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2023年聯考在即,對于學生而言,“大學專業”成為人生選擇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随着經濟社會發展,一個普遍的趨勢是,大學的專業調整也越來越頻繁,今年國内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2800餘個專業布點,占目前專業布點總數的4.5%。

從這些調整中,能否讀懂未來發展的方向呢?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跨學科融合趨勢

今年科技界最火的事件莫過于Chat GPT的出圈,人工智能專業也再次成為熱門。

不過,從近兩年高校新增專業的布局來看,單純的“人工智能”專業新增學校數量呈下滑趨勢,2019年“出道即巅峰”,此後逐漸減少。

像“智能科學與技術”這種大類專業,增長趨勢也減緩,近三年新增學校數量都是個位數。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逐漸成為工具,融入各個領域。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學科、交叉學科專業在近兩年遍地開花。

根據教育部近三年釋出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人工智能技術與23個學科交融,衍生出像“智能水利”、“智能林業”、“智能飛行器技術”等新興專業。

其中,“智能制造工程”最受歡迎,近三年有176所學校新增了這一專業。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與人工智能相似,資料相關專業也呈現交叉、融合的趨勢。

2017年,250個學校新增“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專業。此後,基于資料資源、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專業強勢破圈,在2022年超過人工智能,奪得新增數量的桂冠。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高新工科回歸

除了上述交叉學科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帶動了工科專業的“複蘇”。

最典型的是“內建電路設計與內建系統”專業。

早在2010年,深圳大學最先開設該專業,但十年來一直不溫不火,僅有極少數學校開設該專業,直到2019年新增該專業的學校數量都為個位數。

相關人才培養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産業增速。從産業發展規模來看,雖然國内內建電路産量逐年提高,但由于需求旺盛,內建電路的對外依賴度較高,還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

轉折點在2018年。

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更加注重內建電路産業的發展,出台多項扶持政策。

這也直接反映在近兩年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數量上。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此外,新能源産業、儲能産業的發展,也相繼帶動了一系列新專業的熱度。

以儲能産業為例。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統計,近兩年國内儲能行業發展勢頭迅猛,截至2022年底,國内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59.8GW,年增長率達到38%,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5%。且規模還将繼續增長。

相應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便在各大高校興起。

例如,上海理工大學就是在2020年第一批新增該專業的學校之一,依托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滿足國内對儲能領域人才和技術的需求。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與時俱進的“瘦身”

高校每年專業有增必有減,撤掉專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源不足、教育品質不高、就業品質不佳、學校教育方向調整等。

雖然原因不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定位更具體、培養更聚焦”。

從近十二年資料來看,高校對管理類專業的調整最為頻繁。

例如,“公共事業管理”和“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是被最多學校撤掉的兩大專業,且還處于上漲趨勢。

許多網友調侃,在部分學校,管理類專業的授課内容太過空泛,核心課程缺乏競争力,導緻培養出來的學生,缺少明确的就業方向與專業技能。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從專業的交替來看,這幾年高校管理類專業“化虛為實”的改動也在進行。

例如,2020年新增的“養老服務管理”、2021年新增的“創業管理”、2022年新增的“慈善管理”和“自然資源登記與管理”等,都将管理專業的知識與更為具體的行業相結合。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上海高校發力“工學”

上海近十二年高校專業變化趨勢也十分明顯——不斷探索新學科,建立、突出高校自身優勢特色。

若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情況來看(以A+學科占比),上海高校的優勢集中在人文社科、醫學與管理學上。

而“工學”是目前上海高校發力的主要方向。

不僅在新增專業總量上遠超其他學位,也是全國較早涉足人工智能、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等新工學領域,符合國家戰略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

今年聯考該選哪個專業?從高校十二年專業變遷看,這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上海各高校在布局學科專業時,也以發揮自身特色為主,分類、分項協調發展。

例如,同濟大學在近12年來不斷壯大工程類專業,在累計新增的22個專業中,超過30%為工程類專業,包括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而在醫學類享有多項A+學科的上海中醫藥大學,也在2019年将人工智能與醫學結合,開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發揮自身優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最新報告——《未來工作2023》,至少在未來的五年内,人工智能都将會是影響行業、就業的關鍵要素。而從目前資料來看,國内高校專業變遷與當下主流趨勢吻合,基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實作跨領域、跨學科的交叉融合,促使更多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湧現。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