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1935年,毛澤東和朱德率領中央紅軍突破天三拉子口,開辟了進入贛南的通道。他們從閩南小鎮哈達普的當地報紙上得知,陝北有相當一片蘇族,于是決定去陝北。

今年9月18日,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紅25軍和陝北省劉志丹率領紅26軍、紅27軍勝利師,并入紅15軍,徐海東任第15軍總司令,程子華任政委委員, 劉志丹任陸軍副總參謀長,高剛任政治部部長。

在陝北永平鄉紅軍幹部學校前的廣場上,紅十五軍将領們拍手,以鞏固和擴大陝北省的基地,迎接黨中央毛主席的到來。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徐海東

看到徐海東的紅25軍成功到達山安革命的基地,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向上安地區推進,蔣介石終于坐以待斃。

9月20日,蔣介石乘飛機抵達西安,在西安成立"西北土匪總司令部"。

9月26日,蔣介石在"西北土匪總司令部"會議室主持了由于學忠、王義哲、董英斌、孫楚、楊虎成、張學良等進階将領參加的軍事會議。

張學良的意圖不是包圍紅軍,他隻是想反擊到東北,驅逐日本關東軍,收複失地。但他心裡也明白,這些還是要靠蔣介石的力量來實作的,因為蔣介石提出了"出國先進去"的政策,他也得服從指令。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這一次,蔣介石親自制定了"圍剿"紅軍的計劃:

"荊越秀、高貴志收集大米肥,從西路殺入陝西紅軍甘;王義哲第67軍駐紮在洛川至延安線,維持南北交通,與圍攻;于學忠的第51軍和孫楚的五個旅從黃河西岸向西推進;董英斌的第57軍和何貴國的騎兵部隊從西北向南壓縮。

蔣介石采取"南進北、東西方合作、逐漸向北壓縮"的戰争方式,決心包圍紅軍在安防、安塞地區。

因為蔣介石心裡很清楚,徐海東的紅25軍和陝北紅軍剛剛完成師,戰鬥力不強,這是消滅他們的最佳時機。如果更難以對付的是,毛澤東和朱德上司的中央紅軍主力也到達了山安革命的基地。

就在中央紅軍主力向陝北挺進的時候,徐海東正在為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做最後的準備。

1935年9月底,紅十五軍總司令許海東在山洞裡主持軍事會議,戴着一頂八角形的帽子,胸前有一把槍,腰間挂着馬鞭。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此時,國民黨的東北軍4個軍11個師,晉宇軍5個旅和陝西軍2個師共約15萬人,正在山安革命基地。而紅十五軍全員還在8000多人駐區,面對十幾倍自己的國民黨軍隊,難道是要堅持打仗嗎?還是轉移?

徐海東仔細看了看桌上的戰鬥圖,沉思了起來。

經過一番讨論,徐海東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打好,打一場漂亮的仗,才能更好地迎接黨中央、中央紅軍的到來。"

這是紅十五軍改編後的第一場戰役,國民黨的哪支軍隊應該先打?這時,有人提出:"應該從西路切開,先吃米肥方向的井越秀,高貴智的陝西軍和混牌軍,先打弱小的敵人,紅十五軍可以西出橫山,與神木、河豚蘇區成一塊,再打三面, 擴大蘇區。"

然而,劉志丹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與這兩個敵人的戰鬥确實有很大的勝算,但現在大兵們在壓力下,即使整個西路的井越秀和高貴子的部隊,也不足以擊潰敵人。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劉志丹的肖像

坐在場外出席會議的政治委員會成員程子華說:"參謀長(劉志丹)意見很好,必須先吃到東北軍。"

徐海東盯着戰圖,沉思了一會兒,忽然道:"好吧,那先打王義哲的東北軍吧。"

東北軍雖然很強大,但部隊幾乎都是東北國籍的士兵,他們隻想趕走日本關東軍,紅軍的圍攻不是很活躍。另外,徐海東曾多次跟東北軍打過交道,對于他們的戰術很善解人意,是以決定吃東北軍這塊"硬骨頭"。

此時,東北軍、王義哲第67軍部和劉漢東第107師已駐紮在洛川,第107師619團進榆林橋。何立重第110師和周福成第129師沿洛延公路向延安挺進,第685團駐紮在甘泉,維持南北交通。

在确定攻擊目标後,徐海東制定了"虎出山,攻援"的戰術,具體戰略部署是:"用一部分部隊包圍甘泉,引誘延安守軍前來增援,紅十五軍在敵援部隊的途中必須伏擊,然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下一步是選擇一個埋伏地點,被稱為陝北的"生活地圖",劉志丹在戰鬥地圖上圈出了一個地方:勞山。

勞山南距甘泉15公裡,北距延安30公裡,也是通往甘泉的唯一途徑。

雖然對勞山地區的位置已經有些了解,但徐海東并不放心,他和劉志丹等團級以上幹部,騎着一匹快馬去高高地勘察了勞山的地形。

站在勞山山頂,往下看,中間有一條簡單的路,徐海東選擇了一片開闊地作為伏擊點。他的想法是把敵人放在開闊的田野裡,掏出口袋殺死敵人。

在選擇伏擊地點後,徐海東立即指令紅十五軍第81師第243團包圍甘泉縣,而第75師則悄然進入伏擊陣地,在黑暗中伏擊。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不僅如此,徐海東規定,每個士兵隻能攜帶三天的口糧,伏擊過程中不允許生火做飯,不能随意四處走動。

這樣,士兵們隻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晚上,山裡的寒風刺骨,士兵們還隻穿一件背心,我們隻能靠得靠近對方熱身。

直到第三天早上,路上的敵人的影子仍然看不見,士兵們已經三天沒有睡覺了。而許海東和其他人一樣,每一場戰鬥他都會親自到前線指揮。

士兵們的口糧隻能維持三天,因為他們等不及敵人的增援。看到計劃即将落空,許海東心想:"如果今天東北軍不行,你要撤退嗎?"

中午,一名偵察兵喘着粗氣,跑到徐海東的前面,報告說:"敵人是從延安方向來的,是四條路在一起的。"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蔣介石

許海東等了很久的消息終于傳來了,他指令偵察兵繼續偵察,告訴部隊要做好戰鬥準備。

東北軍第110師師長何立忠率領部隊一路追蹈,但沒有遇到任何障礙,于是開始放松警惕。

其實,賀立忠是看到駐紮在甘泉的第685團開玩笑說,如果甘泉的守軍和紅軍都輸了,他們也可以坐擁漁民的利益。

1935年10月1日.m,東北軍第110師的兩個團和該師的士兵分成四個方向,沿着洛延公路跋涉,沒有遇到預期的伏擊。

然而,當東北軍第110師的先遣部隊到達甘泉以北6公裡的白坡時,許海東指令駐紮在那裡的第81師第241團開火。同時指令位于勞山以北3公裡陽台上的第78師騎兵團切斷敵人的撤退,隻要敵人在後面和後面被抓住,就自動向中心靠近。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饒山之戰的烈士陵墓

東北軍第110師裝備精良,好鬥,在何立眼中,眼前的小紅軍也不足為懼。

徐海東站在山頂,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着戰鬥。他抓住時機,指令師吹風暴,紅軍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像老虎一樣下山,朝向敵人殺了過去。

一時間,敵人驚慌失措,逃殆,分為桉樹溝和小勞山。

戰鬥持續了五個多小時,東北軍第110師628、629兩個團和師的直屬部隊被全毀,師長何立忠受重傷逃入甘泉縣,不久死亡。

勞山戰役是山幹革命基地第三次反巢戰的第一場戰役,不僅挫傷了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也為中共中央、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在陝西北部定居鋪平了道路。

由于勞山戰役傷亡慘重,國民黨軍采取踏入營要塞的政策,東北軍第107師第619、602團一個營進入少林橋,在那裡挖戰壕,築地堡。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高福源

第619團團長高福元也開始玩自己的小算盤,将部隊集中在玉林橋鎮,僞裝成山主陣,但隻有一排兵力。紅軍一被發現,榆林橋的守軍就會立即用炮火支援他們,并派出增援部隊。

就在戰鬥開始前,徐海東潛入榆林橋勘測地形。他發現,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東北軍的士兵都把東西送到山上,而男人們則穿着圍裙。

徐海東判斷,這些人應該到山上送食物,而每次送食物隻有兩三個人。由此可以推斷,山上的敵人一定不算太多。

看穿東北軍的部署,許海東果斷下令,趁敵的防禦工事沒有築好,就會被殲滅。第81師第243團繼續包圍甘泉,紅十五軍主力從三面入攻玉林橋鎮。

10月25日拂曉,紅15團第75、241團在徐海東的指揮下,從東、西兩側向榆林橋的敵人發動進攻。在擊潰部分敵人後,第78師團也從西向東渡水,向榆林橋發起進攻。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一槍殲滅了東北軍守軍,俘虜了該團1800多人的首領。從這些戰俘中,許海東認出了東北軍第619團團長高福元。

雖然被俘虜,但高福元還是表現出強硬的态度,大喊:"我不想要一個首領,龍進淺水被蝦玩,虎倒平川被狗欺負,殺得随便砍!"

徐海東早就知道,高福珪是張學良的警衛營長,他與張學良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能打高福遠,那麼就有可能聯合張學良抗日。

徐海東趕緊給高福媛解開領帶,耐心地做好自己的說服,對他說:"你是東北軍軍官,你的家鄉被日軍占領,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被日軍霸淩侮辱。你是中國人,我們不會殺了你,我們會讓你回去。如果你仍然血腥,打日本人。"

榆林橋戰役,徐海東俘虜敵軍團長,毛澤東:他對中國革命立了大功

聽完徐海東的話,高福元深受感動,主動要求傳回西安,勸說張學良聯合抗日。

此後,高富源在紅軍和東北軍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以對抗日本民族統一戰線,并于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經過兩番戰役,勞山和榆林橋,東北軍之王哲學部發起的南方攻勢戰役,被擊敗。

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刻,許海東率領紅十五軍發動了勞山戰役和少林橋戰役,為黨中央在陝北定居鋪平了道路,毛澤東主席後來評論說,"許海東是一個在中國革命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