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變局下的中國經濟“平衡術”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李斌)根據周三釋出的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報告,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8%。在全球經濟複蘇減弱和兩極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在第三季度放緩,但複蘇趨勢保持不變,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穩定力量。風險挑戰增加,政策權衡趨複雜,中國經濟戰略決心不變,追求高品質發展不變,充滿"穩"底"和"活"動力。

外媒指出,由于基數同比上升以及疫情和形勢的多重影響,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放緩,同時承認這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從疫情後快速複蘇到正常增長。

全球變局下的中國經濟“平衡術”

大型機械懸挂集裝箱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青州集裝箱碼頭,6月3日。(新華社記者宋偉偉)

在多重風險的挑戰下,中國經濟依然光明。消費回升,制造業占比增加,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迅速,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加大......在全球疫情頻發、全球供應鍊受阻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前三季度商品進出口同比增長22.7%,而中國對歐盟、美國、日本和南韓的進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路透社分析稱,正常疫情防控有效完備的産業體系,形成了我國出口的有力支撐。《紐約時報》指出,中國的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趨勢,認為中國快速增長不可持續的經濟學家是"誤判"的。

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于疫情後複蘇的觸底期,不确定性明顯增強。這一流行病的蔓延正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航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鍊中斷都導緻全球經濟風險上升之際。在此背景下,前三季度的穩步複蘇證明了中國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再次經受住了考驗。

考慮到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問題,中國對經濟複蘇和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給予了精準的政策支援,同時避免了"洪水",不斷優化經濟結構;繼續推動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總體來看,我國"十指彈鋼琴"努力在複雜形勢下實作"寬"與"緊"、"内"與"外"、"短"與"長"的平衡。

全球變局下的中國經濟“平衡術”

這是2020年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海山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丁廷正)

外國媒體稱,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将增長8%或更多,但中國政策制定者已經設定了一個相對溫和的全年增長目标,這為應對經濟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留下了更大的空間。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宇用四個"不變"的字來概括中國經濟: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決心不變;他認為,中國決策層的宏觀調控措施、工具、經驗和治理智慧,足以保證中國市場經濟的平穩運作和更新。

從出口到消費,從傳統經濟到數字經濟,中國經濟内生力量增強,行業穩步發展。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交易會)吸引了近8,000家公司線下參與,展位近20,000個,展覽面積為400,000平方米。法國跨國零售集團歐尚(Auchan)的采購經理皮埃爾·佩蒂德曼格(Pierre Pettidmange)感歎道:"中國市場從未令人失望。11月初将舉辦第四屆世博會簽約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比上屆多,"退貨率"超過80%。

真正的黃金不怕火。《經濟學人》駐華記者近日撰文對中國經濟表示樂觀:從杭州的高科技創新、無錫出口商、溫州企業家等,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動力依然飽滿。從經濟複蘇的穩定、經濟發展的品質到政策動力空間和産業轉型機遇,中國的比較優勢依然突出。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實踐,以及宏觀政策跨周期調整的智慧,正在向世界注入新的動力和新機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