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黃培兆、《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劉偉然說,伊拉克大選在周末開始,初步結果顯示,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可能是本輪選舉中最大的赢家,他的政治團體在議會329個席位中赢得了73個席位。 遠遠早于2018年大選。事實上,早在21世紀初,薩德爾就已經是伊拉克的一個熱門人物,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其權力遍及全國重要部門,在政壇上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薩德爾稱自己為"民族主義者",反對任何外國幹涉伊拉克,伊拉克人認為這是抵抗外國侵略的象征。薩德爾也被一些西方媒體描述為"民粹主義者",他堅決反美,反對與伊朗走得太近,他作為"雙重反英雄"的名聲使他受到許多伊拉克人的歡迎,并在這次選舉中為他的"薩德爾運動"赢得了很多選票。

2021年10月11日,在伊拉克巴格達舉行關于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的新聞釋出會。結果公布後,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Muqtada al-Sadr)的支援者在巴格達解放廣場慶祝。
這位47歲的老人出生在什葉派聖城納傑夫,他的父親穆罕默德·薩德爾(Mohammed Sadr)是伊拉克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領袖和政治家,與當時的遜尼派領袖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不和。薩德爾的父親和兩個兄弟在1990年代後期被暗殺,據信是薩達姆政府下令暗殺。薩達姆倒台後,薩德爾召集了數千名支援者發起薩德爾運動,同時組建了武裝部隊"馬赫迪軍",決心抵抗伊拉克入侵大陸的外國軍隊。當時,他發表了著名的"蛇論"——在接受采訪時,薩德爾說,他的宿敵薩達姆隻不過是一條"小毒蛇",美國才是真正的"大蛇"。在薩德爾的上司下,薩德爾運動的影響力擴大了,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司法、執法、社會服務和監獄系統。
據大西洋理事會官方網站報道,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馬赫迪軍"頑強抵抗後入侵伊拉克,使美軍等傷亡慘重。在美國占領伊拉克的早期,薩德爾控制着伊拉克南部的部分地區,主要是什葉派,以及首都巴格達。美國在該地區安插了一位所謂的"溫和宗教領袖",據稱是薩德爾下令暗殺的人,他在抵達後不久就被暗殺了。據《新聞周刊》報道,薩德爾不僅是"激進的反美宗教人物",也是"伊拉克最危險的人"。
然而,薩德爾運動在其存在初期也針對伊拉克的遜尼派,指責它組建了一支"殺戮小隊"并過度使用武力。但薩德爾否認參與類似的襲擊。據德國之聲報道,薩德爾在2008年被迫解散大部分武裝部隊并親自離開伊朗,因為馬赫迪軍隊在2007年逐漸失去支援,原因是政府鎮壓和什葉派黨内戰鬥造成的流血事件。經過大約四年的"自我放逐",他于2011年傳回伊拉克,開始在意識形态上變得"溫和",警告支援者不要輕易訴諸暴力。
統一後,薩德爾開始進入伊拉克政壇,他指揮下的武裝團體逐漸轉變為政治組織,緻力于講道、建城、甚至清理垃圾等宗教和社會事業。
自2016年以來,薩德爾運動與伊拉克公民社會接觸,推動民族主義,并通過大規模的非暴力抗議腐敗和改革,将伊拉克的"街頭政治"模式推向新的高度。薩德爾的政黨在2018年的選舉中赢得了伊拉克議會的54個席位。
在過去的三年裡,薩德爾更加注重團結力量,甚至開始讨好遜尼派和獨立人士。此外,薩德爾運動正在悄悄地滲透到伊拉克政府機構,一些核心成員逐漸被安置在伊拉克内政部和國防部等關鍵部門,許多核心成員被"配置設定"給石油、電力、銀行和運輸機關。根據路透社的分析,這一系列人事安排可以為薩德爾的政治行動提供充足的财務保障,他的"主人"所在的政府部門幾乎占伊拉克2021年年度預算的一半。薩德爾的一位助手甚至聲稱,薩德爾運動正處于頂峰,這是自2003年以來從未見過的,薩德爾本人是當之無愧的"伊拉克最有權勢的人"。然而,伊拉克政府沒有對這種說法發表評論。
在20年的空中生涯中,薩德爾的政治政策和意識形态發生了變化,但他的反美立場并沒有改變。時至今日,他仍然反對美國幹涉伊拉克内政,堅持要求美軍全部撤出。此外,薩德爾主張與伊朗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