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作者:大貓财經

作者|貓哥

來源|大型 Cat 金融

01

今年最賺錢的行業,沒人,是出貨!

例如,中美關系路線:一個40英尺(長12米,寬2.3米,高2.4米)的集裝箱,去年1月從甯波灣運到一個美麗的國家,大約1500美元,但今年8月,直接超過2萬美元,現在是25000美元,運費增加了16倍,300個集裝箱足夠快買船。

自疫情爆發以來,運費一直在反複上漲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第一個高峰是去年3-6月在海外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疫情,引發了各國停産,随後海外疫情逐漸好轉,運費大幅回落。

然而,今年海外爆發的兩起新疫情,加上占世界海上貿易14%的蘇伊士運河的中斷,引發了"世紀封鎖",其次是深圳鹽田港,該港占該國與美國貿易的四分之一(去年集裝箱吞吐量比洛杉矶高出近50%)。 美國最繁忙的)。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歐美"印鈔直接付給老百姓付"結轉,造成一個大問題——"我拿到的失業救濟金比工資,什麼階層"——結果底層基本工作不見了,很多工廠不能招工,卡車找不到司機, 供應鍊危機的結果(有興趣看到另一篇文章"雞肉短缺!成千上萬的商店正在等待關閉,肯德基的困境并不簡單。

最近幾周,美國勞工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罷工,涉及廣泛的行業,包括好萊塢國際劇院舞台員工工會的60,000名成員,加利福尼亞州西部和俄勒岡州凱撒醫療中心的約31,000名員工,農業機械制造商迪爾公司的14家工廠的10,000多名員工。 紐約州布法羅慈善醫院有2000多人,家樂氏谷物醫院有1400名勞工。這自然也有港口碼頭,結果是沒有人卸貨,貨船到達時幹候,其他地方的船沒有船的響應。

經過幾陣炮擊,運費完全拉高。

02

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中遠集團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股價一年内漲幅為零,不少研究報告直接針對"年淨利潤1000億元"。

賺錢的不僅僅是航運公司,還有航運代理商賺錢。貨運代理公司透露,他們表現良好的員工每月可以賺到10萬多。

通常貨運代理是幫助船舶尋找客戶來發貨的,功能如滴水車,現在已經下滑,各種需要發貨的公司都在要求貨運代理幫助自己搶占船上的位置,甚至有的貨運代理已經"改造"了黃牛,提高了3000美元的價格代表客戶搶占空間。

海運逼到這一步,已經出現了一些急運的廠家搬家等,陸運、空運,還是不夠的。不,中歐階級很早就開始采取立場: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圖檔來自第三屆中歐班利和歐亞多式聯運峰會上拍攝的社交媒體視訊截圖)

一些焦慮的公司已經在使用飛機在中國運送裝滿貨物的集裝箱。2019年,跨太平洋集裝箱将分别運往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費用約為1,500美元和2,500美元,當時空運比海運貴12倍。現在海運價格早已超過當時的空運價格,空運要快得多,是以最近空運直接火了,成交量漲價。

這句話,真是符合那句話,十年不開吃十年!

不過,出貨這錢啊,我們幾乎賺不到!

以前海是牛最多的,什麼新加坡船王,香港船王,那一個是聞名于世的。

中國船王走出甯波,當香港的雙雄性競争時,包玉剛和董浩雲,一個是甯波人,一個是舟山人,到香港打仗,正盯着大海,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大,争奪着"船王"的地位。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兩個城市的500多個港口)

1955年,董建華從北韓戰争中發家緻富,并在業界享有盛譽。1956年,中東戰争爆發,蘇伊士運河被封鎖,海上運輸不得不前往希望之角。随後越南戰争也爆發,美軍急需後勤補給船,一半賣給董浩雲12艘,讓他負責美軍拉貨。正如日本正在用低息貸款推動造船業一樣,董浩雲正在興起一座16000噸重的"東方櫻花"。

與他相比,包玉剛的模特掙得更少。原來,包玉剛的船比董的少,噸位還小,而且大多很老,買便宜,他要求采取包租船的模式,不管出貨量如何,就在這一戰期,包租船的價格上漲,包玉剛的船租給貨運公司賺了很多錢,迅速購買了7艘新船。

雖然包玉剛的模型被董浩雲嘲笑,"那是什麼船東?"但以輕資産、快速周轉和強大的财務屬性來覆寫這種模式并不算什麼,鮑先生也于1971年加入彙豐銀行董事會。有資本這棵大樹好酷,然後寶玉剛的船越來越買,噸位也漸漸趕上了董浩雲。

就在那一年,《新聞周刊》稱包玉剛為"東方奧納西斯"(世界級船王),而作為前輩,董浩雲有點挂斷了。然後在1977年,一家西方航運經紀公司給了船王一個座位,包玉剛為第一,董浩雲第七。

太受歡迎了,董浩雲幹脆寫信給這些媒體,說情況并非如此,我的船姓董,包玉剛的船有一半股份是彙豐銀行。

而且,董浩雲特别喜歡買一艘大船,新船下來,制造大新聞,曾經董浩雲為了赢得一位女鋼琴家,特意包辦了倫敦的皇家雅爾巴音樂廳,還邀請了皇家管弦樂團的陪同,把機票送到每一位客人朋友的手中,保證她們的在場。

03

就在兩人争奪"船王"的陣地時,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

戰争期間航運很美味,新船建造得更多,到20世紀70年代沒有戰争,生意少得多,中東也變得憤怒,引發了全球石油危機,航運進入下行周期。

鮑玉剛13、4歲去銀行工作,工作了七年,20歲爬到上海銀行副總經理的崗位,然後辭掉工作随家人到香港創業,人家在罰款。他很快做出了判斷,出貨量下降周期來了,持續時間不好,可以長或短,然後決定,一個降低杠杆,趕緊賣掉船來償還債務,二個轉型做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産。

他逐漸盯上了九龍蒼古,這是一家隸屬于怡和的房地産公司。這個九龍倉庫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擁有深水碼頭、露天貨運站、貨運倉庫、酒店、樓宇、有軌電車等行業。

當時,李嘉誠也盯着九龍倉庫,買了2000萬股,但目标太大,立刻被怡和擋住了,李嘉誠找到了包玉剛。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由此可見,商界有一個經典場景,包玉剛一口氣吃掉了李嘉誠的所有股份,加上他之前的持股,一舉拿下了30%的股份,加入了九龍蒼谷董事會。随後,包玉剛通過各種手段将渣滓帶出銀行,最終成為九龍倉庫的大老闆。

就這樣,包玉剛成功上岸,從船王變成了房地産大亨,跟李嘉誠一起,在随後的幾十年裡,坐上了香港房地産超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甚至趕上了内地房地産發展的黃金時期,九龍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廣州的倉庫, 佛山、成都、重慶、長沙等城市都有項目,資金充裕。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圖檔: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網站)

包玉剛離開,卻沒有人跟董浩雲搶奪船王的位置。剛出貨周期到了低谷階段,董浩雲覺得是時候抄底的Soha一大,吃進第一,等複蘇,于是各種提貨、打折買了不少船,甚至還有日本的大船"海巨人"。

這艘船由希臘航運大亨日本住友重工建造,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船,設計載重44萬噸,巧合的是,當它傳遞時,希臘大亨已經破産。住友把折扣賣給了董浩雲,董浩雲不夠大,讓日本的Kouzu造船廠将巨無霸一分為二加寬,最終将裝載量增加了14.6萬噸,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

船有多大?更不用說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甚至英吉利海峽和馬六甲海峽。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結果,這艘船剛剛下水,石油危機來了,"海上巨人"兩次出貨,然後租到墨西哥作為儲油船,有時還跑日本到波斯灣航線。

兩伊戰争爆發沒幾年後,打死你我活了,甚至開始在海上攻擊油船,最後,在1988年,一枚伊拉克飛魚反艦飛彈,"海巨人"炸出了一個90平米的大洞,船就這樣沉沒了。

還好這時董浩雲已經去世了,沒看到這一幕,否則更生氣。

1982年,董浩雲突然去世,給孩子們留下了200億美元的債務。那個時代的200億美元是天文數字,債權人陷入了一個糾結的局面:他們想要錢,但如果董的家人破産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他們能轉身生存下去,債務就會被省下來,是以不着急。

最後,何先生和李先生幫助向東方海外注入了1.2億美元,董先生留下了這些資金,并于1992年扭虧為盈,航運業逐漸恢複。

2018年,東方海外終于被中國遠洋收購,董氏家族也從此退出舞台。

04

本世紀的海運,一直是中國船東的舞台。

近幾十年來,中國造船業也經曆了幾個發展周期: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我國造船産量占世界産量的不到1%,居第17位。但改革開放後,大宗商品需要出海,國家開始大力支援造船業。

2000年,中國造船産量占世界造船産量的5%,高于1982年的0.8%,90%以上的進口石油需要海運,其中大部分由外國船舶運輸。

此時,有人提出了"能源安全"的概念,希望盡快建造自己的船舶,取代外國船舶,中國造船業,國防科工委主管部門設定了目标:

經過10~15年的發展,中國造船業的綜合競争力已接近當時的日韓水準。

在造船總量中,到2005年船舶産量達到1000萬噸,約占世界市場佔有率的16%;到2015年,它将達到240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佔有率的35%,并将成為世界第一的噸位造船廠。

這更掀起了造船熱潮。

2005年6月3日,江南長興造船基地正式啟用,計劃年造船能力1200萬噸,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

在渤海灣,遼甯省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開展跨區域合作,僅在大連就計劃形成400萬噸的造船能力。

江蘇、福建、山東等省份也紛紛出台造船發展投資戰略。

甚至江浙一些漁村也成為造船基地。僅在浙江省台州市,就出現了200多家造船廠。

在大幹涸之後,2006年中國的造船訂單超過了日本,并在2007年趕上了南韓。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海上的寒冬,也影響了造船業。2008年底,全球散貨船(中國造船訂單以散貨船為主)直接為零運量,中國造船業重創。2007年,造船訂單降至一半以下,與南韓的差距擴大到6.1%。

在危機下,首先在2009年計劃提振内需目标,使造船業積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特種船,訂單有一定的回升。到2013年,政府已經開始提供拆船補貼,以鼓勵建造新船并退役舊船,這一政策本應在2015年結束,并将延長兩年,直到2017年。

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之後,中國參與了許多海外港口的建設和收購,從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到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斯裡蘭卡的科倫坡港,等等,也促進了航運業的發展。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圖檔來源:《中國海外口岸投資格局的空間演變與機制》)

這樣,中國造船和航運度過了最艱難的10年,隻買下了東方海外基地,也趕上了這場"超級航運周期"之後的爆發。

到目前為止,中國船東擁有10,603艘船舶,占世界總容量的15%,超過了希臘的長期上司者: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照片:克拉克森研究)

此外,在拆船補貼的幫助下,中國船東的船隊整體相對年輕,平均船齡為10.2年,低于全球船隊的12年水準,船舶狀況更好。

上個月,中國航運業還發生了另外兩件大事:

一是上海港集團投資合建以色列海法新港,這是以色列60年來的第一個新碼頭,年設計吞吐量達106萬TEU。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圖檔:上海集團)

另一件事是,第一艘無人集裝箱船"智飛"号在海上進行了測試。

該船由青島船廠建造,具有手動駕駛、遙控駕駛和無人自主導航三種駕駛方式,可實作導航環境智能感覺、自主路線規劃、智能防撞、自動泊位、遙控駕駛等功能。

船王沉浮錄:包玉剛、李嘉誠、彙豐不可說的秘事

(圖檔來源:大衆報紙視訊截圖)

在科幻電影中,一條滿是自動駕駛卡車的街道,大海裡到處都是自動駕駛的船隻,可能很快就會實作。

沉默的上司者之一是中國的世界工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