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全世界最早出現紙币的國家,是中國,中國最早出現紙币的地區,是四川。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開始流通交子,這是中國曆史上,乃至世界曆史上最早的貨币。

它的出現,展現了北宋經濟的繁榮,隻有經濟發達、貿易往來頻繁時,紙币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優勢才會完全顯露出來。

北宋的交子,一度成為朝廷搶奪民間經濟發展成果的工具,漸漸地,老百姓對朝廷發行的貨币失去了信任度。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南宋出現的會子,已經無法再取得老百姓的普遍認可,這一切,跟朝廷竭澤而漁的經濟政策有着很大的關系。

北宋到南宋的轉變,交子到會子的演變,展現了宋朝經濟發展怎樣的方向和程序?朝廷的哪些經濟政策,導緻了這一轉變?

收歸國有,廣泛使用

唐朝開放的民間社會氛圍,為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統治階層扶持商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之下,宋朝商品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時代。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以北宋時期的都城為中心向外輻射,在所有的地區和城市當中,天府之國是民間自由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帶。

這裡有着豐富的鹽鐵資源,有着各式各類不同品種的茶葉,有着柔軟親膚的絲綢,還有着各色美食。天府之國産出的商品,短時間之内受到了全國其他地區群眾的喜愛。

商品要想進行交易,貨币的使用必不可少,貨币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它本身并不具備任何價值,屬于衡量商品價值的中介型工具。

以前,人們通常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進行交換,例如用一頭羊交換十隻雞。

後來人們使用貝類貨币和青銅貨币,但貨币的流通階層僅僅局限于上層階級,等到金屬貨币出現後,各類銅錢,以及金銀,便在全社會範圍内流通開來。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在宋朝紙币尚未出現之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在使用金屬貨币作交換,對于一些商業規模較大的商人來說,金屬貨币的使用極為不便。

金屬貨币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每一次出門做生意前,他們都會攜帶大量的金屬貨币,貨币産生的重量,往往會給他們的路途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

于是部分商人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使商品交易變得更為輕松便捷?

在這一想法的驅動之下,民間開始流通紙币。

一開始,紙币隻在四川地區小範圍之内流通,不同行業的商人結為一個商圈,商圈中有人專門負責制定與紙币使用相關的種種規則。

比如不同面值的紙币可以衡量多少價值的商品,大面值紙币該怎樣換算成小面值紙币,以及更多與之相關的條例。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在商圈當中,所有成員形成共識,使用紙币進行交易,是以宋朝的紙币最開始并不是官方推行的貨币,而是民間流通的商品交易形式。

為了獲得群眾廣泛的信任,這一部分商家也得到了官府發行紙币的允準,宋真宗執政時期,交子成為了四川地區民間普遍流行的貨币形式。

宋仁宗繼位以後,統治階層發現發行交子有利可圖,而且也發現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群眾對私人發行的紙币存在着一定的懷疑。

為了謀取利益,也為了解決信任度的問題,官府将所有紙币發行業務收歸己有。

從此以後,隻有官府統一發行的交子才能在市面上流通,民間私人組織發行的交子,将會作為假冒僞劣貨币處理。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類比于今天的經濟發展情況,交子就像是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的人民币,具有官方指定性和唯一性。

而民間同樣有非法組織僞造人民币,他們制作出來的成果屬于假币,無法在市面上流通。

為了與假冒僞劣的交子區分開來,官府在紙币的材料和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在材料上,官府使用的是經過特殊手段處理之後的紙張,相比起原始的紙張來說,它具有更強的韌性,不易被損毀,也容易儲存。

特殊的技術和手段,官府并未對外披露,是以想要僞造交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制作上,官府也推出了更新換代的政策。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通常情況下,官府每兩到三年推出一批新的交子,與此同時,市面上所有的舊交子都将回收到官府手中。

發行與回收的價值比例,始終維持在1:1的水準線上。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手中有100張舊交子紙币,你可以把所有紙币全部拿到官府,換取同等數量且相同面值的新交子紙币。

朝廷往往會設定一定的兌換期限,時間可能是一到三個月,最長不超過半年。

兌換期限截止以後,所有舊紙币都不能在市面上繼續流通,在官府不承認的情況下,普通商戶是不敢随意收取舊交子的。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官府以一定的頻率對紙币更新換代,除了為了保障人民群衆的财産安全之外,也是因為這件事有利可圖。

面對商業規模較為成熟的商戶,官府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按照宋史記載,每一千錢的兌換,當事人需要向官府繳納3%的手續費。

可别小看了3%這個數字,在龐大的兌換數量條件下,官府可以獲得很大一筆利潤收入。

另外,《宋刑統》也與時俱進,針對紙币使用問題作出了新的規定。

若有人違反規定,私自仿造紙币,或者流通不被官方承認的紙币,他将會受到嚴苛的法律制裁,嚴重的甚至還會丢掉性命。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這就是中國古代社會早期的經濟犯罪,由此可見,宋朝律法對經濟市場的秩序頗為重視。

大肆發行,貨币貶值

當朝廷發現發行交子有利可圖之時,為了盡最大可能收攏現金,實作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他們會毫無上限地發行紙币,以至于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做出損害經濟秩序的行為。

朝廷過量發行紙币,不僅僅因為有利可圖,還因為國家開銷在不斷增加。

衆所周知,北宋的政權一直不太平穩,懦弱的北宋軍隊始終無法與北方少數民族抗衡,大多數時候被裹挾在戰場之上,軍費開銷年年增長。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為了滿足北方軍隊的需求,朝廷隻能不斷發行貨币,并想以此手段來刺激社會生産和消費,進而加大經濟流通速度,提升經濟繁榮程度。

然而物極必反是客觀規律,當紙币發行的數量超出一定的尺度時,更可怕的社會現象便發生了。

當市面上出現的紙币數量過多時,貨币貶值是必然的結果。

以前一塊錢可以買到一個糕點,現在人人手中都有紙币,而且數量不少,一塊錢的價值便會無限降低,同樣的糕點,或許需要花十塊錢才能買到。

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原理,而在北宋時期,因為濫發紙币,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普通老百姓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有限,通俗來說,他們賺錢的速度根本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和貨币貶值的速度。

農民在地主家裡打工,一個月拿到的固定工資是有限的。

以前他的這部分工資可以負擔一家人的基本經濟開銷,但是當貨币價值貶低,商品價格上漲之時,他手中的工資已經無法再承擔維持開銷的成本。

農民的工資并不會随着通貨膨脹而上升,地主階級反而會想方設法地打壓和剝削農民,是以通貨膨脹的直接受害者,就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階級。

許多百姓因為無法負擔生活重任,走向了流離失所的悲慘命運。

北宋時期的紙币貶值到什麼地步呢?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以宋哲宗時期舉例,那一時期發行的新型交子,可以兌換五張同等面額的舊交子。

錢已經不再值錢,老百姓手中儲存的紙币,就像一張張廢紙,無法産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因為通貨膨脹,大量百姓的生活水準直線下降,有些人連基本的生存權都無法得到保障,社會問題不斷增加,群衆怨聲載道,統治階級的政治秩序也受到了沖擊。

老百姓對官府已經失去了信任度,是以到了北宋後期,有一些窮途末路之人,甚至拿出家中的交子,點火燒掉,行為十分極端。

由于朝廷經濟壓力逐年增長,财政開銷日益增加,他們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作為保證金。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在沒有保證金的情況下,朝廷的信用度大打折扣,多數百姓拒絕使用紙币進行交易,金屬貨币再一次回歸市場,這屬于嚴重的經濟倒退現象。

宋朝朝廷不僅沒有處理好此次危機,反而給了更多官員擾亂市場秩序的空間。

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私藏的貨币,強行在市場中轉入轉出,導緻市場秩序嚴重失衡,也造成了不少家破人亡的悲劇。

北宋的交子時代,也随着北宋政權徹底覆滅。

南宋紙币,加劇崩塌

北宋都城被金人占領後,趙構在朝廷忠臣的扶持之下,建立了南方的南宋政權,與北方少數民族分庭抗禮。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當下中原政權尚未完全崩塌,南宋依然是一個具有統治力的封建王朝。為了籠絡天下經濟發展成果,南宋自然會像北宋一樣發行官方統一的紙币。

與北宋的交子不同,南宋發行的紙币名叫會子。

統治階層打算采用北宋初期的經濟發展方式,由中央朝廷統一發行紙币,與民間流通的其他貨币形式差別開來。

政府利用官方統治力給紙币作背書,獲得群眾的信任。

這個想法很好,但統治階級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群眾已經對中央朝廷失去了信任,信任度一旦喪失,便很難再彌補。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而且由于北方戰事吃緊,朝廷已經拿不出錢來作為保證金,群眾眼見朝廷連基本的誠意都無法展示,更不可能信任朝廷,使用會子。

官府借助發行紙币,進一步掠奪民間财富,以自身的信任度為代價,換取微薄的經濟收益,最終得不償失。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去了人民群衆的信任,失去了以群衆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動力,南宋隻能走向既定的崩塌結局。

結語:

官方統一發行貨币,是在以政權強制插手市場經濟秩序,屬于宏觀調控手段。

從北宋交子到南宋會子:宋朝的經濟體系是怎樣倒塌的?

但市場本身擁有看不見的大手,當宏觀調控手段與市場自身的規律相違背時,國家經濟發展自然會走向下坡路。

無論任何時代,經濟政策一定要順應市場規律的變化。

參考資料

《宋史》

《宋刑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