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瞿秋白與張太雷的革命情誼

作者:群衆雜志

1935年6月18日,中國共産黨早期著名上司人于秋白在國民黨監獄去世前,在國民黨監獄寫了幾本回憶錄,其中三部提到黨的另一位著名上司人張太磊,他深情地緬懷他們的互動,并高度評價張太磊對革命的貢獻。他們兩人都是常州市同胞,也是常州中學(今江蘇省常州市高中)的同學。在五四運動期間,他們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于學生的愛國運動。1920年10月,張太磊秘密加入新成立的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成為最早的黨員之一。在張太磊的影響下,嚴秋白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嘗試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1920年秋,餘秋白作為《北京早報》特約記者前往莫斯科。臨走前,他專程前往天津見朋友張太磊,以探索中國光明之路為己任的兩位有抱負的年輕人,通宵達旦地交談。之後,張太磊去車站送他去秋白,說了再見。1921年初,張太磊受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派遣,前往伊爾庫茨克,擔任共産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支部書記。同年6月,他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三國會議。會見期間,他遇到了以記者身份出席會場的秋白秋白。兩位年輕人有過多次深入的交流,在國外有着強烈的思想共鳴。由張太雷,于秋白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革命導師列甯和代表們也接待了他們。會後,他們兩人抱着"為人類開辟光明道路"的堅定信念,開始為中國無産階級的解放而并肩作戰。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後不久,張太磊被召回國内工作。Yu留在莫斯科,并很快加入了新開設的東方大學中文班,擔任翻譯和教員。張太磊和于秋白接受了共産主義信仰,他們堅信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拯救中國。張太磊在給中共三次代表大會的書面報告中說:"什麼處方可以治好這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國家的主要疾病?中國共産黨在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闡述了這兩個問題(即保護民族工業和獲得國家資本),并給出了以下答案:振興國民經濟,使中國人民擺脫外國剝削的唯一途徑是建立共産主義制度。"

1921年8月從蘇俄回國後,張太樂擔任共産國際代表馬林的助理和翻譯,協助後者和陳獨秀工作。此後,作為陳獨秀的個人代表,他多次前往廣州采訪孫中山。1922年7月,他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建立"民主統一戰線"和加入共産國際的決定。

1923年1月,餘秋白從蘇俄回國。5月,他和張太磊從北京前往廣州,幫助起草關于黨的三大黨綱和青年運動的決議草案。6月,三大共産黨員決定接受共産國際訓示,全體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于秋白、張太磊在會上密切合作,為決議的最終通過作出了重要貢獻。10月,他被任命為國民黨最高顧問保羅·羅廷的助手和翻譯,并參與了國民黨的一系列改組。

1924年2月初,餘秋白回到上海,在上海大學工作,該大學由中國共産黨共同組織。1925年1月,他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共産黨四大代表大會。會上,于秋白、張太磊首次當選為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于秋白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中央局委員,在中宣部工作,張太磊是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不久被盟三大選舉選為團中央書記。會後,餘秋白留在了上海市委辦公室。

1925年5月,中共中央任命張太磊到廣州接替于秋白擔任博羅廷的助理和翻譯,同時參與中國共産黨廣東區委員會的上司。不久,張太磊卷入了震撼中外各省和香港的戰鬥。1926年11月,博羅廷和張太磊随國民政府遷往武漢。

1927年3月,餘秋白抵達武漢,當時張太磊已被調到湖北區黨委書記,也在武漢工作,兩人并肩作戰。4月27日至5月9日,黨的五大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于秋白向會議贈送了一本題為《中國革命中的争議問題》的小冊子,批判了黨内的右傾機會主義,得到了張太磊的堅定支援。

在中國共産黨五屆最高會議上,餘秋白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黨報中央書記,農業中央委員會委員。1927年6月,他加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太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排在前五位。不久,中國共産黨湖北省委改為湖北省委,張太磊仍擔任書記。

1927年7月12日,中國共産黨中央改組,張太磊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7月15日,汪精衛公開宣布"共産黨分裂",随後逮捕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黨的活動被迫完全轉入地下。7月17日,鮑羅廷、于秋白、張太磊在廬山仙岩飯店召開緊急會議,策劃南昌起義。7月24日,中央臨時政治局召集周恩來率領的常務委員會,組織原敵委召開南昌暴動。

1927年8月7日,于秋白在漢口主持了黨史上的重要會議,會議提出了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抵抗國民黨的總方針,為處于思想混亂中的黨指明了方向。會上,于秋白當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張太磊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張太磊提出要去廣東會見南昌起義南方部隊。臨時中央任命他為廣東省委書記和南方臨時局書記。8月19日,張太磊抵達香港。

9月下旬,臨時中央政府從漢口遷回上海。于秋白等人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部署武裝起義,使處于崩潰邊緣的黨重新團結起來,繼續戰鬥。經過艱苦的跋涉,張太磊在朝頭遇到了周恩來和他率領的南昌起義主力。張太磊原本就制定了廣州起義計劃,并與周恩來、蘇兆正一起修改為《廣東工作計劃決議》。11月17日,由于秋白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産黨(中共)中央常務委員會準許了該決議。12月11.m 2時30分,起義終于開始,廣州蘇維埃政府就職,張太磊擔任代理主席。但起義最終失敗了,因為敵人的主導力量進行了反擊。

一直在上海工作的餘秋白一直密切關注廣州局勢的發展。12月18日,在得知張太雷的死訊、5700多名革命者的死亡、起義的失敗後,他心碎了,一夜之間寫下了《廣州工農兵暴動信号!,譴責反動分子的可怕犯罪行為。1928年1月,他懷着深深的淚水寫下了《紀念張太磊同志》,轉載了張太磊的英雄一生。

于秋白和張太磊都是志同道合的村民同學,也是并肩作戰的同志和同志。雖然從熟人到為革命犧牲,隻有短短的十年時間,但他們見證了近代中國近代的曆史一段時間。五四運動以來,他們一直在馬來信仰的指導下,堅持不懈地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資料來源:大衆與大衆學校,2021年第4期

作者:張磊(作者:中國共産黨江蘇省委黨史辦公室)

負責編輯:朱偉

瞿秋白與張太雷的革命情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