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劉邦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平民起家,創立漢家天下,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強大的王朝。劉邦一開始資源并不強大,為什麼能笑到最後呢?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知常容覺得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為什麼是這個結論,聽我慢慢分析。

劉邦年少時曾經跟着外黃的張耳混過一段時間,張耳曾經跟着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混過一段時間。劉邦後來将自己與呂後所生的魯元公主嫁給張耳的兒子,同時劉邦對魏無忌也是特别推崇,魏無忌的後代魏無知就在劉邦帳下服務,并且向劉邦推薦了一個謀士陳平。這是青年時期的經曆對劉邦産生的影響。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劉邦回到老家擔任亭長一職,和蕭何,曹參等人關系特别好。蕭何是沛縣主吏掾,這也是縣中的有頭有臉的人物,劉邦能夠跟他混的這麼好,說明劉邦有強大的社交能力以及和上級打交道的能力。

他當亭長時雖然還是底層,但不是最底層的,他一方面要管人,另一方面要應付上司,劉邦弄得十分恰當。雖然蕭何在呂公宴會上說: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劉邦也不生氣,反而大大方方地坐在呂公那桌。這是夾心層的辛苦,臉皮必須得厚。

此時沒有人能看得出劉邦有什麼大才,甚至劉邦還将事情辦砸了,他送人去郦山服勞役,結果有人跑了,劉邦見這事情辦砸了,幹脆不幹了,在豐西縱徒,自己違反秦律成了逃犯,連累了呂後等人。

這些種種表現的确很符合底層——草莽的性格。

包括劉邦舉事後,根據地被雍齒賣了,他第一個反應是回去搶奪,最後失敗到了項梁部下。這是劉邦第一次自己當頭領的失敗,識人出錯。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在項梁部下,還是在楚懷王熊心的部下,劉邦就表現出他驚人的“夾心層”的能力,楚懷王熊心對他十分信任。

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史記高祖本紀》

這些話是懷王諸老将說的。大家都這麼說,說明劉邦做臣子是很成功的,雖然楚懷王熊心是有目的,他想扶持劉邦來制約項羽。

劉邦真是寬大長者?

《高祖本紀》記載:齊軍歸,楚獨追北,使沛公、項羽别攻城陽,

屠之

屠之兩個字不需要解釋,但起碼證明劉邦并非這些老将所說的長者。

劉邦當亭長時好色,經常去調戲武負等賣酒的,而且還欠酒錢,當亭長時也不怎麼合格,最後自己跑路了,當将領時一些做法似乎也欠妥。

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凡的下屬形象,甚至有點low,反正不管怎麼做不會影響天下大局,因為他不是下棋者。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直到他帶兵逼入鹹陽之時,他突然發現自己有機會參與天下之争,劉邦一改那種很low的形象。一方面與秦民約法三章,對子嬰也是禮遇有佳,另一方派兵去扼守關口。

當他在秦王宮中迷于聲色犬馬之時,樊哙勸他不聽。張良進來後說了這麼一段話:

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缟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哙言。——《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這段話的核心詞是天下,天下二字一出,劉邦馬上就出來了。要知道幾年前他還沉迷于武負的姿色,幾年後他見到了天下絕色美女外加财寶,居然被“天下”兩字一驚就放棄了自己的喜好。文字記載很簡單,但真做到這麼快的改變能有幾人?

李自成進京之後,繁華的北京城讓他忘記了自己可以左右天下的。

劉邦知道自己的身份變了,行為也得變。

此時劉邦的目标隻有一個“奪天下”。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當蕭何把韓信追回來時,劉邦埋怨蕭何:諸将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劉邦與韓信有過交流,在夏侯嬰推薦韓信時,并沒有發現韓信有什麼神奇之處,此時劉邦說蕭何去追韓信是詐也。

當蕭何告訴他你要争天下,必須得用韓信。

劉邦馬上一切都按蕭何的意見辦,當他第二次與韓信交流時,《史記》記載着劉邦的表情: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這就是劉邦在自己身份變化之後的心态變化。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好色貪财的愛好,同時也可以抛棄自己第一次對韓信印象普通的成見。

劉邦從原來一個小混混般的人物,變成一個能包容天下之人,這一切的轉變源自他自己的身份轉變。

劉邦的對手項羽則一成不變,他保留着貴族氣度一直沒變。早期貴族的氣度為項羽加分不少,當項羽面對天下之主的位置時,他的身份變了,觀念依舊還是貴族的思維方式。他進入鹹陽是燒殺搶,這自然是為秦滅楚之後的報複,他并沒有将自己當作這天下的主人,而隻是将自己定位為楚國的貴族,身份的轉變在項羽這裡出現問題。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貴族之間的虛僞在項羽身上表露無疑,正如韓信說項羽是“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他對自己的亞父範增、大将英布進行猜忌,一個被氣得病發而死,一個成了劉邦的一大助力。

正因為項羽始終是貴族思維,以虛示人,以勢壓人,以暴制人,不像劉邦在進入鹹陽的那刻就開始懷柔天下。這是劉邦的第二次身份轉變。

劉邦的第三次身份轉變是他真的成了天下之主,此時他最重要搞平衡,因為沒有人比他更大了,整個天下都是他說了算。

他一方面懷柔天下,比如他打匈奴結果遇到“白登之圍”。打之前婁敬勸他不能打,劉邦罵他齊國孬種,并将他抓起來。後來打敗了,他馬上特赦婁敬向他道歉并且封其為侯。

另一方面他對功臣進行猜忌,到最後最信任的隻有自己的老婆呂後,甚至對蕭何都進行猜忌。

他搞價值平衡:一方面先封雍齒為侯以安衆将之心,因為雍齒曾經出賣他,另一方面他殺了放過自己的丁公,理由是丁公出賣了項羽。

搞爵位平衡:封功臣時封蕭何這個從沒有建立一寸戰功之人為功第一,理由是蕭何是功人,衆将是功狗,顯然有打壓武将的意思在。要知道秦朝的思維是以軍功封爵位,武将獨大是一種忌諱。

當然還有其他平衡。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鐵血和懷柔的權術在晚年的劉邦身上十分明顯,對劉氏族人的懷柔,将他們封到各地為王,像自己的庶長子劉肥的封地是凡是講齊語的都是劉肥的封地。對功臣鐵血,這些諸侯王除了長沙王吳芮之外,全被收拾了,連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燕王盧绾都被逼反。

此時的劉邦不像進鹹陽那些隻施仁德,也不像他平民時那樣混混不成事,而是變成一個玩權謀的高手,有硬也有柔。

當劉邦發現天下真正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後,他又面臨一個大難題繼承人的問題,浮在表面的就是“心愛的女人戚夫人VS得力助手呂後”之間的選擇。

劉邦+戚夫人VS呂後\張良\叔通孫\周昌\商山四皓等人。

如果劉邦一定要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張良等人是沒有辦法的。

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總能做出符合當下身份之事

劉邦牢記自己皇帝身份,為了天下,他放棄自己的愛情,他對戚夫人說:他們已經成勢,我也無能為力,你舞我為你歌。劉盈的太子之位穩了。

晚年劉邦内心是很凄涼的,我曾經寫過《

人到中年再讀《大風歌》,發現劉邦真可憐,催人淚下

》作過分析,不展開了。

劉邦每一步都能跟得上自己的身份變化,都能做出符合身份之事,這就是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我看到劉邦的成功也看到其晚年的孤獨和凄涼,這或許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得益于身份轉變的成功,而每一次轉變成功的背後都有他失去的東西。

部分圖檔源自網絡,涉侵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