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高管修煉之道!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的二種祥兆,你若有一種,就要恭喜了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的二種祥兆,你若有一種,就《圍爐夜話》第212章中說道:宋代大儒程頤教人"主靜",宋代理學家朱熹教人“持敬”,“靜”就是指心裡不起妄念,不胡亂想;而“敬”就是指時長保持覺醒,心懷敬畏,是以可以增長經驗。做學問的功夫在此,養生的方法亦在此,“敬”和“靜”兩者對人生益處實在太大了!是以說,一個人,常懷二種“好心态”——靜、敬,祥瑞會越來越多!而這兩個特征,也是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的二種祥兆,你身上若有一種,就要恭喜了!要恭喜了。
  1、甯靜;諸葛亮在《誠子書》中前三句話都提到了一個“靜”字:靜以修身、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需靜也。可見,他對甯靜心态的高度重視。靜的氣質也是一個人身上最好的“貴氣”,用《易經》裡面的話說就是“潛龍勿用”,是祥瑞之兆。《大學》中一句話:“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一個非常細膩的推導過程;人妖知道自己應該達到什麼境地,才能志向堅定不動搖;志向堅定了,做事才能沉靜不急躁;做事沉靜不燥,心态才能安定平和;心态安定,才能夠思慮周詳,最終才能有所收獲。

是以,曾國藩告誡道:“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做人做事,時刻不能偏離“定靜安慮得”這五字口訣,若偏離了,則是魯莽、輕率。而且,“定靜”二字最為關鍵!

一個人要懂得拒絕引誘,不再過分專注于外物,内心才能達到靜定。儒家稱之為“慎獨”,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忘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佛教、倒角稱之為靜坐、禅定,都認為可以使人身心達到一種全新的境界——“天人合一”。不管怎麼說,儒家、佛家、道家都崇尚靜的力量——“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等等。現代人對“靜”的解讀也很犀利:“靜”中藏着一個“争”字,“穩”中藏着一個“急”字;越急手,越要穩;越想争,心要越靜!是以,越是沉得住氣的人,往往越能夠笑到最後;越是厲害的人物,往往越心平氣和、和顔悅色、輕言輕語。一個人能夠做到内心甯靜,然後表現出泰然自若、怡然自得,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頭腦冷靜地将事情想透徹,做起事情來也是有的放矢、主次分明。而這樣的人,往往思想境界和格局都高,也更容易成功,以及德高望重。是以說,這種人身上是

自帶貴氣,招來的祥瑞也會越來越多!

朱元璋有一天問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樂?”有的人說“金榜題名者最快樂”,有的人說“功成名就者最快樂”,也有的人說“富甲天下者最快樂”。。。。。。群臣是各抒己見,衆說紛纭。但朱元璋聽後,都是一直搖頭否定。直到最後,一位老臣萬鋼不急不忙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臣以為,畏法度者最快樂。”朱元璋聽後,思索韻味了一番,便頻頻點頭稱是,辨別贊同。

人生在天地間,受天地之道的影響,又有道德和法律的雙重限制,要有敬畏之心,才能言行舉止“不越軌”,後反而更加安全和快樂。這就好比,魚兒在水中閑遊時才最自由,鳥兒在空中飛翔時才最快樂,人也要在規定的範圍内行動,才會是最快樂和幸福的!

《文昌帝君百字銘》最後一句話“畏天存一念,災退福星來”;《省心錄》第三十四條也說:恐懼與敬畏,是修身的根本。事情發生之前如果敬畏,就會憂慮,憂慮可以避免禍患;事情發生之後如果敬畏,就會後悔,後悔可以改正過錯。而這就是古人強調的修身秘訣——“敬則日強”,也如曾國藩在臨終遺言所說:“主敬則身強”,主觀上對外物态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使得自己一天比一天壯大;主觀上對外物态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使得自己一天比一天消亡。是以說,一個人常懷“莊敬”的好心态,便是自帶“貴氣”的祥兆,身上的祥瑞也會越來越多!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是浪蕩不羁,做人做事很輕浮、急躁,他說是以常常在日記中罵自己是“禽獸”。但他法師“不為聖賢,便做禽獸”,經過成年累月的“主敬”和“靜坐”修煉,終于使得自己從一介布衣到位極人臣,被人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正如他在“修身十二款”的前兩款所講:“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複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而這便是他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功秘訣!

是以說,我們應該多向優秀的人學習,努力培養出兩種帶祥兆的貴氣——甯靜、莊敬,繼而使得自身

的祥瑞會越來越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