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運動的卓越上司人張太雷

作者:群衆雜志

"青年是國家繁榮,青年人堅強是國家強國。年輕一代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國家有前途,有希望"。回顧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每個階段都有青年人的突出貢獻,善于教育青年、動員青年、組織青年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張太磊是這方面的典範。

張太磊(1898-1927),江蘇省武進縣(今常州市)。他是中國共産黨早期的重要上司人之一,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青年運動的傑出上司人之一,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傑出貢獻的100位英雄和榜樣之一。他于1927年在指揮廣州起義時去世。

張太雷小時候接受過傳統的民辦教育,後來進入常州西郊國小。1911年考入常州省立高中(現江蘇省常州高中),在各學科,特别是英語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經常與同學于秋白讨論國事。1915年考入北洋大學法學預科課程,1920年畢業。在北洋大學學習期間,張太磊曾為俄共秘密黨員包立偉擔任英文翻譯,接觸了蘇聯的許多進步文獻和理論,并利用業餘時間秘密翻譯有關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文章,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走向共産主義。大學畢業後,張太磊開始了系統深入的革命思想和實踐,動員青年學生參加革命是他的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出青年使命,确定青年運動的指導思想

張太磊對青年學生和青年運動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青年學生在革命中的作用做了科學的定位。他認為,年輕學生往往是革命性的,并且"越來越傾向于革命的道路"。張太磊對中國青年對革命的貢獻非常積極。在他看來,革命的成功取決于年輕人的聯盟,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和主持人都是年輕人,五四之後各種愛國運動都是年輕人的工作,中國的青年運動"從革命初期,到現在,是一條線,繼續做某事"。是以,張太磊總結說,青年學生可以在無産階級革命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無産階級革命運動肩負着完成中國革命的偉大使命。

張太磊把馬克思主義确定為青年運動的指導思想。他早期接觸馬克思主義深受李大昭的影響。1920年,李大昭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邀請張太磊、鄧忠夏等學生向他們講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張太磊還通過翻譯工作和與蘇共的接觸,拓寬了思想視野,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他認為,青年運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雖然一些青年學生已經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他們心中還有許多舊思想,我們必須正确地用新的科學思想引導,避免盲目服從,甚至誤入歧途。有人提出,馬克思主義要在青年人中廣為傳播,"用他們能看到的種種事實證明我們的主義,使他們認識我們的主義",隻有不斷地向他們灌輸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青年學生才能抛棄資産階級思想,團結在革命的旗幟下,在中國革命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接近為青年規劃革命的任務

為了赢得青年學生的擁護,張太磊主張打破學生之間的"兩個界限":一是"學生不應分為'革命'和'反動'",他認為中共應該"真誠地接近他們,以便他們能夠獲得革命宣傳",以引導他們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指導中,張太磊認為,中共工作的第一步是"掃除學生的舊社會觀念",消除他們對"西方物質文明"的對抗态度,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人生觀"和世界文化的整體觀;中共要積極利用學生團體、出版物、研讨會、講座等各種形式,打破學生的舊觀念和對西方宗教的迷信,擴大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範圍,争取廣大青年學生參加革命。

張太磊為青年學生的革命任務制定了總體規劃。他提出,"在指導世界革命的第三個國際共産主義國際組織下,中國青年學生的責任是覺醒群組織中國勞動人民,幫助世界革命,實作中國徹底解放的目标"。青年學生的革命任務,就是從思想群組織層面發起工農階級的革命。具體來說,青年學生的實際工作就是"喚醒無産階級和農民去鬥争群組織起來",通過"走向人民"運動,提高勞工和農民等底層人民的革命覺悟,擴大民族運動的群衆基礎。張太磊對青年學生的認識和規劃,不僅有利于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骨幹,而且對擴大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底層特别是勞工和農民階級中的影響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加強革命隊伍、動員最廣大人民群衆參加革命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組織動員青年指導革命實踐

張太磊對青年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将這種思想融入到指導革命的實踐活動中。早在北洋大學學習期間,他就積極參與了五四運動、"天津市學生會"救國運動、愛國演說等青年學生運動,有一定的組織和動員青年學生的經驗。1920年11月,張太磊将天津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更名為"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團主要吸收天津學校的進步知識分子,張太磊擔任團組書記。團章明确指出,團的宗旨是通過"幫助勞工組織教育勞工"、"進行基本宣傳和鼓動"、"協助組織罷工"等方式,"學習實作社會主義"。張太磊在團章的指導下,帶領集團積極開展天津、唐山等地勞工宣傳工作,将《共産黨月刊》、《共産黨宣言》、李大昭等文章印成小冊子發給職工生,擴大馬克思主義在天津及周邊地區的傳播, 增強馬克思主義在勞工和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1920年12月,為了更好、更廣泛地在勞工中弘揚馬克思主義,張太磊、鄧忠霞等人在北京長新開設了一所勞動補習學校,對勞工進行深入調查,為勞工運動培養了一批骨幹。團還創辦了紅色小報《老報》(後改名《報》),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天津和全國勞工運動的大局。雖然該報最終因其強烈的政治色彩而被北方軍閥搶占,但在當時京津地區的勞工階級學生中又引起了一次轟動。1922年,為了進一步協調全國青年團的力量,張太磊和鄧忠夏、于秀松等人共同建立了全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以赢得更多的青年學生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鬥争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國共産黨培養了許多年輕的理論骨幹。

資料來源:《大衆》2021年第18期

作者: 李沖 (作者:江蘇師範大學)

責任編輯:張麗磊

青年運動的卓越上司人張太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