輪和3萬标箱集裝箱船的通航需求,抗風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2019年6月26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鋼殼運往世界最大沉管預制智慧工廠澆築。深中通道打造了國内首條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産線,自主研制了鋼殼混凝土智能澆築裝置及控制系統。

2020年6月17日,在世界首制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助力下,深中通道首節沉管E1管節完成沉放安裝。2021年8月30日,隧道東端首節沉管E32管節完成沉放對接。E32管節為超寬、變寬管節,橫斷面最寬處為55.46米,突破了超寬、變寬沉管管節在浮運安裝方面的世界紀錄。

2023年6月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出發,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即将合龍。

截至目前,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已經全部貫通,海底隧道即将合龍,東西人工島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正進行管内、路面、機電等工程施工,項目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建設深中通道意義何在?

深中通道通車後,從深圳到中山的時間将從目前的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左右。建設深中通道意義何在?另外,為什麼有了港珠澳大橋還要再建一個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相比有何優勢?讓我們一起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的解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表示,深中通道有助于縮小珠江兩岸發展差距,能推動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有助于建構循環暢通大灣區。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網官方微網誌、央視新聞、深圳新聞網

封面圖檔來源:央視網官方微網誌視訊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