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譜裡的紅色傳奇丨陳潭秋手迹現身,“紅色家譜”激勵後人前行

來源:湖北學習平台

作者:海冰 嘉怡 夏 懷斯 徐培

家譜裡的紅色傳奇丨陳潭秋手迹現身,“紅色家譜”激勵後人前行
家譜裡的紅色傳奇丨陳潭秋手迹現身,“紅色家譜”激勵後人前行

湖北省黃州市黃州區陳澤樓村有一個被松柏樹覆寫的庭院,這是中國共産黨代表、黨的締造者之一陳坦秋的故居。

陳檀秋,1896年出生于一個富裕家庭,祖輩都是該地區的知名人士。陳檀秋的弟弟、革命元老陳樹三和共産黨早期革命家陳寅霖兄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陳檀秋的家譜四修複《陳氏家譜》卷,描述了陳檀秋一生愛國愛黨光榮事迹。

1916年,陳檀秋進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英語系,閱讀進步出版物,學習和弘揚馬克思主義。1920年秋,陳檀秋和董必武在武漢成立了共産黨小組。1921年7月,陳檀秋考到中國共産黨某大學校學習,次年到武昌進階師範中學任教。在他的訓練下,一批學生走上了革命道路。這一時期,在陳坦秋等人的上司下,武漢的勞工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等等。

革命失敗後,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下,陳檀秋努力恢複黨組織,堅持秘密鬥争,曆任江西省委書記、山東省臨時省委書記、滿洲省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黨五、六委候補委員, 上司當地勞工運動、學生運動和軍隊運動工作,為各地的黨的事業服務。

1933年初,陳譚秋到中央蘇維埃區工作,同年6月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中央政府食品部長。中國紅軍長征後,"陳檀秋留在中蘇地區堅持遊擊戰。1935年8月,陳檀秋赴莫斯科出席共産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9年奉命回國,擔任中國共産黨駐新疆中央委員會代表、新疆八路軍辦公室主任。反動軍閥公開反對共産黨後,黨中央同意撤出所有在新疆工作的共産黨員。陳檀秋把自己放在最後一批,說:"隻要有一個同志,我就走不去了。1942年9月17日,陳檀秋被捕。敵人折磨陳檀秋,逼他"出黨",陳檀秋不屈不撓。次年9月27日,陳檀秋在獄中秘密被殺,享年47歲。

閃耀着鮮豔紅色的《陳氏家譜》,是"紅根"傳承的載體,讓陳潭秋舍代代相傳。文化研究者、《陳一門歸來》編委會主編陳轶祥說,陳檀秋和他的父親曾參與編輯《民國家譜》九年續展。今年恰逢建黨一百周年,為了整理陳潭秋家譜,陳一祥等人走訪了全國多個省市,大量閱讀了散發的老家譜,收集了很多重要資訊。在民國九年"更新二家"演說中,可以看到陳坦秋筆迹,陳檀秋在演說中倡導"崇尚善惡、關愛老人和窮人""自決互救真精神"等進步思想。

陳一祥自豪地表示,陳檀秋是中國共産黨的代表,是黨的創始者之一,也是陳氏家族的驕傲,也是後代學習的榜樣,他的事迹激勵着子孫後代銳意進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