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鳳霞:從大字不識一個的演員到著述400餘萬字的作家朱永新按:

作者:朱永新教育觀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朱永新按:</h1>

新鳳霞:從大字不識一個的演員到著述400餘萬字的作家朱永新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h1>

新鳳霞(1927-1998)女,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蘇州,天津人。6歲學平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曆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等。這篇文章原名《認字與讀書》,發表于《新民晚報》讀書樂專欄,後編入曹正文先生主編的《名家談讀書》。文章講述了作者渴望認字讀書的故事。從大字不識一個的演員,成長為一個著述400餘萬字的作家,新鳳霞本身就是一個勵志的榜樣。

我在天津貧民窟長大,父親是做小生意的,提籃叫賣糖葫蘆。母親是在天津郊區最苦的西頭小園農村出生的,她四歲時父母便去世了,十四歲做了父親的童養媳。因為父母都不認字,家裡便從來沒有書。不過,我六歲學戲唱戲,便從戲文裡知道了書的重要。

一次我和大伯母說好了,看了大伯的書。正看着,大伯父來了,大伯母吓得從我的手中搶過書放在屁股底下,因為手中忙亂,被大伯父看出破綻,一手想着我一手把大伯母拉起來。不好了!大伯父看見一本書在大伯母的屁股底下,大怒說;“你怎麼把聖人的書放在你的屁股底下坐着呀!小鳳,你學了唱戲,夠你丢人了,還認字?給我滾!"

一次在背景很黑暗的角落裡拾到一本書,我像拾到金子一樣開心、高興!揣在懷裡回家,一路下大雨,我怕書濕了,雙手捂着胸保護懷裡的那本書。一路跑到大伯父家,看見大伯父臉色還好便把書拿了出來。大伯父看了看,雙眼瞪圓了直對着我,氣沖沖問:“這書哪兒來的?你這個傷風敗俗的東西!"我低着頭小聲說:“是在中國大戲院背景撿來的。”大伯父狠狠抓住我的衣領用手搖晃着問我:“你知道這是什麼書?"我搖着頭吓得小聲說:“不知道,我不認字…"大伯父松了手:"唉!我忘了你不認字了,好!小姑娘不認好,要不就壞了呀。”我看大伯父有點消了氣,可心裡還是莫名其妙,也不敢開口問,大伯父耐心地拉着我手說:“這是壞書,是男女房事的書。”我不懂,看大伯父沒有氣了,又問:“大伯父,這書是房事?什麼是房書?"大伯父笑了笑,又拉長了臉狠狠說:“别問了,小閨女家别刨根問底。”大伯父又自言自語:“幸虧不認字,要不這成了嘛事了”。

我這人從小養成幹什麼都人迷的習慣,隻要我想幹就一條路走到底。想認字、想看書,一個心眼一個勁頭非追到底不行。後來祖師爺桌上,有一冊劇目本,沒有人時我就翻看,《一匹布》、《二進宮》、《三岔口》、《四進士》、《五台山》、《六月雪》、《七星燈》、《八仙過海》、《九更天》、《十老安劉》。我隻要看見一個字,十出戲的名字都能認下來,可是把頭個字拿走、捂上,我仍不認識。但是翻一次這本劇目書,就能記住幾個字。有一次,背景财主大老姚看見了我翻劇目本,就大罵:“小鳳呀!你不能翻劇目本,祖師爺桌上的物件一律不許動!你是女人!不吉利呀…”我最恨他,可又不敢惹他。我想看書學認字,看見簡單的字就學着寫,最會寫的是“大王八”,就偷偷地用一個白粉筆頭在老姚黑布馬褂後背上寫上“大王八”,然後照樣又挂在衣架上。大老姚打完牌從屋裡笑嘻嘻出來了,美滋滋從衣架上取下馬褂穿好就要出門,又轉身對後合主事老闆說:“今晚我去慶雲後黑老二那兒,大奶奶要來問,你說我去澡堂子了,有事到黑老二那裡找。”大老姚甩着袖子走了,背後的白粉字愣沒有人看見。我心裡這個樂呀!痛快!誰讓你大老姚再欺負我了。可是為了這件事我一夜沒有睡好,總覺得辦了壞事。

早上看見大伯母,問:“大伯母,如果寫了壞字怎麼辦?"大伯母說:“你大伯父要是寫壞字就向孔聖人請罪呗,磕頭……說改了…我心裡一下子輕松了,趕快撲通跪在孔聖人像前,自言自語:“孔大爺呀!我給你磕頭來了,我是寫了壞字的有罪人,我以後改了,再也不寫了!孔大爺,你賞給我字,讓我看書,認字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