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家 VS 職業經理人

作者:弘霖博士

我們生活在一個創新的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提高了生産力,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會有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得益于優秀的企業家,出色的企業家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為世界高速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決定世界發展方向的卻是社會精英人士,而他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低估的一類人群。弘霖決策為大家詳細介紹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一.企業家

企業家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擁有夢想,有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可以帶了一群有同樣夢想的人,一起實作這個夢想,實作從零到一的過程。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上個世紀初就對企業家做出了定義,對于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創新精神,創新需要的是勇氣,更多的是感性的過程,那種孤注一擲,奮力一搏的沖動。這裡面有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企業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他們可能有很高的學曆,也可能沒有。

事實上,在中國,很多企業家都是從實幹中摸索,并沒有經曆過完整的學習過程,更多的是被生活所迫,或者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向了企業創新之路。他們可能在某一行業,或者某個市場,看到了一個商機,做為突破口,進而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企業。同時,還要清楚,創新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事情。我們目前看到的隻是最終成功的企業家,而更多的企業家卻由于各種原因,最終默默無聞。

每個企業家的創新過程都是不可複制的,都是在一系列特殊的時期,環境,背景,地理,條件,以及适當的人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略運氣的成分。這其中同樣擁有很大的一部分運氣成分。每一個新産業的誕生,就必然會伴随着新的企業家的誕生。這幾年直播産業的橫空出世,成就了辛巴,二狗等網紅企業家,他們賺取了巨額的财富,他們也是企業家,但是他們沒有太高的學曆。我們同樣可以把企業家創新的過程看作是一個人生不斷試錯的過程,很多人在失敗以後就放棄了,最終沒有取得成功。實際上最終取得成功的都是在不斷失敗,不斷試錯,而最終堅持下來的結果。不論是馬雲的阿裡巴巴,還是張一鳴的位元組跳動等等,都是在一系列的失敗之後,繼續堅持取得成功的過程。

成功的企業家很多,不論是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等。我們每天都可以在各種資訊中找到他們的影子。

二.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是另外一群人,他們經過了完整的學術生涯,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他們是一群非常理性的人,社會的精英人士。通過自己專業的知識,推動企業的科學發展。這群人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名校畢業的學生,清華,北大,麻省理工,哈佛,耶魯,擁有豐富的知識,可以在企業的決策中,用自己的理論知識,為企業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如果企業家是以創新而存在,那麼職業經理人是因為營銷而存在。

他們不一定會創造出驚人的産品,但是一定會釋放企業最大的價值。擁有完整的營銷政策,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用營銷驅動創新,實作企業的平穩發展。往往培養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會比企業家更難,需要付出更多,同時成功的機率也更小。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爾街,矽谷願意為CEO付出巨額薪水的主要原因。因為這類人很少,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更少,企業之是以願意為之付出巨額的薪水,因為他們擔心一旦自己不這麼做,其他的競争對手就存在這樣做的可能,這樣自己的企業就會在競争中處于弱勢,是以被迫付出巨額的薪水,随之來的是CEO的薪水會越來越高。但是我們更驚訝的發現,就算他們在一個企業的CEO位置失敗了,還會有其他企業願意為之付出高薪,原因也在于此。

我們的生活中,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比起企業家來說就少了很多,在中國,甯高甯可以算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而在美國,蘋果的蒂姆.庫克,通用的韋斯特,日本的稻盛和夫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

三.企業家 VS 職業經理人

日常生活中,很多企業家由于情感問題而在創新成功之後,同時兼顧着職業經理人的角色。這其中涉及的就是角色的轉變,畢竟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馬化騰依然掌管着企鵝帝國,俞敏洪也繼續着他的新東方之夢,王健林牢牢控制着萬達的商業帝國,而在美國紮克伯格依然繼續着他的臉書之夢......他們在創新初期取得成功之後,都迅速的完成了從企業家到職業經理人的轉變,積極的學習精神,讓他們在企業實踐發展中,逐漸摸索,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企業文化,發展風格之路。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前文我們詳細分析了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兩種角色。我們會發現,這兩類人是完全沖突的兩類人,很少有人可以兩者兼具。就算是企業家兼職業經理人的位置,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是不利的。企業家屬于感性的人,需要有勇氣,需要有沖勁,甚至可以說是有一種創新的沖動;但是職業經理人,CEO,是一種理性的人,他們不會不顧一切的去從事高風險的創新活動,他們一切的決定都是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先,而不是為創造出偉大的産品。

企業家希望自己可以創造出偉大的産品,成為喬布斯或者馬斯克一類的人。名氣和聲望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而職業經理人,完全服務于企業,把企業發展和利潤放在第一位,這也是董事會在制定薪水之時,為職業經理人設定了很多業績挂鈎的期權條款的作用。是以,企業家轉型做職業經理人從本質上很難成功,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做到感性的同時,又具備完全的理性。同時,職業經理人也很難成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畢竟他們不會放棄一切,孤注一擲的從事創新的冒險活動。

但是事實上,企業家一般都兼顧職業經理人,這個非常容易了解。首先從感情上,企業家為自己建立的企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特殊的感情在裡面,就像培養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一樣,不願意放手;其次,企業家往往會過于自信,過去的成功給了他們繼續前進的力量和勇氣,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産生了過渡的自信;最後還有對失去權利的擔憂。這些都是企業家兼顧職業經理人的主要原因。

“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古語。實際上是同樣的道理。打天下,需要的武官的勇敢,奮不顧身;而治理國家,發展國家需要的就是文官的理性,國家利益為先的決策。改革開放,中國誕生了一批成功的企業家,很多已經成長為跨國企業。但是做到百年企業,一定需要企業的傳承以及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不論是百年的招商集團還是中信集團,都是一代一代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從前人的手中接過企業發展的接力棒,為企業當下的發展做出決策和貢獻。中國的民營企業如果想成為百年企業,企業家的放權,重用職業經理人是必經之路。而且越早越好,對企業的發展越有利。

現在中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很少。對于家族企業或者民營企業來說,更多的是企業内部員工的培養和發掘,這樣有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而國企更多的是人員的定期流動。不論哪種方式,目前在中國主要的培養方式還是以傳統的企業發展,實踐培養的模式為主,同時會把相應的人員送去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學習,補充。

但是,目前國内的商學院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職業經理人的教育訓練課程和經驗。要麼偏課程理論,要麼偏實戰的企業家式的培養。這也是客觀的結果。畢竟現在的媒體宣傳,更多的是偏向培養企業家。同時,企業家的故事會更加的精彩,生動,引人入勝。但是這并不是培養職業經理人的正确方式。職業經理人的培養是枯燥乏味的。是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故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訓練培養的過程,是理性逐漸戰勝感性的過程。隻有我們的商學院,管理學院從本質上認清這個問題,才能做出改變,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職業經理人和接班人。

騰訊,小米,萬達,新東方等這些跨國大公司目前發展所遇到的難題,其實本質上就是馬化騰,雷軍,王健林自己不願意放權,沒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職業經理人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騰訊,小米,萬達,新東方很難在回到過去曾經的輝煌。

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是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所必須的人才。隻有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齊心合作,互相信任,消除道德風險,企業才會實作長久穩定的增長和發展。

百年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句口号,馬雲在接班人問題上為中國的企業家做出了表率作用。承認自己的不足,為股東,為股民同時為自己,最大化企業的價值。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商學院,管理學院等高校可以為職業經理人的培養做出更大的引導和貢獻。

後續:希望這篇關于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文章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清楚自己發展的方向,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正确的決策。

企業家 VS 職業經理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