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C十大忽悠用語:創業者,我看好你!

原文位址:http://tech.sina.com.cn/i/csj/2012-09-29/08497669540.shtml

編者注:這是一篇三年前的“舊文”。有趣的是,這些“忽悠術”即使今天看起來仍不過時,“我一會兒還有個會”、“很看好你,可惜内部讨論沒通過”……這些話好像總在哪裡聽過。最近在微網誌上被翻出重提,看得人十分歡樂,仔細想想又全是經驗之談。重新釋出,并歡迎補充。

  桂曙光

  創業者在向VC融資的時候,會面臨VC對企業、對創業者、對所在行業和市場的質疑和調查,有些創業者會耍小手段,忽悠和欺騙投資人。但更多的創業者在跟VC的接觸中,常常被VC忽悠了。下面就列舉VC常用的十大忽悠用語,以備創業者在融資時參考使用,明白自己的處境,不要被VC忽悠之後還說句:“謝謝哦!”

  1、保持聯系。

  這句忽悠用語的頻率是最高的,一個活躍的VC也許一天就要用這句話忽悠10個創業者,幾乎可以成為他們的口頭禅了。

  在某個會議論壇上,一群創業者将某個大牌VC團團圍住,VC逐一分發名片之後,有一兩個幸運兒拉住VC要溝通一下他們的商業計劃,3分鐘之後,VC為了盡快擺脫,跟創業者握手及揮手:“保持聯系!”然後一路小跑溜之大吉。

  在VC的會議室,你和你的創業團隊給VC做融資示範,1個小時之後,你們興高采烈地邁出VC大門,依依不舍地跟VC道别,VC握着你的手說:“保持聯系!”

  這個忽悠用語極具迷惑性,初次接觸VC的創業者通常會非常興奮,以為VC真的還會跟他保持聯系,其實這純粹就是一句禮節用語,跟“再見”一個意思。如果VC真的對創業者的項目非常感興趣,他們會馬上查一下級别更高的“上司”的時間表,盡快安排下一次會面,要是跟VC示範完之後,他們說:“張總,我們基金的主管合夥人本周五下午有空,到時候我們再詳細溝通一次,您看時間友善嗎?”再VC送創業者離開時,一定不會說“保持聯系”的。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研究一下再跟你聯系。”“稍後給你電話。”通常情況下,潛台詞是:“有多遠走多遠,以後别再來煩我了!”

  2、我還有個會。

  VC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開會了,他們的日程通常被各種會議塞得滿滿的,而跟創業者見面、溝通項目的會則是最多的一種,也是他們用來忽悠創業者常用的一個借口。

  還是在VC的會議室,你和你的創業團隊給VC做融資示範,100頁的PPT,你激情澎湃地講到第30頁,對面的幾個VC卻開始面色呆滞了,2個資深的VC打斷你的話,說:“抱歉啊,張總,我們後面還有一個會,先過去一下,你們繼續。”于是隻留下一個投資經理、分析員之類的小角色陪你們繼續後面的示範。

  要是真的是好項目,VC攆都攆不走。VC要是這麼忽悠你,證明他已經對你的項目失去興趣了,這要麼是項目本身的問題,要麼是你示範得太爛。在你做融資示範過程中,要是VC不斷提問,根本不讓你有機會按部就班示範PPT,甚至2、3個小時還意猶未盡,到吃飯的時間就叫外賣便當邊吃邊聊,那你就離成功拿錢不遠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出去打個重要的電話。”“好……恩……不錯……行……再見。”通常情況下,潛台詞是:“什麼爛項目嘛,浪費我時間!”

  3、我們内部讨論沒有通過。

  VC要看大量的項目,但通常隻會投很少的項目,比例可能為小于100:1。是以要拒絕99%的項目,對于VC來說,就是要讓99%的創業者不高興了。按說一天到晚拒絕創業者,那VC得口碑和人品應該遭到很多創業者的唾棄才對,但通常很少有VC會讓創業者是以而憎恨自己,那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很簡單——推卸責任。即便是某個VC自己覺得某個項目不好,他拒絕的時候,也會跟創業者說:“我很喜歡你們公司和你們的團隊,但是我們内部讨論沒通過。”這樣拒絕,會讓創業者覺得他人不錯,認可你的公司,但VC公司的“其他人”不認可,是以不要怪他。當然還有其他理由,總之,VC會讓創業覺得,不是某個VC讓你受委屈,而是背後的VC公司的項目決策機制的原因,要怪就怪VC公司吧。是以,常常會聽到很多創業者罵VC公司,但罵具體某個VC合夥人、投資經理的卻不多。真正挨罵的VC可能是兩種人:一種是VC圈最善良的人,他們願意告訴你VC拒絕的真實理由,并給你提出一堆建議;另一種是确實啥也不懂的一幫VC混混。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這個項目太早期了。”“我很喜歡你們公司,但合夥人投票3:2沒通過。”“你的融資額度太低了,我們不投1000萬美元以下的項目。”通常情況下,潛台詞是:“這是個爛項目,我老早就Pass了!”

  4、如果有人領投,我們跟。

  衆所周知,VC都是非常貪婪的,他們整天都夢想着能夠投資下一個Google,獲得幾百、上千倍的投資回報。可現實是,真正獲得超過10倍回報的項目都可以被VC稱之為“明星”案例了。既然VC是貪婪的,那麼遇到好項目的時候,隻有獨享才能保證利益最大。VC說願意跟投就如同是婉轉拒絕,這種忽悠話,比“保持聯系”更加赤裸和讨厭。

  VC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在投資前,盡量做足工作,避免出現投資風險,對拟投資項目做盡職調查就是VC避免投資風險的一個慣例手段。但有很多懶惰的、水準和眼光很差的VC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跟着大牌VC走,或者随大流。像紅杉資本、鼎晖投資、IDG、賽富投資等大牌VC都看好的項目,他們一定哭着喊着要跟投,但是就怕人家不會帶他玩。是以,如果有VC跟你說“我們還需要讨論一下,但是如果你能夠讓紅杉資本領投,我們願意跟投”,你就直接跟他拜拜,頭也不要回。

  對于創業者來說,如果某家VC知道你同時還在跟很多其他的VC溝通,這家VC願意獨自投這一輪,創業者的融資額度他可以獨自消化,不願意或不需要其他投資者的參與,那麼創業者才有理由相信這家VC是有誠意的。或者有VC說“如果你們還沒有人領投,我們願意。”這樣的VC也是真正認可你的公司的投資人。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是想跟一家更了解這個行業的VC一起做。”“我們的單筆投資額度沒有這麼大,你要是能找一個聯合投資者,我們就投。”通常情況下,潛台詞是:“你這個爛項目,能找到VC投資,那是活見鬼了!”

  5、我們最看重的是團隊。

  每家VC都有自己的投資準則,包括投資領域、投資額度、投資階段、等等,也有各自的評判項目的标準。可是,幾乎所有的VC,都會聲稱自己評判項目的标準中,最重要的是“團隊”。

  這句忽悠話不知道讓多少創業者誤入歧途,很多創業者為了便于向VC融資,創業之初就拼湊所謂的“夢幻團隊”,這樣的團隊絕大部分是很難産生預期的公司經營方面效果的,當然也對融資沒有幫助。現在VC基本都一窩蜂地看傳統行業的成熟項目,這些項目的創始人團隊和管理團隊很多甚至是農民企業家,沒什麼學曆,不懂什麼管理學,有的是一身的市場打拼經驗、膽子和魄力。他們在5年前、10年前創業的時候,沒有人會說他們“團隊很強”。甚至像Google、騰訊、百度、等成功企業,當初創業的時候,又有誰說過他們的團隊很好,VC投資的時候,這些創業的毛頭小夥怎麼看都不是“團隊很強”。

  是以,“團隊很強”其實有點兒“事後諸葛亮”的意思,對一個成功的企業,說不清它怎麼成功的,就可以歸功于“團隊很強。”另外,從那些成功的企業裡出來的人,在VC眼裡,也可以作為好的團隊的必要條件,可是這些所謂“團隊很強”的團隊,除了拿VC的錢方面比較成功之外,到底有幾家把公司做成功了呢?連續創業成功的創業者又有幾個呢?

  VC說“我們看重的是團隊”,其實這不是一句完整的話。盡管他們也許确實是投資這個團隊,但創業者千萬不要以為VC不會炒掉你,也許VC是因為你和你的團隊才決定投資,似乎沒有理由炒掉你,但VC隐去的後半句是:“如果公司運作良好,我們是投資你們的團隊,否則,我們會炒掉你,因為沒有誰是不可缺少的。”

  VC看項目就跟姑娘相親找對象一樣:VC說看重的是團隊,就像姑娘說看重的是小夥兒的人品;VC說你的團隊不錯,就等于姑娘說小夥子“人好”。可大家都知道,隻有沒錢、沒好工作、沒好家境、沒長相、沒學曆……什麼都沒有的人,才會被姑娘用“人好”來“誇獎”的。是以,當VC真的這麼“誇”你的時候,你也就知道他其實是想說什麼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不會幹預創業者對企業的管理。”“我們評估項目主要看三點:第一是人、第二也是人、第三還是人。”“我相信你們的團隊可以把公司帶到上市。”通常情況下,潛台詞是:“你們這幫傻帽,要是能把公司做大,算我瞎了眼!”

VC十大忽悠用語:創業者,我看好你!

  6、我們的基金投過xxx等很多成功的項目。

  幾年前,VC在國内還是新鮮事物的時候,拿着大把美元的外資VC是大爺,融資的企業得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找到機會跟VC見上一面。現在的世道反過來了,在國内A股和創業闆的催動下,滿世界都是投資公司、VC基金、個人投資者。隻要是好項目,就輪到項目方做大爺了,該投資人、VC做自我推介,說服創業者來接受他的投資、拿他的錢。

  這個時候就是投資人之間的競争了,他們比拼的是什麼呢?除了投資價格之外,主要就是所謂的“實力”和“業績”了。說到實力,最重要的就是資金規模了,這個外資基金有優勢。一般的外資VC基金動辄3、5億美元,有些甚至超過10億美元。而本土的大部分人民币VC基金,盤子隻有3、5個億人民币,超過10個億也不多。于是乎,VC在各種場合,鼓吹自己的時候,開口就會說自己手下管理着幾隻基金、合計有多大規模。可是這家VC管理的基金是面對全球投資、還是專注中國?真正可以投資在中國的比例有多少?單個項目能夠投資額度有多大?這些才是創業者關心的。

  另外,VC的業績不是表現在管理多少錢、投了多少項目,而是成功了多少個,回報情況怎麼樣。很多VC就靠着5年前、10年前的某個成功項目賺足名聲,滿世界忽悠,可是從此再也投不到一個像樣的項目了;還有很多VC就靠着“傍大款”,跟着大牌VC屁股後面投,也能僥幸揀點漏;也有很多“成功”的VC,隻做2、3輪投資,甚至隻做pre-IPO投資,1、2年之内沒有上市可能的項目根本不看。不要看VC吹噓自己的投資業績有多麼成功,隻需要問他幾個小問題:“您公司上一個成功的項目是幾年前上市的?是在第幾輪投資進去的?投資後多久上市的?您本人有過成功的項目嗎?”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有20家公司IPO了。”“我們正在募集一個20億的人民币基金。”“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投資失敗的案例。”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台詞是:“這麼牛逼的VC,怎麼聽起來不像我們自己啊!”

  7、我們能夠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

  VC的錢其實跟别人差不多,比如山西煤老闆、江浙富二代,但VC自己絕對不會這麼看,他們常常号稱他們的錢更有價值,除了錢之外,他們還會附上“增值服務”。

  VC的商業模式裡,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把雞蛋放在10個籃子裡,即便打翻了9個籃子,打碎了9個雞蛋,隻要有個1個雞蛋孵出小雞,他們就算成功了。實際上,絕大多數VC公司不會隻把“雞蛋”(資金)放在10個“籃子”(被投資企業)裡的,通常甚至VC公司的一個合夥人都需要做“照顧”10多個左右的“籃子”——做企業的董事會成員。VC合夥人要是能夠為每家企業每月花5到10個小時去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就算是謝天謝地了。這些VC每天還要忙着見一大堆新項目,國内國外、省内省外、飛來飛去的,能夠帶來的“增值服務”可能僅僅是為企業省了一點兒廣告費而已。

  當然,也有少數真的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的VC,但數量少得可憐,應該不超過十分之一。如果某個VC碰巧剛好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或者認識某個不錯的職業經理人,也許還真的很給企業提供一點幫助。這些有價值的VC通常有過多年創業并成功的經曆,但他們中的大部分遠離企業經驗多年,對市場的感覺已經與實際脫節。絕大部分VC所謂的“行業經驗”,真實情況是這樣的:你做新能源的,他也認識一個煤老闆;你做醫療器械的,他投資過保健品公司;你做B2C電子商務的,他看過十幾家垂直B2B網站。最可怕的是那種投行出身或VC公司成長起來的VC合夥人,他們毫無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卻可以拿被投資企業做試驗田,給企業提供所謂“戰略規劃”方面的“增值服務”,常常會把企業整到溝裡去。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在這個行業有很多經驗。”“我們能夠給公司帶來戰略價值。”“我們跟紅杉、鼎晖這些VC也很熟,跟摩根、高盛這些投行的人很熟,以後的融資、上市我們很容易搞定。”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台詞是:“我們其實都是MBA出身,做過幾年投行券商,沒有經營過企業,什麼行業發展、戰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我們統統不懂!趕緊上市撈一筆就好了。”

  8、這是标準的條款。

  創業者在拿到VC的Term Sheet的時候,是既高興又發愁的。高興的是,終于得到VC的一個書面的投資承諾(盡管沒有法律效力,并且還有一些前提條件),融資成功就近在眼前了;發愁的是,Term Sheet裡的條款稀裡糊塗的,搞不明白其中的奧秘啊!

  自己搞不懂那就請律師幫忙吧,可是律師的費用對于創業者來說實在是太貴了,動辄幾萬美金或者幾十萬人民币。于是VC就說了,“其實這些條款都是标準條款,也沒什麼好談的,要不讓我的律師給你解釋一下就行了。”有一些對法律語言本來就感覺啰哩吧嗦的創業者,稀裡糊塗就答應了。VC說得沒錯,他給你的條款基本都是标準條款,但是這隻是VC保護自己的标準條款,這些條款都是大量的VC、通過大量的案例、經過費用昂貴的律師設計出來的,這樣的條款确實是可以“标準化”地維護VC的利益,可以創業者的利益呢?這也是為什麼創業者也需要自己的律師。

  其實,大部分的條款都是可以協商的。如果有律師幫忙解釋和溝通會讓你更有針對性,另外,如果你手上能夠拿到好幾家VC的Term Sheet會讓事情更為簡單,互相對比一下,你就能夠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的底氣。項目足夠好的前提下,同時又有其他VC的争奪,這個時候,沉不住氣的VC會主動松口的,很多苛刻的條款會被放松。

  如果創業者是在做第二輪融資,最好是請第一輪VC聘請的律師,因為他最清楚他當初為了第一輪VC的利益,他給創業者設定一些什麼樣的條款,對創業者有什麼樣的限制。這個時候一旦他掉轉身份,要維護創業者的利益的時候,就會在所有條款上想方設法跟第二輪VC“對抗”。這個時候,創業者就會發現:原來,所有的Term Sheet條款都是可以談的呀!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所有項目的投資協定都是這麼簽的。”“這個條款絕對是不能修改的,這是行業慣例。”“其實,這些都是标準條款,沒有什麼好談的。”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台詞是:“我們就指望這些條款保護自己的利益了,你千萬别找個高手律師來幫忙啊,不然就露餡兒了!”

  9、現在估值太高對公司沒有好處。

  估值問題通常是創業者在向VC融資時,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他們最為迷惑的問題。一方面他們不懂估值方法,另一方面對于VC提出的估值結果,他們也不知道是否合适。VC盡管有自己的一套估值方法,但估值通常是一件藝術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事情,對初創、沒有利潤、沒有收入的企業,更是藝術性大于科學性,也就是所謂的“拍腦袋”。既然是拍腦袋,VC拍的和創業者拍的一定是不同的腦袋,雙方得結果也會相差十萬八千裡,企業估值的最終确定通常是雙方協商的結果。

  VC的夢想是入1000萬到一個投資前估值為2000萬的公司,并是以持有下一個Google公司的33%股份,最終獲得超過100倍的投資回報!VC非常看重回報的數額,同樣也以回報倍數來衡量投資的品質。如果某VC一直持有上面這家公司33%的股份直到上市,如果公司市值是30億,那麼VC股份的價值就是10億,他就賺到了100倍。假如當初投資的時候,公司估值為4000萬,他還要占33%股份的話,就要投資2000萬,那麼公司30億市值情況下,VC的回報隻有50倍。很顯然,兩種情況下,VC都賺了約10億,這是千年不遇的情況了,但回報倍數卻相差很大。

  其實,VC一旦決定投資,是認為項目有很大的把握成功,這種情況下,多投100萬僅僅隻會讓最後的回報總額降低一點兒而已;即便是看走了眼,投資失敗,也隻不過再多損失100萬而已。可是VC仍然會在投資的時候,盡量壓低公司的估值,告訴你“估值太高對公司沒有好處”,以便能在獲得同樣股份比例的情況下,盡量少投資,這樣可以獲得更為好看的回報倍數。

  對于企業來說,向VC融資一次,相當于是經曆一次磨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另外,融資的時機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一旦能夠抓住一次融資機會,企業還是要把估值盡量擡高些,盡量多要些錢,省得以後還要受一遍罪。是以,VC通常比較讨厭企業方聘請的融資顧問,因為顧問是按融資額度拿傭金的,他們有動力幫助企業炒高價格。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現在估值低有利于後續融資。”“現在的P/E倍數最多隻能做到5倍。”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台詞是:“你要的價格也太TMD高了,我還怎麼賺100倍啊!”

  10、我們投資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談判結束了,檔案都簽署了,VC和企業雙方得慶祝一下,VC免不了要拍着創業者的肩膀,語重心長得說:“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真的就是一家人了嗎?當然不是!

  如果把VC與企業的“結合”比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的話,那VC跟企業“結婚”的唯一目的是盡快“離婚”,并瓜分家産。他們甚至都不願意跟企業多培養幾年感情,因為他們不是長線投資者。VC基金的生命周期隻有8-10年,這就決定了VC不可能跟企業真正成為過日子的“一家人”。他們如果高興,可能雙方能夠一起過上3年、5年,如果不高興,1年都會嫌長。

  VC想要讓創業者認為自己以後是一家人,無非是想創業者以後不要把他當作外人,公司經營管理、業務、财務、等等方面的資訊不要對VC有隐瞞,日常的事物定期彙報、重大事項單獨彙報。因為中國公司做假賬、欺瞞VC的事非常常見,VC是防不勝防的,那VC希望投資進來以後,就不要對他隐瞞了——大不了大家一起做假賬嘛!

  其實,在VC投資之前,想得最多的根本不是怎麼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而是有沒有機會跑路、怎麼跑路。要是一旦發現短期内企業上市、被并購沒有指望,就會千方百計忽悠别的VC進來,多個“朋友”多條路嘛!一旦有上市機會,管他是NASDAQ、香港創業闆、英國AIM、還是其他什麼人迹罕至、沒有融資能力的資本市場,隻要能讓自己的股份可以流通變現,VC也會逼着企業去上市;一旦有買家感興趣,VC因為有優先權的保護,通常可以廉價将公司賣掉還能有不錯的收益,但可能就給創業者剩不下什麼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咱們的利益是一緻的。”“公司以後遇到困難,我們會盡力提供幫助的。”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台詞是:“隻要公司按照你說的方向和速度發展,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否則,别怪我TMD翻臉不認人!”

  作者桂曙光授權《創事記》發表,本文最早刊登在《商訊-公司金融》2009年10月刊,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