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章:企業項目管理體系:企業項目管理基礎體系

作者:一撮大熊貓

企業項目管理體系是基于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概念建構的企業項目管理體系。

1、企業項目管理的基礎架構

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是指企業環境中的項目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特定管理領域,關注的是企業環境中項目的管理。是以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的内容類似于一般的企業管理内容,涉及到管理理念、使用對象、管理任務、管理職能、管理領域和管理方法等内容。

1)概念基礎

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關注的是企業環境中項目的管理:

①項目是一次性任務;

②項目是企業發展的引擎;

③項目是實作企業戰略的主要載體;

④企業的業務活動日趨項目化。

2)适用對象

企業項目管理适用的對象包括項目型企業和混合型企業。

項目型企業是指主要任務是項目的企業;

混合型企業是指其任務既有項目又有運作二者相對均衡的企業。

3)管理任務

基于企業管理視角,企業項目管理對企業環境中項目的管理任務主要包括:

①基于戰略目标導向處理好項目目标和戰略目标的關系;

②基于戰略目标導向處理好項目與其他項目之間的關系;

③選擇适當的組織方式組織資源實作項目的目标;

④處理好項目管理層與企業管理層之間的關系;

⑤處理好項目管理與職能管理之間的關系。

4)管理内容

管理的定義:管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上司和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标的過程。

①管理活動是在特定的組織内外部環境的限制下進行的,任何組織都存在于一定的内外部環境之中,并受到環境的限制。

②管理是為實作組織目标服務的。

③管理工作通過有效利用組織的各種資源來實作組織目标。

④管理最終要落實到計劃、組織、上司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職能上。

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特定領域,屬于企業管理的範疇。

企業項目管理的定義:企業項目管理是在變化的環境下,企業基于其所擁有的及可利用的資源,通過對項目的選擇、治理、組織、計劃、控制和支援,以便達到企業戰略目标的過程:

①企業項目管理活動是在特定的企業内外部環境的限制下進行的,及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和以臨時性組織為特征的内部環境。

②企業項目管理是為實作企業戰略目标服務的。

③企業項目管理工作通過臨時性組織方式有效整合企業内外部的各種資源來實作企業戰略目标。

④企業項目管理最終要落實到對項目的選擇、治理、組織、計劃、控制和支援等一系列企業項目管理職能上。

⑤企業項目管理須強化戰略管理、收益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資源管理、風險管理、績效管理等六個關鍵管理領域的管理。

管理職能是管理者開展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廣義的企業項目管理概念,企業項目管理即企業環境中的項目管理,項目是企業實作戰略目标的主要載體,企業項目管理的基本職能包括。

1、選擇

選擇職能的相關要素包括:選擇的對象、選擇的主體、選擇的原則、選擇的内容、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方法等。選擇職能在企業項目管理中将用于項目的選擇、大型計劃的選擇和項目組合方案的選擇。

2、治理

治理也稱組織治理,是管理和控制一個組織的架構。

治理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義務、管理機構、決策權限、采取的政策、方法和程式、溝通機制與報告體系等。

治理職能涉及到治理的理念、治理的結構、治理的機制等要素,主要的治理活動包括分析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明确治理理念、形成治理的原則、确定管理結構、設定管理權限、制定政策、方法和程式、設計溝通機制與報告體系等。

治理職能在企業項目管理中将涉及企業組織層面、項目組合層面、大型計劃層面和項目組織層面的治理。

3、組織

組織是指為完成特定任務而有意形成的某種職務結構,一般包括目标和宗旨、人員與職務、職責與職權、結構與關系等要素。

組織職能也稱為“組織過程”或“組織設計”。

4、計劃

計劃是事先對未來要實作的目标和應采取的行動所作的規劃和安排。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連續、重複的過程,随着條件的改變、目标的更新以及新方法的出現,計劃過程一直在進行。

5、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一項基本職能,通過明确控制基準、采集狀态資訊、對既定計劃偏差趨勢進行分析并采取應對措施的過程,以確定組織目标和為達到目标所制定的計劃得以完成。

6、支援

由于在企業項目管理中引入了項目、大型計劃等臨時性組織形式(雖然項目組合的組織通常是長期性的的,但項目組合有時也采用臨時性組織形式),新組建的臨時性組織缺少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因而來自企業長期性組織單元或其他臨時性組織的支援顯得至關重要。

企業項目管理包括六個關鍵管理領域。

1、戰略管理

戰略是組織為了實作其使命或長期目标,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所展開的決策行為、采用的行動模式或遵循的基本觀念。

與戰略管理相關的内容如下:

1)戰略的類别。企業戰略通常分為三類:公司戰略、經營戰略與職能戰略。

2)戰略管理的特點:;;;;。

3)戰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戰略管理的内容如下:

①戰略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分析,企業内部環境分析,确定企業的願景,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的分析。

②戰略制定。主要包括明确制定戰略的基本準則,确定企業的使命,确定企業戰略目标,企業戰略方案的評價與選擇,制定企業的政策。

③戰略實施。主要包括資源如何配置,組織如何變革,各層次戰略如何互适。

④戰略控制。主要包括建立業績标準,衡量實際業績,進行差異分析,采取糾偏行動。

4)戰略管理的過程。一個規範性的、全面的戰略管理過程可大體分解為三個階段:戰略分析階段、戰略選擇及評價階段、戰略實施及控制階段。

5)戰略管理的方法。戰略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①安索夫(Ansoff)矩陣分析法;

②波士頓矩陣法;

③内部因素評價(IFE)矩陣分析;

④平衡積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6)戰略管理的應用。在企業項目管理中,戰略管理的應用涉及下列四個方面。

①企業組織層面的戰略管理。企業作為一種長期性組織,有其長遠的戰略目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根據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标。

②項目組合層面的戰略管理。項目組合管理中的戰略管理就是協調項目之間、項目與大型計劃之間的戰略問題,以確定各組成單元能夠支援組織戰略的實作。

③大型計劃層面的戰略管理。大型計劃涉及既要與組織戰略保持一緻,又要確定組織收益的實作。為實作這一目标,大型計劃經理需要具有戰略視角,來確定大型計劃目标與組織長遠目标保持一緻。

④項目組織層面的戰略管理。項目是實作組織戰略目标的載體,企業為實施戰略而進行的任何變革都表現為具體的項目。

2、收益管理

收益是向預期接收者提供具有實用性、價值或正面變革的行動和行為的結果。對結果或部分結構的衡量,最終收益将直接作用于戰略目标。它描述了從結果中積累起來的優勢。

與收益管理相關的主要内容如下:

1)收益的類别。基于對組織運作情況的貢獻,可将收益分為:直接的經濟收益、直接的非經濟收益、間接收益和無形收益。

2)收益管理的主要活動包括:

①收益識别。為了保持與組織的戰略相一緻,收益管理必須在組織的籌備階段進行,在該階段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識别、識别和限定預期的商業收益。

②制定收益計劃。所有的收益都應當在收益計劃中提現,這樣做的目的是對組織中項目的今後進展情況的更好管理和控制,收益計劃檔案的内容應包括詳細的衡量名額、責任、聯系、依存關系、收益實作、成本和時間等方面。

③管理和評估收益。首先是對收益的管理,确立适當的重大裡程碑以進行組織收益管理計劃的收益審查,通過對收益的不斷管理實作收益計劃。

④收益的傳遞。在組織活動的後期,許多的項目收益已經開始實作,收益管理在此階段要對實作的收益進行協調統一,及時地報告計劃收益和目前收益的對比和預測它們的持續價值,并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對策。

⑤收益的維持。對沒有完成收益的部分,組織應該做好收益的收尾工作,以實作組織的整體收益。

3)收益管理的過程。收益識别→收益計劃→收益實作→收益評估→收益傳遞→收益維持

4)收益管理的辦法:①評分模型法;②收益貢獻類方法;③經濟模型法。

5)收益管理的應用。收益管理的應用涉及下列四個方面:

①企業組織層面的收益管理。收益是企業實作戰略目标的量化結果,最終受益也将直接作用于戰略目标。

②項目組合層面的收益管理。項目組合的收益管理就是在多項目環境下,建立多項目與企業戰略一緻性的關系,處理多資源間的協調問題,得到單個項目運作不可能達到的收益,最終實作企業目标。

③大型計劃層面的收益管理。收益管理貫穿大型計劃管理的始終,它為大型計劃提供實作收益的工作架構,以及根據目标檢測結果的工作方法。

④項目組織層面的收益管理。項目收益管理是一個系統、持續的過程,通過提高團隊成員的績效,來達到提高項目績效以及組織的整體收益的目的。

3、利益相關者管理

利益相關者是指能影響組織決策、活動或結果的個人、群體或組織,以及會受或自認為會受組織決策、活動或結果影響的個人、群體或組織。

利益相關者管理的主要活動和常用方法如下:

1)利益相關者管理的主要活動如下:

①識别利益相關者。識别利益相關者包括利益相關者的系統識别和分析,以及制定利益相關者的登記冊。

②制定利益相關者參與計劃。基于對利益相關者需要、利益以及對組織成功的潛在影響的分析,制定合适的利益相關者參與計劃,以有效調動利益相關者參與整個組織生命周期的過程。

③促進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通過制定利益相關者參與計劃,使利益相關者能夠加入到組織的管理中。

④跟蹤與調整利益相關者參與。

2)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方法。

①專家判斷;

②組織分析;

③利益相關者分析;

④溝通和談判。

企業項目管理中,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應用涉及、、和。

4、資源管理

資源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了解:

狹義的資源主要包括人、财、物等實體資源;

從廣義方面了解,資源還包括時間、資訊、知識、組織等無形資源。

資源管理是通過對組織中的任務所需資源的合理分析、優化配置與動态管理,實作項目任務間資源平衡、提高組織資源收益率和戰略支援率的過程。

與資源管理相關的内容如下:

1)資源的類别。基于來源,可将資源分為内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基于可見性,可将資源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基于屬性,可将資源分為人力資源、财務資源、物質資源、技術資源、組織資源以及時間、資訊和信譽資源。

2)資源管理的活動。主要包括:

①資源識别。識别工作的資源需求群組織(企業)的可獲得的内外部資源。

②資源估計。對企業範圍内所有工作在何時、何地需要資源的種類、數量以及組織的資源供給能力進行估計。

③資源計劃。結合資源識别和估計情況制定企業資源配置設定計劃。

④資源擷取。根據資源計劃從内部調取以及從外部采購将要配置設定的資源。

⑤資源控制。在資源使用過程中,對資源的配置設定和使用情況進行控制,具體包括基線控制和資源平衡。

⑥資源儲備。回收儲備剩餘資源,培養未來工作所需的資源,確定資源的保值增值。

3)資源管理的過程:資源識别→資源估計→資源計劃→主要擷取→資源控制→資源儲備

4)資源管理的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方法:

①資源估算方法;

②資源優化方法;

③資源平衡方法。

5)資源管理的應用。企業項目管理中,資源管理的應用涉及下列方面:

①企業組織層面的資源管理。更多關注企業資源的使用率、産生效率和支援戰略目标實作的情況。

②項目組合層面的資源管理。主要任務包括依據企業戰略、資源和項目資源需求計劃确定項目的資源配置設定優先級,并将企業資源配置設定給具體的項目或大型計劃,同時還要負責為企業培養和準備未來項目所需的資源。

③大型嘉華層面的資源管理。主要任務包括依據大型計劃戰略性目标與企業的資源限制制定資源需求計劃,根據企業最終确定的資源配置設定計劃制定大型計劃的資源配置計劃,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關注項目間的資源協調、控制以及變更計劃。

④項目組織層面的資源管理。主要任務與大型計劃相似,依據項目目标、計劃以及企業的資源限制制定資源需求計劃,根據企業最終确定的資源配置設定計劃制定項目資源配置計劃,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的資源進行協調、控制以及變更計劃。

5、風險管理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确定性。對風險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定義認為風險隻可能導緻損失等不好的結果。

廣義定義認為風險的結果可以是損失也可以是收益。

風險管理是指對影響目标實作的各種不确定因素進行識别和分析,并采取應對措施将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内的過程。

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主要内容如下:

1)風險的類别

基于性質(是否可以獲利)可将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和機會風險;

基于産生環境,可将風險分為靜态風險和動态風險;

基于産生原因,可将風險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和自然風險;

基于企業組織層級,可将風險分為項目風險、大型計劃風險、項目組合風險和企業風險;

基于項目或企業的工作内容不同,可将風險分為财務風險、技術風險、商業風險、品質風險以及合約風險或法律風險。

2)風險管理的要素

①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風險時間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

②風險事件。也稱風險事故,是造成風險影響(收益或損失)的直接原因和條件。

③風險影響。風險事件發生後造成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程度。

④風險征兆。風險事件發生之前,預示着風險即将發生的迹象。

⑤風險應對措施。是指對風險進行計劃、識别、評估、監控和應對的一系列管理活動、過程及使用的方法。

3)風險管理的活動。風險管理的主要活動包括:

①風險管理規劃。規劃和設計企業風險管理過程和方法等。

②風險識别。确定風險來源、産生條件和風險事件,描述風險特征。

③風險評估。對已識别風險的發生機率、影響及其失聯和衍生風險進行分析和評估。

④風險應對計劃。制定風險應對計劃。

⑤風險監控。對已識别的風險進行監督和控制。

4)風險管理的過程。

風險管理規劃→風險識别→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計劃→風險監控

5)風險管理的方法,如下:

①靈敏度分析;

②風險機率—影響矩陣;

③風險分類表;

④績效衡量及偏差分析。

6)風險管理的應用。在企業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涉及下列三個方面:

①項目風險管理是指在對項目風險進行計劃、識别、分析和評價架構的支援下,對項目風險應對政策做出科學的決策,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和控制的系統過程。

②大型計劃風險管理是指對大型計劃進行計劃、識别、分析、規劃應對并監控的過程。

③項目組合風險管理是指對項目組合風險進行計劃、識别、分析、規劃應對并監控的過程。

6、績效管理

績效,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是組織期望的結果,是組織為實作其目标而展現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它包括個人績效群組織績效兩個方面。

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在就目标與目标如何實作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通過激勵和幫助員工取得優異績效,進而實作組織目标的管理方法。

與績效管理相關的内容如下:

1)績效的分類:潛在績效;過程績效;結果績效。

2)績效管理的目的。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群組織的績效,強調組織目的和個人目标的一緻性,強調組織和個人同步成長,形成“多赢”局面。

3)績效管理的作用。績效管理促進組織和個人績效的提升、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優化、保征組織戰略目标的實作。

4)績效管理的内容: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溝通;績效改進。

5)績效管理的過程。

6)績效管理的方法:

①目标管理法(MBO);

②關鍵績效名額法(KPI);

③平衡積分法(BSC);

④360度績效考核法。

7)績效管理的應用。

①企業績效管理。

②項目組合績效管理。

③大型計劃績效管理。

④項目績效管理。

企業項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在企業環境中的項目管理實踐中的應用,需要落實到一個應用體系之中,而這個應用體系應該通過适當的管理體系檔案加以固化。

企業管理應用體系(PMAS)由、、三個實體性部分組成。

1)企業項目管理手冊定義了企業項目管理模式及其工作流程與檔案規範,定義了“如何開展項目管理工作”的相關内容,是關于企業項目管理的指令性檔案。

2)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是企業項目管理的參與性檔案,對如何開展項目管理工作提供支撐,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一種知識與經驗積累的機制。

3)企業項目管理标準則是企業項目管理的一種動态機制,為企業項目管理手冊提供動态的更新與補充。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項目管理的應用體系架構絕不是唯一的,不同企業由于其所處環境、發展階段、自身情況等因素的不同,所采用的具體管理模式也應有所不同。企業應根據項目化管理的理念,并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和應用。

企業項目管理手冊是企業項目管理應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定義企業項目管理體架構及其項目管理的工作流程與檔案規範,定義“企業如何開展項目管理工作”的相關内容,是關于企業項目管理應用體系的指令性檔案。企業項管理手冊的内容主要包括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的定義和項目管理流程與文檔兩部分。

1)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的定義。

企業項目管理模式要立足于企業長遠發展的要求,同時要适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項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業項目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企業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以及職責定義和企業項目管理機制。

①企業項目管理的思想和理念。針對企業任務日趨項目化,引入項目化管理(MBP)思想,建立一個适合企業管理的企業項目管理模式以适應企業的長期發展。在企業層次上采用項目化管理,在項目層次上強化系統工程管理。要求項目管理者不僅僅是項目的執行者,也應該能勝任更為複雜的工作,參與企業項目從需求确定、項目選擇、項目計劃、項目執行與控制直至項目收尾的全過程,在範圍、時間、成本、品質、風險、采購、人才資源、資訊以及工程技術等方面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管理。

②企業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及其職責定義。結合具體企業背景,為妥善處理好企業和項目的定位問題、妥善處理好項目組織與職能組織的責權利關系、妥善處理好項目與批量生産的關系,在企業項目管理組織設計方面,滿足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的要求,推行“項目負責制”,同時充分考慮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特點,建立“改良型強矩陣”組織結構,以兼顧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和項目任務目标的完成。

2)企業項目管理流程與文檔

企業項目管理流程主要由項目生命周期流程、企業項目管理主要業務流程和企業項目管理的相關檔案和表格等組成。

3)企業項目管理機制

企業項目管理的機制和制度應着眼于企業整體的高度進行統籌規劃,從企業和項目兩個層面進行全面、系統、協調地規劃與設計。

企業項目管理标準,是企業項目管理應用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項目管理模式開放性的重要提現,也是項目管理應用體系的一種動态機制。

企業項目管理标準是由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标準化而來,通過具體化,可以很好地為企業項目管理手冊服務。同時,企業項目管理手冊相關内容經标準化後,亦可上升為企業項目管理标準。

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是企業項目管理應用體系的支撐性檔案,也是組織知識積累的一種機制。它為企業項目管理人員提供一個比較系統的、規範的、科學的參考資料,有效地提高工作品質和工作效率;也可作為企業項目管理人員教育訓練及内部項目管理資質認證的基礎。1)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開發原則

開發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需要考慮以下原則。

①一緻性與獨特性相結合原則。

②面向使用對象的原則。

③可視化原則。

④便于積累的原則。

⑤兼顧知識體系完整性和開放性的原則。

2)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知識範疇。

從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定義來看,其範疇應包括與項目管理有關的各方面知識。從内容上看,企業項目管理知識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與企業項目管理相關的基本術語。

②企業項目管理的基本過程。

③企業項目管理的方法、技術和工具等。

④企業項目管理相關的經驗教訓與資料積累。

第二章:企業項目管理體系:企業項目管理基礎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