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支冰棍說說景區的攤販緣起思考

緣起

  這兩天家裡人過來深圳,帶着大家去了深圳的一個典型的景點 —— 蓮花山公園,由于推着不會走路的小朋友,是以選擇了繞山的車行道往返,一路有說有笑。盡管是冬天,但這兩天深圳的室外溫度已經接近30度,到山頂後大家都已經汗流浃背,想買點喝的也不知道到哪裡買。

  在鄧爺爺腳下休息時,總是看到走台階上來的人手裡拿着冰棍,就是那種平時在士多店裡1塊錢一支的,然後就順着台階往下都改走了3分鐘,看到有人擺攤賣冰棍和水,冰棍3塊一支,水4塊一瓶(平時2塊5那種農夫山泉),價格是稍微有點貴,自己還是願意為别人的勞動支付多出的這部分價格的。

思考

  由于一家好幾口人都渴了,是以自己買了好多根冰棍,到山頂時被好多人詢問多少錢,在哪裡買,有的以為我是賣冰棍的,來找我買。一路上就在想,既然這是一個各取所需(遊客渴了也願意多花點錢買到水,挑夫願意出點力氣賺個辛苦錢)的市場行為,為什麼山頂被指令禁止擺攤買賣,而為遊客的需求額外增加了一道門檻。

  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判斷,隻要是真實的市場需求,靠政策的賭是堵不住的,規範化管理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雙赢辦法。電影裡常見到,如果正常管道堵死了,總會有地下的不正當的管道出現,甚至為此出現額外的其它方面的競争,直到這個競争的成本達到了遊客可以承受的範圍,否則競争會持續加劇,直到出現不可控因素。換句話說,如果遊客願意出3塊且最多肯出3塊買一隻冰棍,不論賣冰棍的是經過官方授權或者有正規營業執照的店鋪,還是無照經營的個人或者其他第三方勢力,都隻能賣到三塊,不妨将這個銷售的權力進行合理化管理,一方面友善了遊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府稅收,同時還對遊客的飲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這樣一個一眼就能看到的好處,為什麼卻沒得到執行呢?肯定不是管理者我們普通人笨,一定是有别的我們看不到的視角,或者不知道的理由,下面是個人的了解和猜測:

  • 還沒來得及。設施的完善是一步一步到位的,也許商店已經在規劃中,現在還沒有建設而已,回想自己上一次過去蓮花山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還沒有公園裡那麼多設定。
  • 需求沒被決策者看到。由于蓮花山不高,也許認為大家去爬山通常都自帶吃喝,爬山也就10分鐘的路程,建設初期沒看到這個市場,後期決策者自己比較少自己過去這裡,沒看到這個市場。
  • 擔心吐槽商品定價。很多景區裡商品的價格都比平時要高,這個基本成為了買賣雙方之間未成文的默契,在深圳這個創新開放的城市,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想做到跟平時價格一緻,但隻要有競争就會增加成本,最終價格一定會保持穩定。但是,對于市場行為,即使囤積居奇也比無藥可用來得有意義,市場自會對商業行為判斷進行鼓勵和打擊。

      如果是純市場行為,對山頂店鋪的競争,會增加店租成本,最終導緻所賣商品價格增加,但是市場是理性的,隻要顧客還可以接受,這個競争就不會停止,直到價格穩定在某一個比例,可以将管理費用做到最低的人會最終拿下店鋪的經營權。但是,通常這些地方又并隻是純市場的行為,還要很多其他因素的考量,我想這可能就是問題的複雜吧。

  • 擔心店家宰客。由于很多遊客是一次性消費,也許之後再也不會再過去消費,店家營業額=客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在客流量和轉化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店家就有為了最大化利潤無底線的增加客單價的動機,但是規範的管理應該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關于景區宰客的消息,新聞裡見到過太多,比較極端的例子,不過,對于景區的正常消費應該還是可以支援的。前些年,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店家,即使在派出所裡也一樣嚣張跋扈,最終遊客還是在警察的勸解下出了上千元息事甯人,如果沒有全國人民的輿論壓力,最終當地工商局是否會介入和處罰可能也是個問号,我想更可能選擇視而不見,換句話說這個事情在當地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也許當地工商局早已默許這些行為。

繼續閱讀